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时代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020-06-04武永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生个性化

摘 要:德育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对素质教育皆有重要作用。在中学德育教学中,教育者要关注教学与实践细节,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明确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方向。本文围绕德育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进行了实质性研究,希望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作出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 中学生 个性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4.059

什么是个性化?一般而言,个性化是指个人所独有的,与他人有所区别的性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性化是个体在不同环境中区别于他人的所显现出相对稳定、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个性化是指个人性、个别性,是个人因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差异,在思想、性格、情感、态度等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质,这种特质不同于其他人,存在着差异性。

一、中学生个性化的特征

中学生个性化具有稳定性、差异性、可塑性和整体性四大特征。

(一)个性化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个性化是个人较固定、独有的性格特征。在一定时期和环境里,中学生性格、能力、气质类型及兴趣爱好相对稳定,所以说个性化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并不是绝对的,它会根据环境、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二)个性化具有差异性的特征

在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有的个体容易消极倦怠,有的个体则是积极向上的。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个性,个體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三)个性化具有可塑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从德育角度出发,个人如果想要更快地融入社会环境,就要积极适应和调整,这种调整的灵活性就是个性化的可塑性。正是因为有了个性的可塑性,所以中学生要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不断地调整自己,遵循和适应社会规律。个性化包含着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气质与能力等特征,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这就是个性化的整体性。

二、中学德育在个性化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对于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使得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我国的德育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显露出了一些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正确理解个性化的内涵

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转型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一问题重视不久。因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各因素的影响,多数中学生对于“个性化”一词认知模糊。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对于“怎样理解‘个性化一词”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有些同学的理解就显得较为肤浅,他们认为个性就是在语言、服装打扮、处事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性。这种错误的观点会误导中学生,使他们偏离学习、修养的正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个性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只有学生透彻了解个性化发展的内涵,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个性化教育,使德育工作走向成功。

(二)德育方式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学校一贯的德育方式是注重知识的灌输,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一些道德规范知识,但这种空洞式说教已很难让他们把知识内化并且真正地理解和应用。这种模式下的教育方式单调,内容枯燥乏味,个性化发展就很难实现。个人的生活和学习离不开集体教育,但如果过于关注集体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引导和培养,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潜能。所以德育要掌握一定的度,在遵循国家大政方针、价值信仰、道德准则等大前提下,培养共性,发展个性,实现学生共性与个性化的协调发展。

三、实现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策略

(一)坚持个性化发展的德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改进、完善中学生的个性化德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人生活背景、遗传因素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认真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考虑学生的强项及弱点,激发强项,转弱为强,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德育内容和方法。

2.坚持发展个性化的德育理念

学生个性化发展不仅停留在表面上,教师更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行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德育工作的重心切实转移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上来。思想和行动正确,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地。

3.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到中学德育中,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在保持共性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二)创新个性化发展的德育内容

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学校及教育者必须加强德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思路,针对当前中学生学习状态、生活背景及个性化发展的现状来创新个性化发展的德育内容。

1.建立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扬长避短

当前德育课程十分有限且内容匮乏,能够针对每位学生设置的德育课程更是少之又少。

那么,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其教学环境及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开设一些关于社会道德规范、社会现象评价、人生观价值观取向等兴趣小组,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德育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召开班会等具体形式将学校的校风、校纪校规讲给学生听;也可以利用业余或课外活动时间,邀请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学者、公安人员来学校,为学生讲解心理及个性发展、社会行为规范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讲解要透彻、深入,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对自己德育中个性化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继承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德育知识,有很多都是重复性的。学生在学习这些毫无新鲜感的知识时就会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学校和教师在强调重点内容的同时,还应把握好中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原则,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增加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使得德育教学体系更加丰富和完整,也更加系统化、人性化、可操作。

德育内容的创新应该给学生更宽松自由的学习、实践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自主地学习和成长。在学习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时代在发展,社会环境在变化,学生的价值观还并未完全形成,也在不断地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改变。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也应与时俱进地对德育内容进行改革创新,特别是针对目前学校和社会上发生的热门话题,如畸形的金钱观、自私自利自我等。教师应在课程中重点讲解、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基础上,向他们传输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德育知识。

最后一点,是教育者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个性化发展的德育评价机制。在确立评价机制时要以学生为本,看评价机制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好的评价机制能够激励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也应创新评价方法,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本人、班级同学、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拥有发言权。还可以创设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家庭评价和教师打分等。各种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德育评价的优势,让家庭教育也融入教学中,弥补不足,完善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并取得德育教育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章晖、徐象勇、郑上厚《学科德育促全员育人的校本实践—以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为例》,《中小学德育》2020年第6期。

[2] 刘明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第11期。

[3] 梁彩欢《“育生命自觉”理念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赜》,《成才之路》2020年第14期。

(武永泉,1969年生,男,汉族,甘肃会宁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新时代中学生个性化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