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导学案的有效使用

2020-06-04祁小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效率语文

摘 要:语文导学案是语文高效课堂的载体。导学案的出现,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操作平台,使学生有了预习的内容和可操作的底本。在教学中,教师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导学案进行完善、补充,不要被新方案束缚住手脚。教师应不断探索思考,实现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努力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语文 导学案 有效使用 教学效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50

多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但在实际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却将预习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导学案的出现,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提供了良好条件,使学生有了预习的内容和可操作的底本,把我们反复倡导的课前预习变为现实。

要想把导学案真正落到实处,让导学案真正帮助我们教学,就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难度合理编写导学案;二是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的质疑做出合理的回应;三是要时刻注意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灵活使用导学案,将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研究方向,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如何有效使用导学案。

一、指导学习

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拐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导学案主要有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四大板块。这个标题中,我们主要谈如何围绕“自主学习”完成课前预习的问题。

首先,就语文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来说,根据语文教学实际,我们主要设计了字词注音、词语释义、段落结构和其他部分的基础内容。这一部分的知识,是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充分掌握了这一部分的知识,后面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把这一环节真正落到实处,对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的做法是,在前一个晚自习,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并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通过学生自我展示的方式进行检查。

其次,对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的展示,教师要积极评价。我们的“课堂展示”分为个别展示和小组展示两种方式。个别展示的方法是,教师随机点学生的名字,学生站起来回答;小组展示的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轮到哪一组,这一组可以选派代表回答。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做到适当补充。

二、注意导学案不同环节的合理使用

前面已经谈到对教师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的使用,这里着重谈谈其他三个部分的使用方法。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总要求,我们依据新《课标》以及每节课的具体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觀这三个方面对一节课的总目标做了设计。上课时,通过教师介绍或学生诵读的方式,把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整堂课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使我们的课堂有序而又集中。

(二)合作探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合作探究是高效课堂的重点,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环节,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质疑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导学案编写和使用中最看重的部分。下面我将从操作步骤和具体实例来阐述这一问题。

1.操作步骤

(1)问题的设计

我们对合作探究部分的设计,往往针对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可能出现的质疑问题来进行。质疑部分是合作探究的精彩环节,学生的思想在质疑中得到碰撞,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认识,加深了他们的合作,同时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我们往往设计三道题:第一道题主要是针对课文的基础知识;第二道题主要针对课文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蕴和价值观等;第三道题主要针对课文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成就等。

(2)任务分配

我们对任务分配提前做了安排。教室的座位是以小组形式安排的,往往八个同学一组,便于合作交流。比如一、三、五组的同学分别展示一、二、三题;二、四、六组的同学分别点评一、二、三题。

(3)完成合作探究

我们的合作探究分为三个步骤:合作交流、分组展示、学生点评。先是围绕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题目,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查阅资料等方式得出结论。随后把展示和点评的任务按题目分到每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大家充分发表意见,认真讨论,最后形成答案,选一名同学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口头或书面展示。同样的办法,点评组的同学在形成正确答案之后,也选一名同学对答案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对展示和点评进行拓展和补充。

2.具体案例

比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合作探究的一个问题是: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起初,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把答案总结为:她是一个渴望真理与进步、富有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又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这个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可就在我们即将结束这道题的讨论时,有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刘和珍是一位不会保护自己的人。”这一句激起了千层浪,大家激烈地讨论起来,一堂课到这里就进入了最精彩的部分。

(三)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是检验一节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每堂课的主要任务完成后,教师留时间让学生完成当堂检测,随后找学生点评,教师做补充。所谓“当堂检测”,就是在课堂上,在“学”与“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的一种反馈、检测、拓展、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深化与迁移。我们在编写当堂检测时,也充分发挥语文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共同讨论,精心策划。对大量练习题进行精选,让每位同学的学习效果都能得到检验。

三、自主编写的导学案和教辅资料配合使用

编写导学案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涉及很多资料。教师集体备课,同时将每一册书的内容提前安排到个人名下。当轮到谁时,谁就是这一课导学案的主备人,由他首先独立完成,再经学校的教研组集体讨论,最后才定稿。教师教学任务都很重,如果每堂课都这样编写,肯定忙不过来,所以也要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完成导学案的编写。

四、导学案的收集和整理

对导学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语文课代表统一收齐,教师进行批改,并选择一些易错的地方,第二天在课堂上统一讲解。二是一学期结束后,对学生的导学案按优和差的标准进行收集,为今后的教学整改提供依据,并建立资料库。

以往,教师通常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教师容易将课堂变成一言堂,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削弱了教学效果。在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运用导学案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总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对导学案进行完善、补充。通过近几年的应用,我们发现导学案规范了教学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努力,探索思考,不断落实、完善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国芳《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年第7期。

[2] 刘金玉《阳光语文:让师生尽情享受语文的“阳光”》,《中国教师》2017年第22期。

[3] 华建英《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学周刊》2020年第8期。

(祁小明,1973年生,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理论的研究,研究方向为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有论文发表于《文化陇南》等刊物)

猜你喜欢

导学案教学效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