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国家级合理用药科普基地建设中的体会

2020-06-06范红艳姜智豪唐巍来永巍钟秀宏王艳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合理用药志愿服务

范红艳 姜智豪 唐巍 来永巍 钟秀宏 王艳春

摘  要 合理用药科普工作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科普团队不断努力推动。药理学教师应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将相关知识点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动员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团队,充分利用国家级合理用药科普平台,使更多的学生能践行合理用药科普志愿服务的公益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关注大众用药,积极向社会大众普及安全用药知识,促使大众形成良好的药品使用习惯和观念,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关键词 合理用药;科普教育;健康教育;药理学;志愿服务;公益精神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9-0101-03

1 前言

俗语“是药三分毒”明确地指出药物的两重性,即药物可以带来好的方面——治病,也可以带来坏的方面——致病,尤其是不合理用药会使药物的坏的方面更明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50%的药物在被不合理应用,因此,安全合理用药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面向全社会公众开展健康科学普及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临床合理用药原则包括安全、有效、经济、规范,即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且保证药物具有预防疾病发生、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等有效性,并且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的经济支出。对普通群众的合理用药知识的普及,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是对公众身体健康的有力保障,也可防止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有效减轻国家和民众经济负担。

中国药理学会于2019年在吉林医药学院成立全国首家科普示范基地,政府、高校、医院、社区将围绕这一平台建立服务于大众的科学用药知识普及与管理体系,目的就是传播科学用药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用药的意识及科学用药能力。吉林医药学院师生积极响应并启动合理用药科普基地建设公益性项目,2019年开始组建的合理用药科普团队利用周末及暑假去社区、农村及在网上给群众发布调查问卷3000余份,对获得的大众用药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大众用药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盲目的选药购药行为;不遵医嘱服药,如抗高血压药,在有症状时用药,无症状时停药;病毒性感染时随意应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不注意控制饮食,未重视联合用药会引起低血糖等。

科技创新需要依靠人才实现,而学校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全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合理用药科普教育是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药理学是医学生的基础必修课,药理学教师应根据大众用药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对药理学课程授课内容进行调整,补充渗透合理用药知识;并且鼓励更多的医学生加入合理用药科普团队,再利用多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进入社区、农村,让更多人获得知识。以下为在药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合开展合理用药知识普及的契合点。

2 静脉给药是急救时应用,能口服不注射

201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给药途径情况为注射给药占62.8%,高于口服给药(32.5%)、其他给药途径(4.7%);注射给药中,静脉注射给药占92.5%,略低于2018年(93.5%)。据中国医药协会统计,各国医院输液比例约为45%,而中国是发达国家的1.3~2.2倍[1]。可见静脉注射给药占绝对高的比例,需有效控制静脉给药适应证来减少不良反应。

静脉给药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不存在吸收过程,起效快,但带来不良反应也快,故临床上急救时选用静脉给药,其目的为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口服是最常用的、最安全的给药途径,临床上需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尽量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即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合理使用静脉输液不仅靠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更取决于社会大众对于安全注射知识接受度的提高,切不可小病大治。

3 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栓,注意不良反应

每日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 mg)能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生成,进而影响血小板的聚集,达到抗血栓形成,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脑缺血病、房颤、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术后血栓形成。但要警惕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应用肠溶制剂,餐后服用、同服止酸药或合用米索前列醇可减少溃疡的发生率。一定要提醒患者,由于阿司匹林口服直接刺激胃黏膜,故选择的肠溶制剂不可嚼碎服用。另外,阿司匹林可加重出血倾向,由于阿司匹林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使血液中的TXA2/PGI2比例下降,使出血时间延长。阿司匹林大剂量可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可用维生素K预防,对于严重肝硬化等肝病、血友病患者、孕妇及产妇禁用。如果需要手术,患者需要停用阿司匹林一周后再手术,否则会导致术中出血。

4 普及目前常用的五类抗高血压药,尽量不用中枢降压药

高血压是全世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高,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普遍偏低。2015年,我国对50 171个受试者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发病率为29.6%,且男性高于女性;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2.6%,治疗率为34.1%,控制率为9.3%[2]。2020年,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表2020版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指出目前全球高血压带来的经济负担较重,在中低收入地区高血压人数(10.4亿)远超过高收入地区(3.49亿人),而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显著低于高收入地区。因此,至关重要的是,应采取基于人群的措施,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以改善全球(尤其是中低收入地区)高血压控制率,降低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增加的负担。由此可见,对全民普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非常迫切。首先,让大众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提高用药依从性;其次,遵医嘱使用目前常用的五类抗高血压药,尽量不用中枢降压药,从而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目前临床常用降压药有五种:利尿药——氢氯噻嗪;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尤其后两种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应优先选用。对于中枢降压药利血平,虽然通过抑制NA能神经末梢囊泡膜上的胺泵活性,抑制囊泡摄取、贮存递质,可緩慢、温和、持久降压,但由于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多制成复方制剂(北京降压0号、复方双嗪利血平片、复方降压片等)。当一种药物不能控制患者血压,可以选择两种药(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小剂量联合治疗,接下来是把两种药增加到全剂量,最后才是再加用利尿药氢氯噻嗪或螺内酯。

5 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两种降糖药同时应用时预防低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群体的90%,常见于成年人群体,机体对胰岛素产生了耐受性。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发布第9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指出全球估计有4.63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占该年龄段世界总人口的9.3%。我国现有1.164亿(未计入港澳台数据)糖尿病患者,居世界首位;成年糖尿病发病率接近10%,亦远超其他国家与地区。可见我国糖尿病控制工作较严峻,需要努力降低患病率、死亡率以及费用。

应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并在萌发阶段进行预防。对大众要加大力度进行糖尿病科普教育,除了让大众认识到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危害,还要让糖尿病患者加强自我管理,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严格控制饮食、加强运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期间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合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时。

6 用抗菌药不能喝酒,防止双硫仑样反应

应用抗菌药期间或者停药5~7天之内如果喝酒或者喝含有酒精的饮料,可能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这是由于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的降解酶受到抑制,使乙醛蓄积在体内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症状,重者呼吸衰竭、心肌梗死,导致死亡,常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这些抗菌药包括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等,还有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等,及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灰黄霉素、酮康唑等。尤其要提醒老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对酒精敏感者使用上述药物要禁酒,因为有人服用含乙醇的中药制剂、食品,甚至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反应。

7 病毒性感染不能用抗菌药,降低耐药性

我国大医院用药比例为30%~50%,其中用抗生素的费用所占比例近一半。在我国医院输液药品中,抗生素占43%。抗菌药的抗菌谱不包括病毒,故对病毒性感染无作用。可现实生活中较多的流行性感冒、一般感冒及病毒感染,患者自行服用抗生素及某些医生开抗生素的现象较普遍,故致耐药性出现。而农业、渔业大量使用抗生素也会造成超级耐药菌发展。在我国,细菌整体耐药率要远高于欧美国家。2012年,原卫生部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3],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实施三级管理,限制抗生素使用,降低耐药性的风险。

8 结语

总之,合理用药科普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艰巨任务,需要科普团队不断努力推动。作为药理学教师,要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将以上知识点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动员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团队,充分利用国家级合理用药科普平台,使更多的学生能践行合理用药科普志愿服务的公益精神,激励大家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关注大众用药,更广泛地向社会大众普及安全用药知识,促使大众形成良好的药品使用习惯和观念,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薛玲.静脉输液应用现状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1(26):118.

[2]Wang J, Zhang L, Wang F, et al.中国高血压发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全国性调查结果[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3):298.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4):193-196.

项目来源:2019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国家级合理用药科普基地的建设研究”(基金编号:ZD19066)。

作者:范红艳,吉林医药学院,研究方向为药理学;姜智豪、唐巍,吉林医药学院,研究方向为预防医学;来永巍,吉林医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药理学;钟秀宏,吉林医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病理学;王艳春,通讯作者,吉林医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药理学(132013)。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合理用药志愿服务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