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屏障对扁平箱梁气动稳定性的影响
2020-06-05喻宝金乔张旺付丽
喻宝金,乔张旺,付丽
(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因素及现代交通大力发展的需要,大跨度桥梁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们采用,扁平钢箱梁是此类桥型的重要主梁形式之一。国外已建成通车的几座有代表性的大跨桥梁,如1981年建成的主跨为1 410 m的亨伯大桥;1996年建成的主跨为1 624 m的大贝尔特桥。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建成江阴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及舟山西堠门大桥,其中,舟山西堠门大桥是中国国内最大跨径悬索桥,且跻身世界同类型桥梁跨度排名前三甲。
跨海跨江大桥及山区峡谷桥梁,桥址处风环境复杂,桥面高度处风速远远大于地面常遇风速。为保障桥上车辆的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设计者们往往会采取加设风屏障等措施,而扁平钢箱梁悬索桥或斜拉桥,因其自身刚度小、跨度大等特点,其气动稳定性对结构外形极其敏感。
已有学者对风屏障的防风作用做了一定的研究。如李波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防风栅对高速列车的挡风作用;何玮等采用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桥上设置不同高度风屏障后车-桥系统的气动参数及桥面周围风环境;黄斌等利用风洞试验的手段,研究了跨海大桥桥面风环境,对比验证了加设风屏障后桥面风环境的优化效果。以上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风屏障对车-桥系统的气动参数或桥面风环境,而对于桥梁的气动稳定性研究较少,因此,该文所做研究较为必要。
该文以中国国内某大跨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动力特性,并依此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手段,研究不同开孔形式的风屏障对主梁气动稳定性的影响。
1 工程背景及桥梁动力特性
某大跨钢箱梁悬索桥跨度布置为(290+1 160+402) m=1 852 m,桥面宽34.7 m,布置双向六车道,主梁高2.8 m,主梁采用流线形钢箱梁。其整体布置及主梁横截面如图1所示。
图1 某大跨钢箱梁悬索桥型图(单位:m)
该桥所处河段两岸为低山丘陵地区,河道呈东南走向,平面形态顺直,尾部微弯,南岸为丘陵及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北岸为丘陵与长江阶地地貌,桥址处属于B类地表。桥位处离地面10 m高,重现期为100年10 min平均最大风速为31.5 m/s,即设计基本风速为31.5 m/s,颤振检验风速为59.3 m/s。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桥梁模型,并计算其动力特性,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成桥状态动力特性计算结果
基于人体舒适度及行车安全性的考虑,涡激振动振幅的限制值,参考JTG/T D60-01-2004《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中第7.2.6条,主梁涡激振动振幅须小于规定的容许值,其容许值如下:
主梁竖向涡振振幅容许值:
[ha]=0.04/fh=0.279 m
主梁扭转涡振振幅容许值:
[θa]=4.56/(Bft)=0.376°
式中:B为主梁宽度;fh、ft分别为结构竖弯、扭转基频。
2 试验概述
不同开孔形式风屏障的防风效果有所区别,为考察风屏障的开孔形式对主梁气动稳定性的影响,设置条形孔及圆形孔两种形式(透风率相同)风屏障,对比原方案(无风屏障)进行风洞试验。风屏障开孔形式如图2所示。试验采取缩尺比为1∶50的节段模型,由8根拉伸弹簧悬挂在支架上,形成可竖向运动和绕模型轴线转动的二自由度振动系统。试验支架置于洞壁外,以免干扰试验流场,来流为均匀流,选取+3°、0°和-3°共3个攻角,共3(攻角)×3(模型)=9种试验工况。
图2 风屏障开孔形式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颤振试验
大跨度流线形箱梁桥梁,虽然其跨越能力较大,优势明显,但其气动稳定性问题较其他主梁类型的桥梁更为突出。风对其造成的病害是多方面的,其风致振动形式亦多种多样,有颤振、驰振、抖振及涡振4种主要形式,其中最为致命的当属风致颤振。颤振是一种可能发散的自激振动,著名的塔科马大桥风毁事故就是由于桥梁发生颤振失稳导致的。
各攻角下3种方案的颤振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方案颤振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加设风屏障后,主梁颤振临界风速有所降低,但原方案颤振临界风速较检验风速有较大富余,加设风屏障后仍满足规范要求。风屏障对主梁的颤振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其开孔形式对主梁颤振稳定性的影响略有异同,差异不大。
3.2 涡振试验
涡激振动是由于气流经过桥梁后产生漩涡并脱落引起的,漩涡脱落频率接近桥梁自振频率时有发生,涡激振动是介于强迫振动与自激振动之间的一种振动形式。虽然涡激振动是一种自限幅的振动形式,不会像颤振那样引起结构破坏,但容易导致结构疲劳损坏,或影响桥上行车或人员的通行舒适性。
+3°、0°及-3°攻角下,原方案、增设条形孔风屏障方案和增设圆孔形风屏障方案的扭转涡激振动响应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攻角下各方案扭转振动响应
由图3可知:0°和-3°攻角下,3种方案均未出现较为明显的扭转涡激振动;当来流攻角为+3°时,3种方案均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扭转涡激振动。其中,原方案涡激振幅最大,增设条形孔风屏障方案次之,增设圆孔形风屏障方案最小,且该方案涡振位移的最大值小于规范容许值,满足要求。
各攻角下3种方案的竖向涡振位移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攻角下各方案竖向振动响应
由图4可知:原方案在+3°攻角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竖向涡激振动,增设条形孔风屏障或圆形孔风屏障,均能有效抑制主梁涡激振动的发生,提高其涡振稳定性。
4 结论
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手段,对比研究了条形孔风屏障和圆形孔风屏障对扁平箱梁气动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 风屏障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该桥梁断面的颤振稳定性。
(2) 风屏障可以有效抑制扁平箱梁的涡激振动,相同透风率情况下,圆形孔风屏障对扁平箱梁涡振性能的提高更为积极。
(3) 不同开孔形式的风屏障的防风效果有差异验证了业界关于此类流线形梁体对气动外形十分敏感的结论。
(4) 不同开孔形式导致风屏障防风效果产生差异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