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部鳞癌伴巨大皮角一例

2020-06-06毕廷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角质褐色鳞状

常 露 杨 洁 姜 峰 毕廷民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北唐山,063000

临床资料患者,女,85岁。左侧面部褐色肿物2年余。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面部米粒大肿物,表面光滑,类圆形,边界清楚。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近几个月来,肿物逐渐变大,皮角基底部直径约2 cm,突出皮肤表面约10 cm,呈羊角状增生损害。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各系统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面部近10 cm大的褐色角质性增生,表皮粗糙。隆起于皮肤表面,呈羊角状突出,边界清楚,质硬,无触痛,未见抓痕,无破溃、流血及渗出(图1)。

皮肤镜检查:可见一境界清楚的褐色突起样皮疹,皮疹边缘部分区域可见线状血管,部分区域可见灰色均质结构,局部可见黑褐色结痂及白色鳞屑,未见其他特征性结构(图2)。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棘层增厚,角质形成细胞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和角珠,细胞有异型性,基底部分区域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图3)。免疫组化结果:CK7(-)、P63(+)、Ki-67(局灶指数30%)(图4)。诊断:入院诊断为巨大皮角,术中快速冰冻为皮角,术后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面部鳞癌合并巨大皮角。治疗:皮肤恶性肿物切除术,随访3个月,无复发。

图1 1a、1b:左侧面部近10 cm大的褐色角质性增生,表皮粗糙,隆起于皮肤表面,呈羊角状突出,边界清楚,质硬

讨论皮肤鳞状细胞癌是皮肤科中除黑素瘤外,可致人死亡的皮肤肿瘤。表皮或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组成了皮肤鳞状细胞癌,以头、面、颈和手背等曝光部位最为多见[1]。皮肤鳞状细胞癌病因尚不清楚,但经多年研究发现,此病与紫外线照射、化学因素、免疫抑制、化学致癌物等有明显关系[2]。日光性角化病、鲍恩病和角化棘皮瘤均为癌前上皮病变,以上疾病经刺激后,可恶变为鳞状细胞癌[3]。鳞状细胞癌的多样性、不典型临床表现,导致它经常被大家忽略[4-6],而皮肤组织活检为诊断此病的金标准。皮角是一种结构形态描述的名称,在18世纪末被Everard Home作为医学疾病详细描述[7]。它是状似动物犄角,质硬、凸起于皮肤的赘生物。皮角好发于头面部,也可见于颈胸、肩、手、下肢等部位,与日照和皮肤损伤有关。皮角基底部的诊断决定着整个皮角的良恶性,多种情况都可导致皮角的发生,同时皮角有约30%的恶变可能性[8]。皮角若出现,请及时病理检查,确认其良恶性,决定其切除范围。无论是鳞癌还是皮角,临床首选的治疗手段都是手术切除,同时肿物切除后的病理检查也尤为重要。本例患者为农民,长期在家务农,起初面部为米粒大肿物,考虑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有关,导致其近几个月肿物迅速增大,恶变为鳞癌形成10 cm大的皮角。因肿物明显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入院检查,全麻下行恶性肿物切除术,术后愈合较好。所以,当发现皮肤肿物,应避免搔抓、日晒等外界刺激,若肿物发红、明显增大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排除恶变可能,以免耽误病情。

图2 2a、2b:境界清楚的褐色突起样皮疹,皮疹边缘部分区域可见线状血管,部分区域可见灰色均质结构,局部可见黑褐色结痂及白色鳞屑(×50) 图3 3a、3b:表皮棘层增厚,角质形成细胞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和角珠,细胞有异型性,基底部分区域细胞增生明显活跃(3a:HE,×40; 3b:HE,×400)

图4 4a:CK7(-);4b:P63(+);4c:Ki-67(局灶指数30%)(免疫组化,×100)

猜你喜欢

角质褐色鳞状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鲸吞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Red Panda小熊猫
翻新肤色“角质”大扫除
角质攻防战即刻拥有完美肤色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