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后期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2020-06-04刘勇范会婷
刘勇 范会婷
摘 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国经济运行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疫情后期如何快速恢复经济运行、降低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等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应注意的风险点”、“应对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冠肺炎;经济;发展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果断采取措施积极阻击疫情蔓延,部分省区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疫情给经济运行和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既看到了危机,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在制度优势和多年改革成果托举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如何加快社会经济调整恢复,做好预判,提前谋划,在疫情后期迅速、高效地推动经济回归正轨,是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工商企业延迟复产复工
受到本次疫情影响较大的首先是第三产业,如旅游、文体娱乐、餐饮、住宿、零售等。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因延迟复工导致收益损失,复工后由于上下游企业复工不同步导致原材料供给和产品销售不畅而受到较大冲击。第一产业,特别是畜禽养殖企业,由于药品缺乏、饲料短缺、畜禽交易市场关闭等原因也会受到冲击。
在此次疫情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是非常直接而且是多方面的。小微企业密集分布在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停产会使每一个企业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产品销售受到直接影响,进而冲击经营性现金流,导致企业资金压力上升,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满足开工要求的企业,在巨大的资金、原材料和劳动力供给压力下,也会导致生产困难激增、成本上升,难以支持存量订单的消化,进一步加剧国内和海外市场的流失。
作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力量,小微企业持续经营所受到的严重冲击需要受到高度重视。
(二)就业水平阶段性下降
小微企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对于稳定就业水平,缓冲阶段性失业压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小微实体经济产能下降,直接导致短期内出现社会用工量不足。我国目前两亿多的农民工将有相当部分无法按时回到原就业岗位,春节后恰逢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择业高峰,这也将为就业带来更大压力。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近十几年来我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吸收社会就业的骨干力量;同时,在网络经济的拉动下,物流配送行业更是異军突起。所以,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传统实体经济产能的短暂性收缩不会引致大规模失业,只会出现结构性和区域性的“劳动力积压”,网络经济和物流配送行业会成为有效承接就业的缓冲平台。
(三)对外贸易额下降
受到部分经济体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国际社会对疫情担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的开展都将受到一定冲击。从地方和行业反映情况看,受前期物流不畅、开工延迟等影响,叠加春节因素,2020年1—2月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1]。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态势较好,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产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为主。受疫情影响,这类企业延迟复工导致产量下降,2019年的外贸订单存量完成率必然受到影响。
结合全球对此次疫情的态度来看,目前部分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撤侨、缩减航班、出入境管控等人员管控方面,虽然没有出现激烈的贸易限制措施,但是在开年之际,对于2020年外贸增长造成了一定冲击。
(四)消费下降
疫情对我国消费量的冲击在短期内影响较大,但不会改变我国消费市场长期向上的发展趋势,短期的管制措施并不会磨灭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疫情对2020年1月、2月,特别是2月影响最重,随着疫情拐点的到来,3月份消费市场触底企稳;预计二季度消费市场仍将处于恢复期,下半年会进一步好转,受疫情影响的部分补偿性消费将进一步释放[2]。
毋庸置疑,2020年一季度消费需求受影响较为明显,餐饮、住宿、旅游、教育、娱乐、商超购物中心等线下人群聚集的服务、零售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在疫情基本结束后,由于“边际效用”的影响,激增的补偿性消费的拉动效果有限。汽车、家电、金银珠宝、服装鞋帽等耐用消费品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但是随着疫情的结束,在需求刚性的作用下,这类消费只会延迟,不会消失,补偿性消费的回填拉动作用明显。
二、新冠肺炎后期经济发展须关注的风险点
(一)防止信贷风险
政府已出台多项金融支持政策对延迟复工企业进行扶持,一方面降低社会信贷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追产的资金支持。金融优惠政策能够快速激发经济动力,减轻企业因延迟复工带来的资金压力。随着疫情的结束,由于延迟复工而被压制的信贷需求会快速释放,短期内有可能形成巨大缺口。但是,信贷机构必须采取稳健的信贷政策,要把握总量、控制流量,不能因盲目追求规模填补缺口而导致过度刺激生产,造成企业产能恶性膨胀而形成信贷风险,进一步增加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进而带来宏观层面金融风险隐患。
(二)防止盲目扩产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产企业将全力开工弥补损失。同时,在疫情期间被压制的消费需求将会在短时间内快速释放,部分抗险能力较弱企业的退出也会让渡部分市场份额,市场信号会刺激企业备料扩产抢抓市场空缺。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疫情期间网络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部分消费需求,而且部分种类的商品消费需求量有饱和上限,因此不能依据线下消费量的减少和竞争格局的微调就简单判断此次疫情后市场需求会无限释放,即便出现需求高峰,也一定是从低位向正常水平位置的短期快速回补,毕竟市场实际容量的扩大是要以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为前提的。因此,企业必须要准确判断市场信号,不能盲目增产扩产。
(三)防止生产断崖式复位
疫情对部分行业产生冲击的同时,医疗防护、环境清洁消杀等行业由于居民需求拉动出现产能激增,再加上疫情防控对物资的调拨配给,短时间内便推动了医药制造、医疗器械等行业产能的快速释放。同时,为确保疫情防控一线及城市居民生活后勤保障,相关民生企业在统一调度下也在不断扩大生产。在此情况下,原材料、劳动力、资金等重要生产资源向该类企业聚集。疫情过后,在市场需求快速减少的情况下,要防止企业急剧减产而出现生产断崖式复位。政府要对相关企业进行积极引导,及时对生产要素配置做出调整,力求该类企业在高速运转之下实现平稳着陆。
三、应对措施
(一)合理规划,有步骤地提供融资支持
此次疫情給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餐饮、交通、旅游、零售、制造等领域的小微企业,甚至部分大型企业都会陷入经营困境。
稳定的金融环境和宽松的金融政策有利于缓解企业因延迟复工带来的的财务压力,降低资金成本。因此,首先应支持金融机构加快处置不良资产,让金融机构有能力、有信心持续为企业服务。其次,要对重点行业进行重点支持,对企业贷款进行适当展期,减轻企业贷款压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利用利率和贴息政策扶持困难企业,让在此次疫情中受到影响的小微企业享受一个恢复期。但是,我们要注意遵循“点石成金”和“细水长流”原则,既不能“撒芝麻盐”,也不能“一步到位”。
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进行金融信贷支持的同时,要实施优惠的税收、社会保险缴纳政策及积极的法律咨询服务,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开展融资,稳步加快企业利用外资步伐,提高利用水平。
(二)稳定就业,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在全力抗击疫情的情况下,与疫情相关的行业缺工明显,大量劳动力向该类企业集中,因此必须要防止疫情过后企业因产能调整而出现的“裁员潮”。所以,要充分挖掘第三产业就业机会,加快上线一批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进一步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就业帮扶,鼓励自主创业,引导劳动力有序向第三产业流动,充分发挥就业稳定器作用,保证社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持续向好。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三产业近五年来贡献的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增速高于全部就业人口增速,说明伴随着就业人口总量的增加,我国第三产业表现出了更强的容纳就业能力。
(三)乘势而上,加快医疗卫生服务建设
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国显示出了近年来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当重大灾害特别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各方资源进行集中调度和统一协调。但是,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了医疗卫生体系目前存在着的发展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作为国际通用指标,“卫生总费用”是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数据。按照世卫组织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总费用不应低于5%。由表2看出,虽然我国卫生总费用水平已超过最低标准,且持续增加,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水平仍有待大幅提高。
医疗卫生服务是涉及民生的重要领域,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基础性,并且是应对灾害的重要潜在力量。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统计数据,我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为90.71万人,乡村人口为56 401万人,其比例为1:621.77;全国卫生技术人员952.92万人,全国总人口139 538万人,其比例为1∶146.43;全国每万人拥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46人,全国每万人拥有城市卫生技术人员109人。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薄弱,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因此,要重点加大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对现有农村医疗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和升级,并适度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积极引导和鼓励有从业资格的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业,加快其正规化和产业化步伐。这对提升我国疾病预防及诊疗体系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产业门类更加健全,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为我国经济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面对此次疫情,党和政府运筹帷幄、坚强领导,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滞,我们一定会积极面对困难,牢牢抓住机遇,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 商务部.疫情对外贸影响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EB/OL].新华视点微博.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21/c_112560 7259.htm.2020-02-21
[2] 商务部.疫情不改消费长期稳定发展趋势[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02/21/content_5481558.htm.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