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急腹症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及急诊处理措施

2020-06-08李文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正确率腹腔腹部

李文汇

(怀来县医院,河北 张家口)

0 引言

急腹症主要指的是患者盆腔、腹腔内以及腹膜后脏器与组织产生病理的急剧变化,因而发生以腹部为主要症状与体征,并且伴随全身反应产生的临床综合征[1]。急腹症产生原因包括腹腔脏器感染与出血、空腔脏器穿孔与梗阻、血管病变及绞窄等因素。最先发生急腹症的部位多为病变的原发部位[2]。比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先发生在上腹部,在穿孔后消化液逐渐向下腹流动,腹痛随之扩展到下腹以及全腹部[3]。本文通过对我院88 例急腹症患者的观察研究,探讨急腹症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及急诊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 年8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88 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及急诊处理措施。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已进行有关检查,全部患者均表现出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并伴有牵涉痛,存在弥漫性或者局限性腹膜炎体征,医生确诊为急腹症疾病;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患者愿意配合治疗。排除标准:患者伴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手术禁忌证患者。急腹症患者中男性48 例,女性40 例,年龄24~62 岁,平均(35.56±2.26)岁。88 例急腹症患者经手术证实:梗阻性急腹症患者16 例、炎症性急腹症患者44 例、出血性急腹症患者18 例以及混合性急腹症患者10 例。我院所有急腹症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批准研究。

1.2 方法

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全部患者均进行早期诊断,诊断方式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辅助检查等方式。病史采集信息包括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与手术史等,特别注意应细致询问患者腹痛的原因、时间、类型与程度等,尽量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体格检查时需注意主要检查患者有无强迫体位、精神状况与生命体征等方面。全方位检查患者的腹部,主要检查方式为视诊、叩诊、触诊与听诊,检查后进行多次反复对比。视诊:仔细检查患者的腹部和腹股沟部位是否有肠型、肠蠕动波与包块等出现;叩诊:时刻注意肝浊音界与移动性浊音;触诊:从腹部无痛区域开始检查,疼痛处需检查是否有包块和腹膜刺激征发生;听诊:肠声音亢进主要为急性肠炎与机械性肠梗阻等。诊断性腹腔穿刺:指导患者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患者的腹部,选择脐和右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 处为穿刺点,局部叩诊呈浊音。辅助检查:使用尿常规、便常规、血常规、血尿淀粉酶与腹腔穿刺液等方式检查,以及采用B 超、X 线片与CT 等影像学检查。

急诊处理措施:急诊处理原则里抢救生命是第一原则,患者的疾病一旦得到确诊,指导患者取合理体位,及时采取解痉、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液、营养以及饮食控制等常规措施,坚持快准稳的处理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腹腔镜手术或者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88 例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正确率及急诊处理有效率。其中患者的急诊处理效果主要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具体方式如下:(1)显效:患者经治疗后,腹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2)有效:患者经治疗后,腹痛症状有一定程度的好转;(3)无效:患者经治疗后,腹痛症状无改善甚至逐渐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情况主要包括炎性急腹症、出血性急腹症、梗阻性急腹症以及混合性急腹症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得出的急腹症患者数据使用SPSS 17.0 软件进行针对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8 例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正确率

通过对88 例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正确率的分析,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正确率为97.73%,见表1。

表1 早期临床诊断正确率比较(n, %)

2.2 88 例患者的急诊处理有效率

通过对88 例患者的急诊处理有效率进行分析,其中显效49 例、有效29 例、无效10 例,患者的急诊处理有效率为88.64%。

3 讨论

急腹症主要包括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肠梗阻、腹部外伤、急性胰腺炎、异位妊娠破裂和泌尿系结石等疾病[4]。急腹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等特点,在初步筛查后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快确诊。一旦急腹症在早期诊断出现失误或急诊处理措施有误,均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出现巨大的损伤,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5]。因此,研究急腹症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及急诊处理措施对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稳定患者的病情,也能有效地提高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

针对急腹症进行早期临床诊断是非常必要的,诊断方式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辅助检查等方式[7]。首先应采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尽量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后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主要检查患者有无强迫体位、精神状况与生命体征等方面。使用视诊、叩诊、触诊与听诊等方式全方位检查患者的腹部。医师需要对患者的腹痛原因、性质、程度和部位进行细致了解,根据上述方式对疾病进行初步筛查,尽快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急诊处理措施。

急诊处理的时机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措施能够挽救患者生命,患者一旦延误诊断可能会形成不可逆的损伤。患者的疾病在确诊后尽快进行急诊处理,指导患者取合理体位,及时采取解痉、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液、营养以及饮食控制等常规措施,坚持快准稳的处理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腹腔镜手术或者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8 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8 例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正确率与急诊处理有效率的分析,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正确率为97.73%,患者的急诊处理有效率为88.64%。

研究结果表示,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多采用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辅助检查等方式相结合进行诊断,急诊处理时需遵循快准稳原则,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8]。探讨急腹症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及急诊处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猜你喜欢

正确率腹腔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基于两种LSTM结构的文本情感分析
生意
生意
2例腹腔妊娠临床分析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