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主义题材戏曲舞台空间的意象化表达
——谈京剧《陈毅回川》的舞台设计

2020-06-06朱洪恩

剧作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青松川剧陈毅

■ 朱洪恩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戏曲舞台空间呈现出鲜明的写意性色彩。在现今的舞台设计工作中,舞美设计师通过对剧本的解读,将独具民族特色的美学追求融入到设计中,通过写意性的文化符号有效地启发观众展开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审美想象和联想,从而营造出幽深淡远的意境。

京剧《陈毅回川》讲述的是1959 年发生在陈毅家乡乐至县的一个反对浮夸风、倡导实事求是的故事。该剧着力刻画陈毅的思想品格与精神世界,生动地展现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茜在特殊年代心系群众,直面农村“大跃进”中出现的弄虚作假等问题,实事求是地引领纠偏,也表现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精神。

《陈毅回川》延续了胡筱坪导演一贯追求的诗化风格,以陈毅所写的《青松赞》为贯穿全剧的主题曲,抒情性地嵌入叙事,并在京剧的舞台上恰当地注入川剧元素,呈现出浓郁的四川特色。

该剧用青松象征主人公陈毅无私无畏的精神品格,并与主题曲《青松赞》互相呼应。为了表现出特殊历史时期的特点,剧中运用了特定年代的报纸作为视觉符号并以侧檐幕的形式呈现,将观众带入到戏剧情境之中,在舞台上呈现出虚实相生的戏剧空间。

舞台空间中的斜坡转台是磐石意象的物质体现,在舞台上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进行旋转,呈现出不同的角度和造型,便于舞台时空转换,符合叙事需要,既为表演、舞台调度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又体现了舞台造型语汇的多义性,这是现代舞台意识在传统戏曲舞台上的一次全新尝试。

在序幕景中,舞台上方是大雪青松的吊景。当主题曲响起的时候,主人公陈毅从舞台后区的转台上场,跟随转台的旋转走到斜坡转台中间的最高区域,然后如一座雕像般矗立在舞台上。在音乐声中,黑色底幕通过灯光反打透出陈毅的诗作《青松赞》。此时青松、磐石的视觉意象与陈毅的书作《青松赞》共同构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在游子回乡景中,转台呈现的是前低后高的形态,舞台两侧是乐至县当地民居建筑的局部,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生活化的街道场景。一座石桥嵌在斜坡平台上,背景是可以组合变化的山形吊景,这个场景描绘的是陈毅少小离家的故乡。陈毅元帅回到家乡触景生情,与夫人发出“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慨。

在高产卫星坡景中,转台旋转后形成斜坡,与两侧的山石景片组合成高产卫星坡的场景。在该场景中,陈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报告中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当年贫瘠的碉堡坡变成了“高产卫星坡”,而“大跃进”中所取得的种种成果则是通过疯子之口说出,极具讽刺意味。

剧中有这样的情节,陈毅回老家四川乐至的时候,曾经点过一台川剧《包公铡侄》,以此借古讽今。该剧的舞美设计师将斜坡转台与古戏台吊景组合在一起,在京剧的舞台上设置了一个小舞台来表演戏中戏。川剧演员在戏台上表演川剧,戏台两侧则是作为戏中戏观众的陈毅等众人。在演出过程中,随着川剧演员的表演剧中人物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使京剧与川剧表演互相呼应,衔接得自然流畅。

京剧《陈毅回川》的舞台设计采用整体写意、局部写实的思路构建戏剧空间。在整体的戏剧空间中,运用写意的手法,用意象化的报纸、磐石等元素来制造与渲染戏剧氛围,体现时代背景与历史感。而剧中戏剧事件发生的场景则是追求局部的真实感,在具体细节和视觉元素的运用上采用写实的手法,以此展现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生活环境的真实感。虚实结合的造型手法使现实主义题材的舞台空间走向诗化的写意风格。

猜你喜欢

青松川剧陈毅
Experimental Study on Grinding Force of Electrostatic Coated Grinding Wheel
丰收歌
川剧版画传四方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林青松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最后一棵“青松”忠魂永驻沙家浜
坚守川剧的后现代主题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