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地图能力素养培养策略的实践

2020-06-05宋彩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读图基础知识高中生

宋彩辉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说明阅读和使用地图应该是学生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门最基本的技能。纵观多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均具有“有图析图,无图考图”的一大特点。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高中生地图能力现状分析

(1)对地图学习缺乏兴趣,存在畏难情绪,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学生在日常學习中对地图的翻阅和使用,他们感受不到地图在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作用,更不能意识到地图与生活关系的紧密联系。

(2)地图意识较弱,在学习、考试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利用地图来帮忙,使用地图的倾向和意识较弱,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做题中,重文轻图,并没有静心析图,读图;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更是将地图抛到九霄云外。

(3)地图使用方法不当,不能在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很多学生是因为基础知缺乏造成用图不当,没有形成综合的、区域的思维,导致遇到地图题不知道如何判读,也不知道判读地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更不知道一般读图的主要步骤和方法,更谈不上如何从地图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地理信息,从而仅凭感觉做题,有图不用或不认真观察分析;看到地图就“晕图”、不理解图意,填图时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方向感较差,不会确定方向;不会区分地图类型;对地图记忆不完整或记忆提取失败;不会灵活地运用地图、不会使图文有机结合。

二、高中生地图能力现状的原因分析

(1)学生心理因素:00后的孩子大多比较浮躁,一般来说,学生一看到内容稍微丰富、图例繁多的地图就烦躁、马虎、匆匆一瞥,不再想继续看下去,然后迅速胡乱进行说明和判断;高年级学生则是一看到新图或变式图没见过,内心就表现出不安慌张情绪,心态不稳,沉不住气耐心地逐个观察,总结规律,理不清头绪,前后思路互相矛盾。最初和最终的反应都是一看到地图就:“头晕”!从而对地图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心理,越害怕越不愿意学,恶性循环。

(2)学生个人兴趣倾向:在日常生活中,有部分学生对异域风情极为向往,对旅游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以致在杂志、电视、书籍、网络中关注较多。这类学生非常热爱学习地理,对地图阅读充满了兴趣和乐趣,即使一开始读图能力较差,后来提高的速度也非常快,并且能够扎实地掌握和应用读图的步骤要求,去阅读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地图,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大部分同学是为了考高分而被“逼”着去读图,对地图没有兴趣甚至特别厌恶,导致学习效果较差。

(3)学生知识基础和习惯:本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的很差,该记忆的东西也记得不牢,以至于高二时将所有的知识叠加到地图中来考,学生学得特别吃力。部分学生可能认识到学习读图的重要性了,但是因为读图基础知识的欠缺,不知道读图的方法,所以对读图“一知半解”,自然就不会读图分析问题了。其次,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读图的思维能力不高,缺乏空间的思维习惯和遇到问题及时查阅地图的习惯。

三、高中生地图能力素养培养策略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地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学习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中多组织和地图相关的识图、绘图、析图、说图比赛,激发学生创造,提高学习兴趣,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地图感情。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地图学习信心。

(2)巩固地图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考试中巩固地图基础知识,教给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和识图技巧,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分类对比,明确读图注意事项和要求,进行看“图”说话,图文转化,增加填图训练,形成综合的、区域的思维。

(3)有层次地培养地图能力:地图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平常教学中慢慢渗透,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培养,注意讲解阅读地图的一些重要细节,关注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来源和获取地理知识的认知过程,弄清楚学生所需点拨之处是什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4)创设地理情境,注重迁移教学:认真研究课程课标,深挖教材的育人功能,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在实际教学中精心创设新颖别致的地理任务,有趣好玩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地图的应用能力,在应用中感受地图的魅力。

(5)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是自由的、安全的和快乐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巧设问题,高位引导学生,点拨学生思路,放飞学生思维;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成长,在交流中发现。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遨游的天空,成长的沃土。

猜你喜欢

读图基础知识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读图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读图
读图
读图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