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2020-06-04刘艳萍张玲郝文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9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植物学

刘艳萍 张玲 郝文芳

[摘 要] “植物学”课程是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在教学中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核心,深入挖掘“植物学”课程的思政元素,进一步探索“植物学”课程思政教育中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植物学”;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

[作者简介] 刘艳萍(1977—),女,硕士,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种质保存; 郝文芳(1968—),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理生态(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9-0215-02    [收稿日期] 2019-09-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的本质是指高校的所有课程都应该承载着育人育德的功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在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我们会面临着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例如“学习专业课的用途”“为什么要关注专业课的前沿热点”等,这些思想问题思政课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解答,因此专业课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要完成育人的使命,让学生知道学习专业课的必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高校的教育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来开展。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植物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受众面广。“植物学”一般都在大一开课,可以通过“植物学”课程思政建设,让学生热爱生物学专业,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理想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进行“植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一、阅读传统的植物学典籍,建立文化自信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3]我国对植物的研究利用时间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就有关于植物学的记载,秦汉时期的《尔雅》中记载植物200余种,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收录了365种草药,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一部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详细描述药物1892种,其中有植物1195种。被誉为百科全书,享誉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出版了《中国植物志》。在植物学绪论章节中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植物学典籍,并鼓励学生写读后感。通过对传统植物学典籍的介绍及阅读,让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满怀信心。

二、生态文明与植物多样性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学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角,所以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使命。[4]在专业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前些年由于大力发展工业以及过度放牧,导致雾霾和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频繁出现,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各种不便和健康隐患。传统的思政课教师对于生态文明了解得不多,对于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也不十分明确,因此需要专业课老师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讲授。植物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长期的进化,目前已经形成了数十万种植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最宝贵的财富。人类、动物及非绿色植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植物,同时植物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繁衍后代的环境。我国高等植物资源丰富,其丰富程度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5]在这些高等植物中我国特有种类达18000余种。我国还有许多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杏、鹅掌楸等。在讲授植物多样性时应该讲授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明白增加植被的覆盖能够降低风速,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同时森林的覆盖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与保护植物多样性是紧密相关的,没有植被的覆盖,生态环境必将进一步恶化。所以在讲授植物多样性时应该引导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保护。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家乡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制定出适当的保护方案,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三、学习植物分类欣赏植物之美

美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的专业课教师更多的是传授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很少涉及[6]。在植物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植物之美,达到缓解精神压力,形成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植物学”被子植物分类章节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科、不同属、不同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在讲授这些植物特征时,可以用漂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植物之美,如不同形状的叶,不同的花冠等;让学生知道每一种植物都有每一种植物的美。在课后组织学生对自己认为美的植物進行拍摄,并进行评比,对于拍摄的比较美的图片进行展览,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在带学生野外实习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自然风光,例如大漠的广袤无垠,塔里木河的蜿蜒曲折、雪山草甸的壮美,让学生感受到美,并利用这些美好的事物让学生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总之,植物学“课程思政”的目标要围绕立德树人来进行,要通过植物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提升审美情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徐启江,周波,闫海芳.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04):21-25.

[3]朱康有,储峰.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N].山西日报,2019-08-26(010).

[4]文金.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探析[J].新西部,2019(20):147,162.

[5]姜在民,贺学礼.植物学[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6]李焯晨,文牧江.美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探讨[J].才智,2019(24):9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Botany"

LIU Yan-ping, ZHANG Ling, HAO Wen-f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Tarim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Tarim Basi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Alaer, Xinjiang 843300, China)

Abstract:"Botany" is a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many major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r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instilling morality into education", and deeply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Botany". A practical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otany" is then further explored.

Key words: "Botan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植物学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植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