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2020-06-05喻梅汪劼
喻梅 汪劼
摘要: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指引下,我国教育教学的目标已经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转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广泛深入地参与交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具体措施,探索了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是一门对学生的生物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探究能力、知识综合与内化、辩证分析能力、实验实践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学科,在高中知识体系中属于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背景,不断拓创新颖的教学途径,开展更为高效的教学活动。
一、当前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方面
由于核心素养理念提出的时间较短,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师还不能把核心素养真正贯彻进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之中。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还不能把教学内容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融成一体,依旧采用应试教育的理念来衡量当前的教学效率;在教学实施中依旧采用填喂式教学,机械地讲解,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思维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核心素养培养停留于表面。
(二)学生方面
高中阶段的学生高考的压力过重,一切学习活动都具有极强的功利性,把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作为自己学习的基本目标,因此习惯于简单、机械地死记硬背知识点,对真正需要锻炼的实践实验内容反而忽视。久而久之之下,渐渐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思维受到局限,核心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二、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及证据的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运用科学思维辩证地思考世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但是,高中生物毕竟是一门具有较高抽象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极易出现兴趣缺失的现象,这对科学思维的形成极为不利。故此,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本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有关“染色体变异”的内容时,教师预知到本部分内容的抽象性太强,学生在理解时会遇到较大难度,于是从学生的心理认知入手,播放一段视频资料的:小李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就是邻居家新添了一个男孩,这本应是一件让大家都为之高兴的事,但这个男孩从生下来就和正常的孩子不同,哭声轻但声调高。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这个孩子的力气大了许多,哭声更响,像一只猫不停地叫一样,极大影响了小李的生活。那么,同学们想知道这个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吗?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瞬间引燃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探究,对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等在内的染色体位置与数目的变异进行了认真解读,对可能引起病变的因素进行了多方推理,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是第五号染色体缺失而导致的遗传疾病使这个孩子患上了一种“猫叫综合征”。
(二)实验观察是基础
高中生物中包括大量的实验探究內容,这些内容如果单靠教师讲解而不经过实验演示,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学生的理解也将受到严重制约。为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或组织学习活动时,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交流、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实验或合作实验,发现生物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现象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深度探讨。
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变化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活动,每个学习小组领取一套显微镜、载玻片、洋葱等实验器材,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在不断地吸水与失水过程中的变化,观察中央液泡的体积,确定原生质层所处的位置,做好记录之后首先滴入蔗糖溶液,再滴入清水,再次滴入蔗糖溶液,如此反复,观察在蔗糖溶液中以及清水中中央液泡的体积是如何变化的、原生质层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细胞的大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于洋葱表皮细胞中液泡的大小变化、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进行深度解析,对受到外部滴入溶液影响的变化规律进行归纳,从而对跨膜运输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首先保证了学生对实验的足够兴趣,为教学效率提供了保证,同时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自然也就达成了。
(三)社会实践是依托
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感,以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美好家园建设为己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对学生进行课内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还应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上社会,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活用所学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核心素养。
例如,学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之后,学生了解了气候变化、水资源的日渐枯竭、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频发、土地质量下降、海洋污染、珍稀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时再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以“保护环境——我们在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对生活中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统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美好自然的意识,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健康习惯是保障
生命观念是学生对于生命现象以及各种生命现象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进行解释,并最终抽象成个性认识的一种素养。有了良好的生命观念,才能形成健康生活的习惯,进而为国家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因此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环节。
例如,教师在了解到学生中存在生活不科学、不健康的问题,比如吸烟、喝酒、熬夜打网游、饮食不规律、喜欢吃油腻食物及烧烤等,可以从专业的视角对这些不良习惯进行解读,让学生认识到大量食用熏制食品、烧烤食品及高脂肪食品都有可能引发癌症,因为这些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的致癌因子;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也都是极易诱发癌症的因素;熬夜同样会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诱发多种病变。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了正确的认识,就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不断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把高中生物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俞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6(4).
[2]王丽.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33).
[3]叶雅卿.在核心素养要求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7(67).
[4]丁甜甜.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