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练当空舞蹁跹,绸乡文化促蝶变
2020-06-05魏玉晓王文慧
魏玉晓 王文慧
丝绸是柳疃的文化名片。学校立足地域特色,依托丝绸文化资源优势,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关注点,坚持整体推进与主题突破相结合,探索丝绸文化实践活动课程,达到面上开花点上结果的效果。
一、整体推进面上开花
(1)结合国家课程,渗透丝绸文化。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渗透丝绸文化元素,创生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視丝绸文化,体验其内涵,提升课堂文化品质。道德与法治《生活中讲规则》中的诚实守信,拓展柳疃丝绸的名人轶事《十个铜板的故事》,了解柳疃人民在制作、营销丝绸时秉承诚信的理念,创造辉煌历史,让其内化为优秀品格,并发扬光大。
(2)编写校本教材,凸显地域特色。①内容融合。校本教材《彩练当空舞》,分8大板块,源远流长的丝绸历史、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难以割舍的红楼渊源……每个板块以专题内容和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利用研、讲、写、画、做等形式,形成有机统一整体。②目标螺旋。同一课程资源,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学习能力,确立年级活动目标,呈现螺旋上升趋势。③主题长短。长线主题由具体的短线主题串联而成,源远流长的丝绸历史分为:掘源篇、察今篇、探索篇,其中掘源篇分为柳绸文化发展的独特条件初探、古代的养蚕与植桑、古代缫丝流程与技术、古代丝绸的品种与特色、古代丝绸的织造工艺等,这样长短结合,相得益彰。
(3)开展研学活动,延伸课堂教学。挖掘活动的深度,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研究,做好课堂的延伸,让课程熠熠生辉。一参观了解。借助万亩桑园、柳疃丝绸博物馆、了解丝绸制作过程及文化发展历程,提升艺术素养。二社会调查。借助华信、华裕等传统企业,感受柳绸的发展;采访柳绸工艺大师,探求名人成长经历,丰富精神世界,健全人格发展。三仿学技艺。邀请丝绸技艺大师授课,了解纺织技艺,培养兴趣;提供简单工具,动手实践体验。四实践创作。开设手工制作课,以丝线、布绸等为原料,进行布贴画、编中国结、缝制沙包、给布娃娃设计服装等活动。
二、主题突破点上结果
整体推进是推而广之,做实、做细、做精每个短线主题活动需要“绣花功夫”,课程才能向纵深处发展。以《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主题为例,简要阐述。
(1)活动目标:通过多种方式认识柳疃丝绸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了解柳绸制作流程、工具、优缺点及与其他面料的区别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活动过程。①主题落实。经过归类整理,确定四个小课题“蚕的蜕变”“制作工具”“工艺流程”“与其他面料的区别”。从植桑养蚕、认识制作工具、制作流程到成品面料,经历一个完整过程;然后小组分工,制定方案。②过程关注。【蜕变组】通过查资料、询问养蚕人等了解蚕的一生;参观万亩桑园,了解蚕的食物;蚕的饲养,观察蚕的变化,了解习性;通过查资料、调查研究了解蚕的经济、药用、食用等价值。【工具组】参观丝绸博物馆认识丝绸制作工具;搜集相关古老的制作工具带到学校让同学们分享认识;请纺织师傅介绍工具的使用方法,运用简易工具进行模拟操作。【流程组】通过查找资料、参观华裕丝绸公司制作车间,了解丝绸制作的基本工艺;到柳疃丝绸博物馆参观学习丝绸制作工艺流程。【区别组】了解丝绸的品种、优缺点,及与其他面料的区别;摸一摸感受丝绸的柔滑;闻一闻感受蚕茧味。小实验辨别与其他面料的区别。③交流展示。运用图片、采访视频、实验展示、手抄报、养蚕日记、歌谣、谚语、亲身体验上机操作等合适的方式展示,调动参与的热情。④落实评价。评价可以激起再探究的欲望,方法灵活:自评、他评、教师评、家长评……内容广度:参与态度、参与积极性、能力提升……形式多样:等级、评语、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