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机制探究

2020-06-05曲文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评价机制考核

曲文娟

摘 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工作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党建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机制需要在实践中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本文以高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机制为研究对象,旨在促使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化、具体化,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修养与综合素质,从而解决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思想消极懈怠、行动后劲不足的困境,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和榜样示范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是青年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摇篮,而作为高校学生中先进分子的大学生党员,则可称之为是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加强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素质、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形势下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突出的问题

(一)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存在一定的投机性、功利性、多样性和从众性。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缺失,具有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特征[1]。有的学生认为入党能够提高个人竞争力,能够在评奖评优、保研和就业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因而把入党当作自身成功发展的垫脚石和跳板。有的学生忽视作为党员的肩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将入党仅仅视为个人荣誉的象征,认为入党就能证明自己的优秀,进而盲目跟风地申请人党。

(二) 党员入党后出现“组织上入党,思想上松懈”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在入党初期能够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发挥作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然而随着逐渐忙于个人的学习、考试和就业等事务之后,少数学生党员对自身放松了要求,甘于奉献的初心和为党和人民服务的热情逐渐减退,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目标逐渐消失,甚至出现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的情况。有的学生党员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在为师生服务方面,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理论学习成效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不重视理论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与自身发展和切身利益联系密切的内容会用心学,而对于认为与自身发展和切身利益联系相对不密切的内容,只是应付学。因此在理论学习的出发点和积极性上就表现差异性,从而不能系统全面的认识党的理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不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高校组织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和党员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创新性不足,教育模式与内容枯燥、过时,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之下高校更加重视学生党员的在入党之前进行的教育培训,而对入党之后针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不够重视,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直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以及严格的奖惩制度。由此可见,需要补短板,找不足,完善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机制。

二、高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系统性不强,科学性、规范性不足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核评价方法单一。《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都对学生党建队伍建设和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在发展之前、预备党员在转正之前党组织都是要通过考察其参加集中理论培训、参与实践锻炼的情况,结合与之进行的谈心谈话了解思想状况来对其进行系统教育和综合考察。而对于正式党员的考核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考核评价依据。相比入党之前进行的一系列严标准的考核,入党之后特别是成为正式党员之后,考核评价手段过于单一。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工作生活、社会志愿服务等方面出现懈怠现象。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丰富考核评价方法,规范学生党员日常行为表现。

(二)考核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对党员进行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党员提出的要求是对全体党员提出的,具有广泛性,对于高校学生党员这个特定群体缺乏针对性[2]。除此之外,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的考核评价指标定性的标准居多,定量的标准较少,因此为了能对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做出全面考察,需要引入积分量化管理体系来进行。考核评价指标的不明确性直接导致学生党员在后期的学习、实践、服务过程中消极懈怠、缺乏动力。因此,应该根据高校学生党员这一特定的党员群体的特点同时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完善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考核评价体系没有适时进行动态调整。以往对学生党员的评价结果没有进行应用,导致后续改进措施落实情况跟进不足[3]。考核评价体系缺乏与时俱进的进行调整,需要定期应该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调整评价指标的内容,调整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根据每年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结果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四)考核评价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在以往的考核评价之后,对于少数认定其组织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学生党员,党组织尚未制定明确的处理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存在麻痹思想,在行动上出现懈怠情况。考核评价结果缺乏指向性,没有做到激励奖惩相结合。需要将考核评价结果应用到学生党员的评优评先、支部班子的选配和党员退出机制中去,促使学生党员充分认识到考核评价结果的重要性,通过考核促进支部建设,通过考核促进素质提升。

三、建立健全党员考核指标体系,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党员队伍的发展、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党员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内容,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奖励和惩处,从而达到规范学生党员言行、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素质、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作用。

(一)采用科学、灵活的考核评价方法

在考核评价方法制定过程中要以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其中要以定量考核为主,做到具体化。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定性考核结果,做到与定量考核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进行定量考核,可以设计党员积分量化表格,将考核指标具体化。通过表格可以比较直观的接收到大学生党员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情况,而在对政治素养、思想品德、价值取向等隐性指标方面则需要用定性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的有机结合,就可以对学生党员的表现做出全面的评价。在定性考核中,对于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体现出的政治素养、思想品行的考核评价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贴近大学生党员的实际,准确地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可以采用通过与党员谈话、党员互评、党外群众评议的党内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科学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使体系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达到考核评价结果公正合理、科学有效。在评价过程中因为普通学生对大学生党员的了解最为深入,评价也最为真实,因此群众的评价应与其他评价平等看待,综合进行考察。

(二)丰富考核评价指标内容,制定合理考评标准

在考核评价指标内容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更新,要注重考评指标的全面性。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考核标准的合理性,要制定合理的考评标准。

对学生党员进行定量考核要需要从基本要求和榜样要求着手制定。基本要求有四个基本层面。思想和理论学习方面要按照要求准时参加“三会一课”和党员实践教育活动,以提升思想觉悟、党性修养和理论知识水平为目标。专业学习方面要保证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5,不得出现挂科现象。在行为作风方面不得出现违反校规校纪和基本道德准则现象,正面发声,积极同网上不良舆论作斗争。在服务方面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积极开展学习帮扶、困难帮扶工作。榜样要求是从高校学生学习的榜样的角度出发来制定。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要求在内容上要从高校学生党员学习成绩、担任学生干部工作业绩、创新能力提升、社会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来具体细化。

对学生党员的定性考核应该是对党员个人道德素质、服务意识和思想觉悟的综合测评。在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标准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单凭主观意向作为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三)加强考核动态管理,实行横向纵向相结合评价体系

不同学生党员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化的,因而对考核评价所得结果应在横向评价比较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体的纵向评价比较。总结分析考核结果时需要考察党员个体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发展,横向纵向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党员做出综合、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同时,需要加强考核动态管理,每季度进行考核,每学期进行总结,促使党员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这樣能够有效保障党员素质提升。

(四)公正客观运用考评结果,发挥激励强化作用

需要严格按照提前制定的标准对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并相应对结果进行奖惩。合理运用考评结果能够对高校学生党员产生激励强化作用。考核评价的结果一般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公示,为党员创优争先提供学习标杆,激励支部党员比、学、赶、超。对考核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党员,由所在党支部给予一定鼓励,该评价结果可作为党员年度民主评议、评先评优、选配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重要依据。对评价结果为“合格”及以下的党员,党支部需要与其进行谈话教育,实行警告并安排一名支委委员或“优秀”党员进行帮扶指导,帮助其争先创优。对于连续两年尚未达到“良好”及以上标准的党员,支部将运用党员退出机制,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新进行培养教育。将考核结果合理的进行转化运用,可以激励高校学生党员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陋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校学生党员是当代青年的中坚力量,是党永葆青春的生力军。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党员自身的成长和素质提升,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兴衰,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队伍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促使学生党员明确党员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树立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和综合素质,努力成为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政治纯洁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瑜.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2] 陈霞,李小飞.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4月,第36卷第2期.

[3] 黄颖.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肇庆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党员评价机制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及管理策略研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