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代中小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
2020-06-07罗儒国
摘 要:为了解教师网络教学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对东中西部地区165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网络教学认同度较高,网络教学意愿较强;教师网络教学日趋常态化,但进行网络教学的内部动机相对较弱;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整体提升,但网络教学创新能力存在不足;教师网络教学工具以信息获取和交流工具为主,但网络教学系统/平台使用率偏低;教师网络教学行为以辅助性教学行为为主,创新性教学行为明显偏少;教师对网络教学环境与支持服务较为满意,但网络教学支持/服务有待改善;资源/平台易用性、时间精力是影响教师网络教学的关键因素。为此,相关部门需要提升教师网络教学思维,培育网络教学创新力;创新网络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网络教学精准指导;寻求利益相关者合作,创建网络教学支持联盟;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强化技术支持与保障,以推动教师网络教学深入开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网络教学;教学生活;网络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0)12-0026-05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1]的要求。《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2]。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以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的出台,教育信息化建设迎来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崭新的发展机遇。事实上,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还要突显学校的主体作用,更要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是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实施“互联网+教学”的主力军。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关键在于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或网络化教学能力,具有开展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教学的意愿,将其视为典型的教学生活方式。
网络教学是教师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生命发展、自身工作与发展等多方面需求,在特定教学理念与态度指导下,以网络教学工具、平台/系统、资源为中介和载体所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那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意愿如何、为何开展?教师网络教学能力如何?常用网络教学工具或平台主要有哪些?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是否存在偏好?影响因素有哪些?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也有助于深入了解2.0时代教师网络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满足教师网络教学需求、提升网络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国广东、浙江、湖北、湖南、内蒙古等东中西部地区的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1650份,回收问卷1500份,有效问卷1315份。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是自编教师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教师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两大方面: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称、学历、所在地区等。二是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教师网络教学动机、网络教学能力、网络教学行为、网络教学工具、网络教学条件保障、网络教学影响因素等方面。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能较好反映教师网络教学的基本状况。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网络教学认同度较高,网络教学意愿较强
教师网络教学态度是教师以持续赞成或不赞成的方式对网络教学做出评价性反应的习得性心理倾向,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部分构成。[3]首先,从网络教学价值认知来看,教师认为互联网带给教学工作的益处主要集中在“丰富教学资源与手段”(87.3%)、“提高教學工作效率”(76.1%)、“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63.9%)、“工作交流、研讨更方便有效”(47.3%)四个方面,而选择“提升专业素养和网络素养”“更有信心胜任教学工作”“师生关系更为密切”“增强教学工作成就感”的教师比例依次为25.8%、12.9%、12.0%、10.9%。其次,从教师对网络教学前景的认同度来看,大部分教师对网络教学前景较为乐观。在被问及“网络化教学前景好,将成为主导教学方式”这一观点时,33.7%的教师选择“非常认同”,42.7%的教师表示“比较认同”,只有7.8%的教师选择“不太认同”或“完全不认同”。最后,从教师网络教学意愿来看,调查数据显示,47.0%的教师表示“非常愿意”使用网络开展教学工作,37.1%的教师表示“比较愿意”,仅有4.3%的教师表示“不太愿意”或“完全不愿意”。在教师访谈中,TL老师表明了她愿意开展网络教学的理由,“因为网上的资料比较丰富,想找什么教学课件都会比较方便,而且资料都比较新,也比较全面,使得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方便”。
(二)教师网络教学日趋常态化,但进行网络教学的内部动机相对较弱
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教师网络生活愈加丰富,网络教学也成为教师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从教师网络教学活动频度来看,调查数据显示:分别有27.5%、42.4%的教师表示“总是”或“经常”开展网络教学活动,而选择“有时”“很少”“从不”的教师比例分别为22.8%、6.8%、0.5%。由此看来,教师网络教学日趋常态化,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动机是引起、维持教师开展网络教学,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它影响教师网络教学的有效实施及其持续发展。调查发现,在教师网络教学动机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满足学生灵活学习与个性发展需要”(74.7%)、“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73.4%)、“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58.2%);随后是“提高自己的教学工作效率”“改进、创新教学工作方式”“提升网络技术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比例依次为49.1%、34.8%、34.6%;此外,“学校同事都在使用,避免自己落伍”“迫于学校、家长的要求”等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4.6%、1.8%。
(三)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整体提升,但网络教学创新能力不足
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是教师利用互联网或网络工具/平台进行网络资源开发,以及网络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调查发现,20.7%的教师对自己的网络教学能力感到“完全满意”,认为“比较满意”的教师比例为49.3%,另有22.7%的教师表示“一半满意”,7.3%的教师选择“完全不满意”或“不太满意”。教师之所以对网络教学能力感到比较满意,可能原因有二:一是全国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的持续开展大幅提升了教师网络教学能力。二是当前信息技术与学校课程教学融合程度不高,对教师网络教学能力要求相对偏低。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使用更多的是初级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工具,较少使用高级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然而,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随着大数据技术、学习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涌现及其在教学领域的推广应用,教师需要有效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学生网络学习服务设计、网络学习问题诊断与改进等方面的工作,因而教师的网络教学设计、评价管理能力,尤其是网络教学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在访谈中,CY老师如是说:“我觉得自己的网络教学能力还处于信息获取和利用阶段,对于网络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去提升。”
(四)教师网络教学工具以信息获取、交流工具为主,但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使用率偏低
教师网络教学是以网络工具、软件、系统/平台为中介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技术依附性。从教师网络教学常用工具和平台来看,排在前三位的网络教学工具是“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浏览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比例分别为72.0%、60.8%、42.1%;其次是“综合性门户网站/专题资源网站”(34.6%)、校园网(24.0%)、网络教学平台(如Moodle)(19.6%)、“交互式电子白板”(15.7%)、“数字图书馆/专业数据库”(11.8%);再者就是“在线文字处理工具(iWork)”“区域教育云平台”“博客/播客”,所占比例依次为8.8%、8.3%、7.1%。此外,教师平时较少使用“网络教务管理系统”(6.0%)、“在线音视频制作工具/平台”(5.0%)、“网络视频会议系统”(0.9%)等工具和平台。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网络教学工具使用呈现出特定倾向:一是网络教学工具使用常态化、日常化。目前教师网络教学工具使用频率、使用水平均有所提高,各种类型网络教学工具在教学实践中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二是网络教学工具以信息获取、交流工具为主,网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率偏低。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往往是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进行备课,使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在线指导和交流等,而教师利用虚拟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在线教学和在线协同教学的比例依然偏低。
(五)教师网络教学行为以辅助性教学行为为主,创新性教学行为明显偏少
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利用网络工具/平台进行的各种行为活动。在教师经常开展的网络教学行为中,排在前五位的教学行为依次是“搜索、查找教学资源进行备课”(85.3%)、“设计在线教学活动、作业等”(57.7%)、“设计在线测试/考试试题”(32.0%)、“开展在线协同备课”(26.3%)、“上传、发送/共享教学材料/资源”(21.9%);其次是“制作网络教学课件或视频”(19.3%)、“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探究学习等”(19.0%)、“对学生表现、成绩给予反馈”(15.4%);另外,“收集、批阅学生作业/试卷”“在线指导学生或答疑解惑”“记录统计学生活动、表现”“和同行进行在线教学交流、研讨”“利用讨论区/聊天室组织学生讨论”的比例分别为13.0%、10.0%、9.1%、8.8%、8.1%。而“课程教学网站/平台创建、维护”“开发网络教学软件/应用”等教学行为比例相对偏低,依次为2.5%、1.5%。通过深入分析发现,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偏好,呈现出三方面特征:第一,以辅助式或混合式网络教学行为为主,完全在线式网络教学行为偏少。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网络教学行为主要是利用网络搜索查找教学资源进行备课,或是借助网络工具制作网络教学课件或视频,抑或利用网络发送、共享教学资源等,但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频率并不高,完全进行在线网络教学活动较少。二是以课前准备行为为主,课中实施行为和课后评价反思行为为辅。调查数据显示:搜索和查找教学资源进行备课、设计在线教学活动与作业,以及设计在线测试或考试题等课前教学行为所占比重较大,而课中教学行为和课后教学行为所占比例偏低。三是以网络促学行为为主,网络教研行为偏少。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网络教学行为主要是以促学行为为主,而教师利用博客、虚拟教师社区等平台开展教学反思、在线教学交流与研讨等网络教研行为比例较低。
(六)教师对网络教学环境与支持服务较为满意,但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仍有待改善
教师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备的网络教学基础设施和切实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从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和支持服务满意度来看,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教师比例依次为29.3%、43.1%,有19.1%的教师选择“一半满意”,另有8.5%的教师感觉“不太满意”或“完全不满意”。在实地调研中,部分教师反映网络教学基础设施亟待改善,网络教学支持与服务存在范围有限、不到位、可持续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师对于网络教学环境与支持的满意度。譬如,ZZ老师坦言:“不是很满意,教室内的网络教学设施不足,也没有智能化教学设备,无法进一步改进网络教学。”SQ老师说道:“不太满意,有些比较新的智慧教学配套没有跟上。学校在这块投入不算大,设备更新得也比较慢,和有些学校比算落后的了。”YY老师提到,“虽然有网络教学设备,但网常断开,等于摆设”。
(七)教師网络教学受资源/平台易用性、时间精力等关键因素影响
影响教师网络教学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影响教师网络教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调查数据表明:排在前三位的是“网速慢、平台不好用等”(60.0%)、“缺少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59.4%)、“需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41.9%);其次是“缺少必要的软硬件条件”“缺少技术性支持和服务”“缺乏经验或不熟悉网络技术”,所占比例依次为34.6%、34.5%、25.7%;此外还包括“缺乏领导支持与激励机制”“担心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学生的积极性和投入不够”“教学效果不好,不想再使用”等其他方面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8.0%、5.9%、5.8%、3.2%。在教师访谈中,教师谈及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对网络技术不熟悉”“网速慢、平台闪退”“需要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缺乏领导支持与激励机制”“习惯传统教学方式”等。比如,SQ老师说:“意愿不强,传统课堂有其优势,再加上经验不足,不太愿意使用平台。另外,网络不太稳定,这也是不愿轻易尝试的原因。”ZX老师表示:“首先是缺乏经验以及对网络技术不熟悉。学校未定时组织教师一起学习网络技术,大部分教师对网络技术都一知半解,一般只会使用最简单基础的功能。其次是学校对网络教学工作的推广度不高。最后是比较青睐传统教学模式,对网络教学模式未完全接受。”
四、中小学教师网络教学的改进策略
针对当前教师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2.0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新要求,我们可从思维变革、能力提升、管理创新、组织支持、资源建设与技术保障等层面对教师网络教学现状加以改进和优化。
(一)提升教师网络教学思维,培育网络教学创新力
一是优化教师网络教学观念,提升网络教学思维。迈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应顺应新兴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积极转变传统信息技术观和教学观念,不断从媒体观、工具观向生活观、生态观转变。相关部门应引导教师重新审视网络教学的价值及其生存论意义,养成与网络教学相适应的教学习惯、教学生活图式,促进网络教学的日常化。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引导教师消除对信息技术或网络教學工具的成见和偏见、恐惧与焦虑,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拓展教学思维视角、提升教学思维敏感性,自觉将信息思维、互联网思维等新技术思维融入教学思维结构中,推动教学思维的变革与发展,培育网络教学新思维,为网络教学创新提供思维养料。
二是提升网络教学胜任力与创新力,增强网络风险应对能力。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引导教师加强网络教学基础理论与知识的系统学习,努力提升网络教学设计、评价管理以及在线协同教学能力,尤其是网络教学数据处理能力、网络教学创新能力;保持对新兴信息技术的敏感意识,积极运用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开展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指导、学习问题诊断、在线教学评价等工作,推动网络教学能力水平从“融合应用阶段”向“创新发展阶段”转变。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要引导教师增强网络风险意识,及时了解和把握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网络教学应用中的潜在风险,提升网络教学风险的识别与防控能力,从而及时规避网络教学技术风险,确保网络教学有序开展。
(二)创新网络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网络教学精准指导
一是完善网络教学激励制度,推行网络教学常态化管理。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创新和完善教师网络教学激励机制,切实将网络教学作为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对于教师提供的优质视频、优秀案例以及荣获网络教学类的重要奖项,可酌情纳入教师网络教学培训学分体系中,以充分调动教师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研制网络教学标准规范,实施网络教学的常态化、动态化、规范化管理。通过研制教师网络教学创新能力标准、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为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提升、网络教学评价提供参照;构建网络教学伦理规范体系,引导和规约教师网络教学行为,避免出现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失范以及教学数据滥用、隐私泄露等风险。
二是强化网络教学教研与培训,实施网络教学精准指导。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教学校本教研,集中解决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网络教学活动设计、网络教学评价与管理以及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等方面问题,及时解决教师遭遇的各种问题、困惑,培育教师网络教学实践智慧。其次,相关部门要优化教师网络教学培训课程,探索和创新教师网络教学校本培训模式,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例研修、教师工作坊支持的主题研修、微课题研修、直播课堂支持的同侪研修等,[4]切实提高教师网络教学胜任力与创新力。最后,相关部门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区域教研平台,构建由学科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区域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参与的网络教学共同体,充分发挥专家、名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辐射作用,及时为教师网络教学提供精准的教学指导、技术支持等,不断增强教师网络教学获得感、效能感和核心能力。
(三)寻求利益相关者合作,创建网络教学支持联盟
一是凝聚专业指导力量,培育网络教学支持联盟。研究表明:在教师对网络教学使用性与易用性的感知上,组织的协助支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5]因此,汇聚专业指导力量,打造一批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网络教学专业服务团队、网络教学支持联盟尤为必要。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服务团队、支持联盟的作用,积极开展教师网络教学咨询、辅导与培训以及网络教学资源推送等服务工作;科学运用学习分析技术、大数据技术对教师网络教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构建教师群体/个体教学画像模型,为教师提供精准的专业指导与教学资源服务。
二是寻求利益相关者合作,形成网络教学合力。首先,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为教师创建优质教学环境,让教师安心开展网络教学。其次,相关部门要创建良好网络学习氛围,积极构建新型网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网络教学,努力提高网络学习质量,从而有效激发教师网络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最后,相关部门要推动家校密切合作,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合作新模式,积极寻求学生家长的支持,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对话机制,形成全社会合力助推网络教学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强化技术支持与保障
一是加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力度,扩大优质教学资源有效供给。相关部门要加强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统筹协调、优化配置,避免出现各自为政、资源孤岛、重复建设等现象;加大对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色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优秀案例库的建设力度,为教师网络教学提供优质的、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依托教育云平台或区域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网络教学资源“眾筹模式”,形成政府、行业、学校、教师等多方协同参与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共创、共享、共治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支持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教师多元化、个性化网络教学资源需求。
二是强化技术支持与保障服务,打造优质网络教学环境。相关部门要结合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进程,加强学校网络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网络教学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支持服务;要加强网络技术产品、网络教学工具平台的改进、优化,加强网络教学平台运行管理,避免出现卡顿、连接失败等技术故障;要引入网络教学平台监管机制,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评估标准,保障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服务质量,切实提高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满意度;加强网络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网络技术风险的预警和防控,搭建包括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在内的多级联动教育网络安全联防联控机制,为教师网络教学打造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
(罗儒国,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 430079)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8.htm,2019-02-23.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trs=1,2019-07-08.
[3] 尹弘彪,靳玉乐,马云鹏.教师认同感的结构方程模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3):62-66.
[4] 张妮,刘清堂,曾祥翊,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现状及发展研究——基于全国25省(市)35县(区)的调研[J].中国电化教育,2019(10):109-116.
[5] 方旭.高校教师网络教学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7.
(责任编辑:谢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