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索
2020-06-07董琪
董琪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已取得明显进步。但是,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低效的课堂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得到应有的数学成长。笔者对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概括,并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36-02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课程的必要基础。初中阶段是开发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的启蒙时期,更是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今的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学生在深度理解和充分掌握更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即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因此,深入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突破口,也是全面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的关键点。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一项活动可以达到所预期的一定效果。当所付出的代价较小而收获到较大的效果时,可以说是有效的;反过来,当所付出的代价较大而收获到较小的效果时,就可以说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1.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拥有科学教学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师通过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实施恰当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以促使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数学思维以及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这几个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学有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统一;第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与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统一;第三,教师发展与学生进步的统一。
2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 教师方面
第一,初中数学教师对预设与衍生的教学内容关系的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前要预设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即是对数学教学内容预设的一种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衍生出预设中未出现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教学。这时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把握好“预设”与“衍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初中数学教师所呈现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的教学内容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故而,初中数学教师在向学生呈现数学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要注意将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以此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并养成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
2.2 学生方面
第一,智力因素。初中生的智力主要受到他们本身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观察力是影响智力的一个基本因素,思维力是其核心因素。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会得到发展,从而逐步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将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非智力因素。该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学生本身的数学学习动机。当他们本身的数学学习动机比较强烈时,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以及自觉性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数学课堂上也能更加专心致志地学习。②学生本身的数学学习兴趣。当他们本身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后,他们会感觉数学课程的学习逐渐变得更加轻松。③学生本身的数学学习意志。当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能保持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他们会更加刻苦、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最终在数学上取得一定成績。
3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3.1 注重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进步程度都是参差不齐的,他们的数学能力、数学基础以及数学接受能力等也都有着一定的差距。在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数学发展也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发展,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也应适应该理念,不能一味地追求统一化以及标准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数学水平进行合理的分层,使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可以在数学上得到一个整体提升,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层制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且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具体定义;数学基础中等的学生需要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性质,并且能将其运用在实际的数学问题中;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需要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其次,教师依次从数学思考方面、问题解决方面和情感态度方面,为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对学生实施分层次的教学评价,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可以感受到乐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能力得到整体发展。
3.2 注重学生数学潜能的训练
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包括智力方面和非智力方面,这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同时从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等,也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2]。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数学问题,以此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较强的数学意志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比例”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主持人站在舞台上主持时,他站在舞台的哪一个位置能给台下的观众一种美的感受?”通过此问题将黄金分割比例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数学情景,并引导学生对该问题展开讨论。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幅风景画,并且让学生观察该风景画中各种景物的比例。教师通过这两个具体例子导入黄金分割比例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
3.3 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
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本身已有的经验。在数学课堂上学习时,学生的大脑并不是空白的,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可以学生本身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也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作为引入点,这样学生能很好地将新的数学知识内化到原本的数学知识体系中,使数学知识体系变得更加稳固,从而使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3]。
如在教学“不等式”时,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奶粉的营养成分表中写的‘脂肪不低于20g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个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引入不等式概念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不等式有关。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公交车买票的时候,上面会写儿童身高不满1.2米,可以买半价。”这样学生能从接触到的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学会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
3.4 注重数学课堂环境的营造
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上面,同时也体现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上。多项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學生处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下时,可以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认知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增加愉快的情感体验,或是利用言语、动作、眼神等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期待,也可以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初中数学课程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且让他们共同探究函数的具体定义。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并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充满期待。当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更应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其多给予鼓励和真诚的赞扬。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容易使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教师的正面评价以及对学生的鼓励,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更加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同时也是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必然选择。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教学,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阮志美.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7(18).
[2]庄佩玉.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6).
[3]王世誉.试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现代交际,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