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西北丝路沿线乡土志中有关商贸流通的编纂实践探析
2020-06-06贠有强
贠有强
(宁夏社会科学院,银川750021)
西北丝路沿线自古以商贸流通而闻名于世,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化,丝路沿线商贸流通也随之发生重要变化,与其他各领域发展情况一并构成西北丝路沿线的社会发展面貌。清末,为发展全民教育,清政府主持在全国范围内编纂以“志”命名的乡土志教材,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有编纂,主要用于小学教学课本之用。其中专门设置了“商务”门类记述商贸流通方面情况,较全面地呈现了清末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商贸流通情况。西北丝路沿线乡土志编纂是全国乡土志编纂的重要组成,其编纂实践意义重大,再次彰显了乡土志的价值所在。本文试就西北丝路沿线乡土志有关商贸流通编纂情况进行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编纂概况
本文所论及丝路沿线地区,指西汉张骞凿通之陆路丝绸之路,即自中国陕西西安出发,途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国内各省区有关地区。非海上丝绸之路[1]高亚芳,王力编著.一张图表看懂丝绸之路.中华书局,2016.、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2]薛正昌著.宁夏境内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14.等广义范围有关地区。其中新疆塔城系草原丝路沿线地区,考虑到塔城与新疆各地有密切的商贸关系,故将其乡土志一并纳入研究范围。
据统计(见下表),清末民国时期此沿线地区编纂的乡土志有56种之多,其中陕西有5种,甘肃有6种,青海有1种,新疆最多包括《塔城直隶厅乡土志》达44种,宁夏没有编纂乡土志书。共覆盖涉及丝路沿线48个县区(不包括省区)。
具体清光绪年间编纂有《陕西乡土地理教科》《咸阳乡土志》《陇州乡土志》《邠州乡土志》《安定县乡土志》《泾州乡土志》《会宁乡土志》《迪化县乡土志》《阜康县乡土志》《孚远县乡土志》《奇台县乡土志》《昌吉县乡土图志》《绥来县乡土志》《呼图壁乡土志》《镇西厅乡土志》《吐鲁番直隶厅乡土志》《鄯善县乡土志》《哈密直隶厅乡土志》《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乡土志》《伊犁府乡土志》《绥定县乡土志》《宁远县乡土志》《精河直隶厅乡土志》《温宿府乡土志》《温宿县乡土志》《拜城县乡土志》《柯坪分县乡土志》《焉耆府乡土志》《新平县乡土志》《轮台县乡土志》《库车直隶州乡土志》《沙雅县乡土志》《沙雅县乡土志(风俗地理)》《乌什直隶厅乡土志》《疏勒府乡土志》《伽师县乡土志》《莎车府乡土志》《蒲犁厅乡土志》《巴楚州乡土志》《叶城县乡土志》《皮山县乡土志》《和阗直隶州乡土志》《洛浦县乡土志》《于阗县乡土志》《塔城直隶厅乡土志》《英吉沙尔直隶厅乡土志》共46种,另据所载内容分析应为光绪年间所编的有《昌吉县乡土志》1种,共计47种,总体约占沿线所编乡土志种类的84%。
宣统年间编纂有《永昌县乡土志》《哈密直隶厅乡土志》《婼羌县乡土志》《和阗直隶州乡土志》《婼羌县乡土志图》共5种,约占沿线所编乡土志种类的9%。民国编纂有《最近宝鸡县乡土志》《甘肃省乡土志稿》《敦煌县乡土志》《青海省循化县乡土教材参考》共4种,约占沿线所编乡土志种类的7%。受当时时局影响,上述所编乡土志大都以稿本或钞本形式留存,刊刻非常少[1]戴良佐.由新疆乡土志“淘金”[J].新疆地方志,2005,(4).,仅[光绪]《陕西乡土地理教科》、[民国]《最近宝鸡县乡土志》两种分别予以铅印和石印。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等资料文献显示,被广泛收藏于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公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馆、档案馆等。
按照当时官方编纂要求,乡土志篇目需设“商务”门类对商务流通内容进行记述[2]王兴亮.乡土志研究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1,(2).。实际中,上述56种乡土志中,有39种乡土志专设“商务”门类进行撰写。有2种篇目设置有所不同,[光绪]《沙雅县乡土志(风俗地理)》不设目,将包括商贸流通在内的全部内容安排在一起撰写,无分设“商务”门类。[民国]《敦煌县乡土志》将“商务”设在卷二之下。另外,有6种没有以“商务”名称设置门类,用其他名称替代。其中,[光绪]《陕西乡土地理教科》设第二十七课“商业”,[光绪]《伊犁府乡土志》与[宣统]《和阗直隶州乡土志》分别在“人事类”类下设“商业”目,[光绪]《镇西厅乡土志》设“商”目,[清]《昌吉县乡土志》设“货运”门类,[民国]《甘肃省乡土志稿》在第五章“甘肃省之农业”下设第五节“农产贸易”[3]朱允明.甘肃省乡土志(上、下卷).兰州新宇印刷厂制版印刷,2008年.(P158-165)。总共有84%的乡土志都按照要求设置相关门类撰写商贸流通内容,对丝路沿线商务流通情况进行较详细的辑录编写。
此外,有8种没有辑录撰写商贸流通内容,一是[光绪]《孚远县乡土志》、[光绪]《呼图壁乡土志》、[光绪]《新平县乡土志》、[宣统]《婼羌县乡土志》、[民国]《最近宝鸡县乡土志》、[光绪]《会宁乡土志》等6种设“商务”门类但无实际内容。二是[光绪]《邠县乡土志》、[光绪]《英吉沙尔直隶厅乡土志》2种没有设置“商务”门类亦无商务流通内容记述。
需特别指出的是,限于资料缺乏,目前《青海省循化县乡土教材参考》尚不知是否设“商务”门类,是否撰写有关内容,待进一步查实。
编纂队伍组成方面,丝路沿线乡土志主要由知府、知县、主薄、通判、县丞、训导等地方官员和文官随从负责编纂,个别有地方儒生、文人参与。整体较少有当时留学归国人员或回国后从事小学教育人员,以及一些视野较开阔的知识分子[1]张锋.清末江苏乡土志研究[J].中国地方志,2007,(5).。这与全国特别是东南发达地区乡土志编纂队伍组成有很大不同。
清末民国西北丝绸之路沿线乡土志表
迪化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三年(1 9 0 7)修,王炳堃纂 设“商务”门类 有阜康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巨国柱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孚远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三年(1 9 0 7)修,魏霖澍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无内容奇台县乡土志(一卷)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杨方炽纂,方朝壵校订,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昌吉县乡土志 佚名修 设“货运”门类 有昌吉县乡土图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佚名,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绥来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杨存蔚纂,严国桢校 设“商务”门类 有呼图壁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佚名,抄本 设“商务”门类 无内容新疆(4 4种)镇西厅乡土志吐鲁番直隶厅乡土志 光绪三十三年(1 9 0 7)修,曾炳熿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鄯善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陈光炜纂,稿本 设“商务”门类 有哈密直隶厅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佚名,稿本 设“商务”门类 有哈密直隶厅乡土志 宣统元年(1 9 0 9)修,刘润通纂,稿本 设“商务”门类 有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闫绪昌修,高耀南、孙光祖纂,抄本设“商”门类 有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乡土志 光绪末年修,佚名 设“商务”门类 有伊犁府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许国桢纂,稿本绥定县乡土志(二卷)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萧然奎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宁远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李方学纂,稿本 设“商务”门类 有精河直隶厅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曹凌汉集,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在“人事类”类下设“商业”目 有
温宿府乡土志 光绪三十三年(1 9 0 7)修,佚名,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温宿县乡土志(一卷)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潘宗岳编,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拜城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佚名,稿本 设“商务”门类 有柯坪分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潘宗岳修,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焉耆府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张铣纂,稿本 设“商务”门类 有新平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三年(1 9 0 7)修,周芳煦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无内容轮台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顾桂芬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婼羌县乡土志图 宣统元年(1 9 0 9)修,瑞山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新疆(4 4种)婼羌县乡土志 宣统二年(1 9 1 0)修,唐光祎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无内容库车直隶州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佚名,稿本 设“商务”门类 有沙雅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张绍伯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沙雅县乡土志(风俗地理)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张绍伯纂 无设门类 有乌什直隶厅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佚名,稿本 设“商务”门类 有疏勒府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蒋光升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伽师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高生岳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莎车府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甘耀湘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蒲犁厅乡土志 光绪三十三年(1 9 0 7)修,江文波纂,稿本 设“商务”门类 有巴楚州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张璪光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
新疆(4 4种) 叶城县乡土志 光绪宣统年间修,佚名 设“商务”门类 有皮山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佚名,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和阗直隶州乡土志 光绪三十四年(1 9 0 8)修,谢维兴纂,稿本 设“商务”门类 有和阗直隶州乡土志 宣统元年(1 9 0 9)修,易荣鼎纂,抄本在“人事类”下设“商业”目有洛浦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三年(1 9 0 9)修,杨丕灼纂,抄本 设“商务”门类 有于阗县乡土志 光绪三十三年(1 9 0 7)修,佚名设“商务”门类 有英吉沙尔直隶厅乡土志(一卷)设“商务”门类 有塔城直隶厅乡土志 光绪三十三年(1 9 0 7)修,佚名光绪三十三年(1 9 0 7)修,黎丙元纂,稿本 无设门类 无内容
表格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陕西省图书馆编《陕西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甘肃省藏古代地方志总目提要》,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湖北省图书馆编辑《新疆乡土志稿二十九种》,湖北省图书馆打印本,1955年;《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吴丰培整理《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印油印本,1978年;首都图书馆编《首都图书馆稀见方志丛刊》(第30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日)片冈一忠整理《(林出贤次郎将来)新疆省乡土志三十种》,东京中国文献研究会排印本(竖排无标点),1986年;马大正、黄国政、苏凤兰整理《新疆乡土志稿》,2010年。
二、撰写记述内容
乡土志书涉及内容丰富全面,详细辑录了商贸流通及有关内容,反映出清末民国时期丝路沿线各地商贸流通情况。所辑录记述情况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一)流通产品及特点
1.境内产品,包括沿线地区和内地两个方面。
(1)丝路沿线地区自产产品
植物类:大米、小麦、粘米、糯米、高粱、包谷;黄豆、豌豆、扁豆;胡麻、草棉(棉花);西瓜、甜瓜、葡萄、苹果、梨(香梨)、桃;沙枣、芝麻、菜子、花椒、烟叶等。
动物类:牛、羊、马、驴、驼、牦牛[1]马大正,黄国政,苏凤兰整理.新疆乡土志稿(蒲犁厅乡土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P361);牛羊马驼皮毛、山羊皮、羊羔皮;猪、鸡、鸭等。鹿茸、羚羊角;狐皮、狼皮、虎皮、豹皮、野牛马皮、猞猁皮;野鸡、野兔等。
矿产、药材类:炭(岚炭、烟炭、头煤、篮炭)[1]马大正,黄国政,苏凤兰整理.新疆乡土志稿(昌吉县乡土图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P069)、石油;铁、红铜;珠玉、当归、秦艽、麻黄、黄芩、枸杞、大黄、苏梗、薄荷、玉竹、甘草、川芎、贝母、黄芪、知母、羌活、柴胡、党参、紫草、鲜百合、山药等,及制成的土药。
生活、生产用品:酿酒(烧酒、甜酒)、查酒、吐鲁番葡萄酒[2]马大正,黄国政,苏凤兰整理.新疆乡土志稿(吐鲁番直隶厅乡土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P136);胡麻籽油、罂粟籽油、菜油、芝麻油、青油、羊油、胰油;干葡萄、干桃、干杏、干沙枣、杏仁;麦面、灰面;白盐、酱油、辣末、酱菜、细菜、酥油、山茶等。
老羊皮长袍、老羊皮短袄、羔皮袍、羔皮马褂、羊羔袍甬、棉袷袢、羊布汗褂;皮帽、土布裤、老羊皮裤;牛皮靴鞋、皮靴鞋、裁戎马靴等。
大布、土布、粗土布、稀细布、印花布;麻烟、烟土;红毡、粗毛毡、毛绒毡、毛线毯、裁绒毯、花毯、马苫;毛口袋、毛绳、毛线、褡裢布、棉线、毛腰带;茧、蚕丝、稠、哈萨缎;木材、木器、芦席、皮纸;铁器、铜器等。
这部分产品是整个丝路沿线商贸流通主体,多数呈现出土生土长、原材料属性,少部分是依靠原产材料进行简单加工而成的手工业制成品,主要以皮货、毛棉、油料产品为主。流通销售特点较明显,一部分是在本县域或省域范围内自产自销,以保障自需;另一部分则流通到整个丝路沿线地区和内地进行销售,需求较少、销量较小、规模较小;此外一部分则流通出境,被销往俄国、英国、印度等地,这部分产品特别是皮毛类占沿线原产材料份额较大。
(2)内地产品。
茶叶(官茶、私茶,或称南茶)、安化砖茶;瓷器、绸缎、药材;川菜、海菜、山海珍味;纸张、笔墨、油漆等。
根据志书记载,这部分产品是整个丝路沿线地区的传统产品,继续以茶叶、丝绸、瓷器为主,主要来自南方湖北等地,一般先到达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然后中转疏散到各地销售。
2.境外产品,主要来自俄国、英国、印度三个国家地区。
(1)俄国、英国:洋皮、洋呢、洋布、洋绒、回绒、斜布、鸦儿缎、五色绒线、洋线;洋蜡、洋油(煤油)、洋火;洋漆、洋瓷、洋碗、磁壶;洋钉子、洋铁盘子、洋铁;香羊皮、花素洋纱、花洋布手巾、南布砍;洋糖、洋蜜糖、北亚鲜鱼;红花、贝母、桂子皮等。
(2)印度:药料、金丝缎、珊瑚、獭皮、扳达杏仁、藏枣、靛等[3]马大正,黄国政,苏凤兰整理.新疆乡土志稿(莎车府乡土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P357)。
在丝路沿线销售的境外产品,主要是来自俄国、英国的工业制成品,这部分产品很多都是从丝路沿线地区收购过去的皮、毛等原材料,经过加工以后再返销回来,主要有布匹、呢、绒、线等。另外一部分来自印度,所流通过来的产品以当地所产原材料为主,较少有工业制成品。
总体上,流通交易商品以农牧产品牛、羊等动物皮毛为大宗;各种药材、烟草次之;粮食、油料及其他一些特产较少。境内丝路沿线地区,多为农牧地区,以所产原材料为主。手工业制成品加工能力有限,无法进行较大规模生产,产品供应不足,主要限于境内交易流通。俄国、英国等地流通来的商品主要以工业纺织品、皮革加工品为主,辅之以铜铁铅等金属器皿、工具制成品等。经营人员以内地为主,主要有山西、湖南、湖北、四川、天津、北京、陕西、甘肃等地的商人。维吾尔族商人在新疆地域比较活跃,既在本地从事经商活动,又积极通过新疆伊犁、塔城等地与境外俄国等商人交易。境外有俄国商人、英国商人和印度商人。货物运输一般以陆路运输流通为主,主要以骡、马、驼、驴等驮运较普遍,也使用牲畜拉运车辆。
商贸流通的主要集散地包括西安、兰州、平凉、天水、临夏、张掖、酒泉、乌鲁木齐、喀什、伊犁、塔城等。其中,西安、兰州、张掖、酒泉、乌鲁木齐等地多属各地产品辐辏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平凉、天水等地为连接川北、陕南的主要商品通道,临潭为对接西南藏区产品的主要交易通道。喀什、伊犁、塔城为对接俄国、印度主要商品通道。呈现出三个层次流通的特点,第一个层次主要通过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面向沿线地区销售交易或中转,这应该是货物的第一个流通平台;第二个层次一般通过山西、四川、湖北、内蒙古等地区,向国内更大的范围辐射销售或中转,这应该是第二个流通平台;第三个层次一般通过喀什、伊利、塔城、归化城(呼和浩特)、北京、天津等地,面向俄国、英国、印度等国外地区交易,此应为第三个流通平台。三个层次、平台由内向外,由外向内,互通有无,基本构成了庞大的清末民国西北丝路商贸流通网络。
三、存史价值和意义
综合分析,诸多乡土志书成果文献,充分发挥了乡土志作为一种特殊志书的基本存史功能,对研究清末民国西北丝路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史料支撑作用,主要表现为丝路沿线的商贸流通情况、物产情况以及生产生活状况等方面。
(一)集中反映了西北丝路沿线地区的商品贸易情况
根据现有商贸情况记载显示,一方面,此时的丝路沿线商贸总量开始下降,内地流通来的商品仅限于丝路沿线使用,已不再通过丝路沿线地区寻求向外中转流通。内地大宗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已经很少通过这一线路外出流通[1]李建国.自然和人文环境对西北近代商贸经济的影响[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4).。另一方面,对外商贸流通区域仅限于周边国家地区,主要是紧邻新疆的俄国,商品以丝路沿线所产皮毛等为主,通过新疆伊利、塔城等边境到达俄国,英国则通过天津等港口辗转获得,总量萎缩。还有印度对当地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占主要比重。再次印证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即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加之清政府早期闭关锁国政策对落后地区的持续影响,西北丝路沿线连接东西方商贸流通的重任,已基本被海上运输贸易所替代。特别是1860年天津开埠以后,中国皮毛向东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打开后,对丝路沿线地区的皮毛出口路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2]马啸.左宗棠与西北近代生态环境的治理[J].新疆大学学报,2004,(2).。商品贸易总体走向衰落、萎缩,已大不如前。
(二)集中反映了西北丝路沿线地区的生产生活状况
根据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西北丝路沿线地区的人们主要通过较发达的畜牧业和相对少的绿洲种植业进行物质生产。饮食以牛羊猪鸡等肉类、小麦、粗杂粮为主,辅之以相对较少的水稻等,肉食和面食、杂粮成为饮食的主要组成。同时享有较丰富的季节性水果便利,沿线地区广泛种植瓜果,以含糖量高著称,深受人们喜爱。同时,进行一定的狩猎活动,获得一定的野生动物肉类产品,成为人们饮食另一重要组成。野生动物皮毛等相关产品以珍贵著称,经过交易成为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人们还可以进行野生药材采集活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之一。人们衣着多以粗布衣服、毛衣、皮衣、皮靴等为主。丝路沿线分布的许多少数民族,多喜欢着颜色鲜艳的民族服饰,制成材料以棉、毛、皮为主。日常通行或进行货物运输,多以骡、马、驴、骆驼等牲畜驼运为主,同时,使用牲畜拉车载人载物。总体上,显示出整个丝路沿线物产相对单一,衣食所用较为朴素单调的特点。
另外,手工业生产和制成品的交易活动,主要由掌握一定技能的匠人利用盛产的皮毛、油料、水果等物产进行简单加工,所产物品既满足自己使用,同时供销售谋利,获得经济收入。如通过简单加工皮毛、棉花等,制成皮货或绳索、棉毛线、粗布、毡、毯等,以供生活居家使用;利用胡麻、菜子生产胡麻油、菜子油等,以供生活食用之需;用粮食或葡萄制作烧酒和葡萄酒等,以供生活享用。总之,手工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也显示出手工业生产相对粗放、层次较低、品种单一的特点,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发挥不足,对俄国、英国等国家的工业品依赖性较强[1]胡铁球.近代西北皮毛贸易与社会变迁[J].近代史研究,2007,(4).。
(三)集中反映了西北丝路沿线地区的环境及生态情况
记载反映出整个丝路沿线主要有小麦、水稻、包谷等各种粮食种植,有黄豆、豌豆、扁豆等各种豆类种植,有胡麻、菜子等各种油料作物种植,有西瓜、甜瓜、葡萄、苹果、梨、桃等各种水果树木种植,有棉花、烟叶等种植。适宜发展畜牧业,通过整个交易中占比最大的各种动物皮毛可以看出,清末民国时期整个沿线地区仍然大量养殖马、牛、羊、驼、驴、牦牛等大形牲畜。同时,根据野生动物产品、药材交易情况,可以看出,当时野外普遍生长着当归、黄芩、柴胡、党参等20多种野生药材。整个沿线地区生活着虎、豹、狼、狐、猞猁、野牛、野马、野鸡、野兔等10多种野生动物。还有石油、煤炭、玉、铜、铁等产品交易情况,表明丝路沿线有一定的矿产资源被开采。总体上反映出西北丝路沿线地区地处国家西北边远地区,干旱与半干旱的气候环境属性。虽然地域广阔存在许多适宜发展旱做农业或绿洲农业地域,但是,整个西北丝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印证了西北生态环境自古薄弱,加之清同治以后10多年的兵燹破坏,以及自然灾害多的因素而导致环境恶化的状况[2]黄正林.近代西北皮毛产地及流通市场研究[J].史学月刊,2007,(3).。
综上,乡土志书编纂实践,特别是有关商贸情况的记载,汇集了较丰富的内容和信息,是研究西北丝路沿线地区有关情况的重要资料文献。该类乡土志资料文献与其他有关史料相互佐证、相互补充的作用非常可贵,需引起有关研究人员的重视。当然,乡土志编纂实践自身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记载内容简单,信息量有限,缺乏较可靠全面的数据统计等,是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