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的不同类型及其运用
2020-06-04邹慧敏
关键词 股权 激励 类型 运用
作者简介:邹慧敏,广东摩邦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方向:公司法、企业管理、股权激励、财富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040
股权激励是留住核心人才的鼓励政策,让员工和企业形成共同体,使其具备主人翁意识。股权激励是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也是吸引特殊人才的方法。随着股权逐渐分裂,为了合理激励公司管理人,股权激励可以帮助经营者实现利益最大化。
一、股权激励类型
激励模式决定激励效用,用来平衡企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帮助企业实现长期发展和战略规划布局。
股权激励主要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期权激励。激励方式不同,权力义务关系也不同,三种激励方式均能使经理人增加收益。
第一,现股激励。公司通过奖励等方式,使经理人直接获得股权。要求经理人在规定时期内,必须持有股票,不能出售股票。现股具有增加收益和表决的权利,股权出现贬值时,持有人需要承担相对的损失。无论是奖励获得还是自行购买获得,都是既有资金的投入。当公司资不抵债时,股权没有价值。经理人自行购买部分,直接损失。
第二,期股激励。期股是指公司和职业经理人按照之前商定好的方案,购买一定数量股权。对于经理人可以放弃购买的权利,可以购买参考股票当前价格进行购进。当购进股票涨价时,期股可以增加收益。当股票出现贬值时,持有人需要承担相对应的损失。对于期股没有股票表决的权利,并且享受股票的贴息优惠政策。期股激励实行远期付款,当公司破产时,经理人损失要比现股少。
第三,期权激励,期权激励和期股激励购买方式相同,都是指公司和职业经理人按照之前商定好的方案,购买一定数量股权,同时经理人可以放弃购买的权利。期权不存在持股风险,没有股票表决的权利,期权和期股均享受贴息优惠政策。
除了以上三种股权激励方式,还有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增值收益股等。这些股权激励方式不用承担购买风险,并且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
第一,员工无偿持股,公司根据业绩情况无偿赠与嘉奖对象。股票升值可以受益,贬值时受到损失。
第二,管理层或员工收购。公司利用融资的方式,让员工购买公司股票,成为公司股东,与公司共同承担风险,实现利益共享。
二、股权激励运用
(一)股权激励设计参考因素
一项调查证明,企业领导干部平均任期3年左右的时间,经济效益越好的企业,位置越不稳定。公司董事长在经营管理公司过程中,没有行使好自己的职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管理职能多为管理层控制。80%企业由于管理者不善经营,公司治理不够完善,导致人才流失,企业亏损。不仅仅体现在股票期权计划分配上,更体现在自我利益分割方面。企业领导干部滥用私权,私自奖励没有达到业绩的人员,导致内部出现利益分配不均进而离职现象。
企業在进行股权设计中要考量激励对象,出台购买股票和出售股票的相关规定。同时要明确购买股票人的权利及管理权限,有义务告知持股人的操作方式。股权激励在国际上取得效果较好,国内企业的股权激励一般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主,由于取得效果较好,激励范围正在扩大。国内部分企业将股票以福利的方式,发放给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员工,刺激企业内部工作效益最大化。购买股票规定,主要针对职业经理人的约定。比如约定的数量,出售价格和持股时间。一般公司要求,职业经理人在任期满后可以出售股票。经理人在任职期间,具有股票分红收益和表决权,同时兼具股票贬值的风险。
(二)股权激励设计运用
企业在外部条件不成熟的状态下,合理调整股份制操作规范。只有在成熟条件下,股权激励才能发挥最大潜能。股权激励需要各种外在因素环境的支持,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合理控制约束机制。
第一,经理人的合理选拔。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曾说过:“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关键的核心在于人力上,人力是企业获得财富的源泉,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和挖掘经理人对市场的判断能力,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权责利体系,为股权制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市场的平衡和内部利益驱动,共同约束经理人的行为。
第二,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公司要建立合理控制约束机制,其中包括法律法规和控制管理系统等。达到依法治人,以人治人的效果。
第三,股权激励的重点是经理人和公司共同利益目标的设定,通过经理人的管理,公司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股票既定值要满足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迎合市场需求价值。合理预测公司业绩的增长,保证股票价额的稳步增长。
(三)股权激励设计对策
政策法规不健全,影响企业实行股权计划。法律法规上限,导致股份期权部分计划无法实施。正常股份期权实施,需要上报行业部分审批,在批准前提下,可能会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随着近年来法律的相继出台,部分有改善,但是仍然不够成熟。在股权激励细则方面,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对股票来源做出相关规定,对于股票黑幕交易尚无明确处理意见。从国际发展方向判定,实行股票公司能够得到国家税收政策上减免。其他力量的长期接入管理,影响股票市场的正常发展,导致与国家接轨激励机制出现差别。
政府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合理制定参考文件。公司合理优化治理结构,加强对公司管理。完善公司考核体系,顺应资本市场发展规律。
第一,公司因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情的指标,例如,市场投入产出比这个指标,在用这个指标设计公司考核时,要考虑财务提供的投入数据准确,产出要统计是否满足公司既定目标的需求。如果产出数据在一段时间均为负数时,要进行产出原始依据调整。
第二,最终资本市场规律,建立符合市场的规范。严格规避恶性操纵股市的行为,尽量减少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干预。
第三,政府根据市场制定法规文件,修补参考法律规定的漏洞。
(四)股权激励风险预估
21世纪,国际上爆出的财务丑闻,一定程度上说明股权激励能诱发管理者触犯道德底线。公司管理團队因工作调整,出现人事变动,出现管理层套现现象,对上市公司产生很大风险。股票价格和公司经营业绩存在高度关联,但公司股票并不能反映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企业业绩难以与市场挂钩,企业时常出现股票价格和业绩不符现象。由于市场监管乏力,公司内部进行操控股价行为时有发生。国家想要在股权激励市场取得良好效果,务必完整资本市场。让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合理调动股票的正常趋势走向,使股权激励达到预期的效果。股份激励额度要经过科学计算。避免激励股份固化到人头,干好干坏一个样,破坏企业股权激励机制。股权鼓励机制要符合国家法律要求,严禁违规执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有利于股权激励的合理把控。
三、股权激励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带来了一波大众创新、理念创新的风潮。中小企不管是否有实力,纷纷效仿企业融资上市。上市不是解决资金短缺的最有效有段,成就百年企业,需要勇气和担当。企业要生存下去不仅需要产品创新,更需要合理的经营和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经过市场调查,过小的持股数量,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起不到激励效果。对于政企不分的企业,不适合实行股权激励政策。股票机制不一定能解决经理人的选择问题,激励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政府要合理出台相关政策,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破坏中小企业股权激励的创新想法。政府应该为经理人市场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企业股份制能顺利开展。很多企业家,对鼓励机制理解片面,影响鼓励机制的效果最大化。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应该让员工参与到股权激励中。留住企业核心员工,能有效保证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实力,员工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很多外企都在实行雇员持股计划,有效的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四、总结
股权激励,应根据公司不同情况进行设计。股权激励作为引导经理人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管理者要科学的设计股权激励政策,发挥经理人的最大潜力。股权激励并不能成为拯救一家快要破产公司的万灵药,但它又是企业前行的试金石。股权激励已经进入了“常态化”时期,成为改善公司治理能力的“必备利器”。所以股权激励是企业经营系统、运输系统和企业文化的重要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0(5).
[2]苏冬蔚,林大庞.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经济研究,2010(11).
[3]罗富碧.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关系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4(3).
[4]肖曙光,杨洁.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