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2020-06-04

小读者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吴三桂起义军李自成

【原典】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敌人的处境艰难,我方正好乘此有利机会出兵,坚决果断地打击敌人,以取得胜利。这是从《周易》夬(guài)卦“刚决柔也”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解析】

所谓“火”,即对方的困难、麻烦。敌方的困难不外有两个方面,即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起义,内战连年,这些都是内忧;外敌入侵,战事不断,这些都是外患。敌方有内忧,就占它的领土;敌方有外患,就争夺他的百姓;敌方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就赶快兼并它。

总之,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著名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就是“趁火打劫”的形象体现。

【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 “乱而取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故事】

努爾哈赤、皇太极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只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治帝即位时,年龄太小,只有六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衮身上。多尔衮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业,以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宵衣旰(gàn)食,倒想振兴大明。可是,他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明将袁崇焕,他的周围都是些奸邪小人,明朝崩溃大局已定。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起义军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明朝将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放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本来就朝三暮四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投靠清朝政府,想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衮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于是多尔衮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衮志得意满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了清朝占领中原的基础。

(摘自《三十六计》,有删减)

猜你喜欢

吴三桂起义军李自成
多尔衮巧降吴三桂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沐猴而冠
从心理传记学角度研究李自成人格的初步构想
“能吏”的“魄力”
短暂的辉煌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教训再思考
吃货康熙定三藩
烦人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