APP下载

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的效果

2020-06-08程医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尿液常规

程医平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 引言

尿液常规检验作为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的辅助检验手段,其属于临床三大常规分析之一,同时也是判断患者健康情况的主要检测手段。尿液常规检验能通过对尿液的尿糖定性、酸碱性以及颜色等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诊断,同时也为之后的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很多疾病的治疗方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尿液常规检验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仅需要提高其检验的效率以及准确度,同时也需要提高诊疗速度[2]。但是,在检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检验尿液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一旦检验样本的质量降低,那么就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3]。本次研究就通过将前质量控制应用于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探讨其临床检验效果和对尿液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148 例于我院接受临床尿液常规检查的检验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研究对象所采用的不同检查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4 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男41 例,女33 例,年龄25~35 岁,平均(31.27±3.38)岁;观察组研究对象男42 例,女32 例,年龄25~36 岁,平均(31.34±4.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随机分组对比研究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书,自愿参与;(2)依从性良好,能听从工作人员安排;(3)临床资料完整;(4)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妊娠期女性;(2)女性经期者;(3)采集标本前存有进食饮水者;(4)近期存有使用对尿液造成影响的药物者;(5)存有心、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尿液常规检验,具体为:(1)健康宣教。于标本采集前1 d 对研究对象进行宣教,叮嘱其在受检前1 d 晚上9 点后禁食水,在受检日当天清晨采集其中段尿,尿液容器采用无菌一次性集尿器。(2)尿液样本采集方式。采集所有研究对象10~12 mL 的清晨中段尿,并在采集完成后2 h 内进行检测,若检验无法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那么可以在样本中加入甲醛防腐;检查样本情况,对于不合格的样本重新采集。(3)检验仪器。定时定期对检验仪器进行消毒,确保每一次检验均处于消毒状态,同时保持好检验室环境,确保地面消毒以及卫生清洁。(4)检验注意事项。在尿液样本送检前,观察尿液颜色,正常尿液颜色均呈淡黄色,因此需要注意一些呈绿色以及红色等异常颜色的尿液,同时做好标记。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检验质量控制,具体为:定期检查检验仪器是否合格;在进行尿液检验前,需要进行质控品检测,判断其是否属于在控状态,定期对检验室环境以及仪器等进行检查,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定期组织检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能知识的培训,对发现的问题等进行讨论并制定解决措施。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尿液常规检查结果,包括对两组研究对象检验样本的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样本标记不清以及送检超时等情况的发生,并计算出其不合格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等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χ2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P<0.05 来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74 例样本中,有1 例样本标记不清晰,不合格率为1.35%(1/74);对照组74 例样本中,有2 例采集时间不当,1 例样本污染,2 例样本标记不清晰,2 例送检超声,样本不合格率9.46%(7/74);观察组样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样本不合格率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提升,使得医学界对于尿液常规检验一直有着极高的重视度,而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这也使得临床中检测方式越来越多[4]。因此,如何确保检验室的检验能够规范以及标准化,也成为了临床医学关注的重点。尿液常规检验作为一种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疾病检测手段,在人们诊断疾病以及健康普查中常常采用,其有着操作简便、检验效果显著等特点,并且尿液常规检验的结果可以涉及到多方面,其中包括对肾小管、肾小球重吸收功能和排泄、分泌等功能的检测效果,对患者当前身体机能所存在的问题能准确且直观的掌握,同时也为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做出了有效的参考依据[5]。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但对于目前临床而言,仅仅只处于更换检测器械等方面的改善,而对于在采集时如何保证尿液质量方面没有什么显著的改善方式[6]。在对尿液进行采集时,往往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而人工操作就伴随着差错出现的可能,同时被采集者若在采集尿液样本前半夜进食、喝水以及服用对尿液检查造成影响的药物、送检样本超时、采集时间错误时,则会出现采集错误;导致尿液常规检测结果受到影响,同时也会降低检验的质量[7]。另外,除了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外,医院检测器械等出现问题同样会对检验质量以及结果造成影响,例如检验人员相关技能不达标、检验仪器检定性不明、检验室细菌过多等。因此,在进行尿液检测时,需要通过制定相关质量监控和管理,降低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同时对部分影响尿液检测质量的因素进行干预处理,以降低检验不合格情况的发生[8]。在临床进行尿液常规检测时,通常采用常规检验手段进行,虽然这种检测手段有着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是做好常规性工作以及机械性的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样本极易出现差错,使得检验质量不佳,导致检验合格率降低。而通过对样本采集以及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对影响因素做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检验样本的不合格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样本不合格率1.35%(1/74),对照组样本不合格率9.46%(7/74),观察组样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采集标本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在采集标本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对特殊情况的患者进行帮助,从而有效降低了标本采集时出现的错误,并在标本采集完成后2 h 内必须送检检验,防止了样本送检超时情况的发生,若无法按时送检可以在样本中加入甲醛进行防腐,预防样本出现变质的可能,另外,通过对实验室环境以及相关检验器械定时定期的消毒处理,提高实验室卫生清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样本送检实验室后出现感染的情况。

综上所述,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前质量控制效果显著,在检验前通过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对检验过程进行干预,严格消毒检验相关器材等,能有效提高尿常规检验合格率。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尿液常规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常规之外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食品安全抽检超223万批次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跟踪导练(三)
60%网上商城成为服装质量问题的重灾区
别受限于常规
上海工商抽检 京东天猫1号店等集体“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