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通过古诗词诵读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0-06-04仲红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但内容丰富,蕴含哲理,而且意境高远,语言凝练,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学生在古诗词中汲取营养,不但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品析、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 语文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4.04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提升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学科领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如何在古诗词诵读中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笔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一、古诗词诵读对于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新课改后,部编本教材中古诗词的比例更是有所增加。这些古诗词大多是历代名篇,韵律优美,意味深远。在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向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1.诵读古诗词,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中华古诗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短短数十字,就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为培养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
基础。
如对年龄的表述,唐代诗人杜牧在《赠别》中写道“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就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还有对节气的记载,唐代诗人韩翃在《寒食》中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就是节日名,指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古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 “云生结海楼”是海市蜃楼现象,等等。
2.诵读古诗词,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
古诗词短小精悍,语言凝练且各有特色。有的清新独到、不落俗套。大部分的山水田园诗都有这一特点,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自然中不乏清新,孟浩然的诗词也是如此。有的质朴准确、真切深刻,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看似平淡,读来却又韵味十足。有的含蓄精炼、字字珠玑,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文只有二十八个字,用最少的语言概括出了丰富的内容。还有绚丽的、明快简洁的,等等。学生在诵读这些诗词时,对语言细心品味,就能逐渐增强其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语文素养在读中就得以培养。
3.诵读古诗词,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对现实生活非常概括,思想感情十分丰富,给学生的想象、联想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古诗词所反映的内容年代久远,语言也高度凝练,再加上中学生本身的生活体验、知识储备及审美能力有限,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把诵读、讲解及学生的意会相结合,对诗人的生平经历、作品的创作背景、语言的艺术特色等方面适当地加以点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增强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学生在诵读时也就更容易把握准诗词的语调、语速、情感,在诵读中想象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表达主旨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4.诵读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讲究平仄韵律,具有音韵美的特征。学生在不断地诵读中,会慢慢受到这种语言美的熏陶。古诗词往往都有优美的意境,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在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中,教师对于文本内容的挖掘,更展现了诗词中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等美育因素,让学生在美育的氛围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5.诵读古诗词,能够传承中华文明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最初的《诗经》到唐诗、宋词,古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以空前发展。诗词短小精悍,雅俗共赏,讲究韵律,读来朗朗上口,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更易于传播。作为一门古老的语言艺术,古诗词在文化传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诵读古诗词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将这种文明传承下去。
二、在诵读古诗词中培养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1.诵读古诗词,抓住关键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是诗歌情感的载体,所以抓住意象是理解诗人思想和诗歌背后文化意蕴的关键。在我国的古诗词中有很多传统的、经典的意象,它们的意思、寄托的情感比较固定。在诵读古诗词时,让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多维解读,能让学生获取很多语文知识。
如“蝉”,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所以常借蝉的高洁来喻指自己的品行。抓住了“蝉”这一意象的意思,再去理解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多了。如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是借蝉喻指自己高洁的人品。再如“羌笛”,它本是我国古代西部地区的一种乐器,因其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常使听者潸然落泪,所以它常被诗人写入一些边塞诗中,以表达边塞士卒的思乡之情。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塞将士想家思乡的情绪及词人的忧国情怀。类似的意象还有很多。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日积月累,语文素养就会逐步提高。
2.诵读古诗词,品味独特的语言
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有韵律感和极强的抒情性。而初中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不是很多,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也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借助古诗词的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语感具有直觉性的特征,提升这种感受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大量的、反复的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推敲揣摩,品味诗意的语言,可谓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古诗词语言历来讲究“一字传神”,诗人往往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能找到一个准确传神的字眼来表情达意。含蓄的语言也就大大增强了语言自身的张力,增强了诗词的耐读性。在古诗词的诵读中,抓住这一传神的字眼,有利于读者从较深层面理解诗词的意蕴。如在诵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就要抓住一个“敲”字来品味。“敲”不但更具有音律美的特点,同时也更具历史的真实性,还表达出贾岛对李凝的敬重之情。如此,在诵读品析中,学生的语感就得以加强,语文素养就能逐渐提升。
3.诵读古诗词,发挥奇妙的想象
想象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古诗词都具有幽邃深远的意境、丰富隽永的想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大有益处的。
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词人对于天宫的描绘及独自一人对月起舞的情景,詞人当时的内心、动作、神态,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通过诵读将情景再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4.诵读古诗词,领悟深刻的思想
古诗词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需要学生在诵读中去挖掘。古诗词的创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每篇作品中都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的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有的书写自己的雄心壮志,有的表达对自然的热爱,还有的抒发浓浓的情谊。教师在教授古诗词诵读时,可以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挖掘,如抓住诗词中的特定意象、联系时代背景、表达情感的字眼等,在领悟诗人情感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
总之,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诵读古诗词,可以陶冶性情、熏陶心灵,有助于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提升自身的审美认知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 王能珍《运用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9期。
[2] 常辉《高效复习古诗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天地》2019年第34期。
[3] 王娜、齐雪艳《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古诗词教学思考》,《高考》2020年第1期。
(仲红,1977年生,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