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房穿刺术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6-08张月航赵洁王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穿刺术角型青光眼

张月航,赵洁,王丹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闭角型青光眼多发群体集中于老年人,先天性房角结构拥挤是此疾病的主要病因,眼部胀痛、虹视、视力下降是此疾病常见的症状[1]。老龄人口数量在近年攀升的速度越来越快,从而造成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对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好在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革新,有效提高了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性较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2]。为进一步提高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性,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受到了诸多的关注。本研究中,分析探讨前房穿刺术在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临床效果情况,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 年2 月到2019 年2 月收治的180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90 例)与对照组(90 例);其中观察组90 例,男性40例,女性50 例,平均年龄(56.5±8.6)岁,对照组90 例,男性30 例,女性60 例,平均年龄(55.5±9.1)岁。在对两组患者所提供的一般资料进行比对后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有效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常规的处理方法,通过药物作用进行眼压的降解,眼压有效降解后可行虹膜周切手术。

观察组在有效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前房穿刺术处理,调整好光照,在相对规格的显微镜下进行,穿刺过程中需要对眼球进行固定,在颞侧角膜缘内1 mm 处用相应规格的前房穿刺刀穿刺于前房,对切口后唇进行轻压,放出房水,有效控制房水的放出量及放出速度。穿刺的过程中要做到稳、轻,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中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 P S S 1 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对比(n, %)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疾病,老龄人口数量在近年攀升的速度越来越快,从而造成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对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好在医学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改善了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3]。但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此疾病在临床上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在治疗中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急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最常采取的是常规治疗的手段,在临床治疗效果呈现上有一定的效率,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旧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一点,前房穿刺术处理受到了诸多的关注。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利用前房穿刺术处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更好地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达到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本研究也证明,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利用前房穿刺术处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各项情况进行观察对比,也显示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情况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利用前房穿刺术处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有效推广。

猜你喜欢

穿刺术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
张震东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