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改与实践
2020-06-04汪大金
[摘 要] 紧密渗透于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是塑造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主要渠道和构建学生核心能力的根基。教师作为任务驱动者在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发挥自身能动作用,提升职业素养;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认知能力的实践者。探讨以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以教学诊断为突破口,在智慧教育环境下,聚焦课堂微观教学实践,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优化学生核心技能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职业核心能力;智慧课堂;教学诊断
[教改项目] 2018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8gszyjy-68)
[作者简介] 汪大金(1974—),男,甘肃凉州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与分析、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9-0196-04 [收稿日期] 2019-09-17
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是高职院校落实教学质量自主保证与监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有效手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快速扩大,高职院校数量、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都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落实“职教20条”深化产教融合,回归能力本位,培养满足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质量由多方面因素所决定,主要有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这些因素自身的条件和活动情况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和谐程度,都会对职业教育培养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建立符合高职教育规律、聚焦自身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的教学诊改制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分析质量生成过程,寻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控制点(环节),运用制度、机制、能力、文化、行动等实施控制,让制度运行成为机制,让机制坚持成为能力,让能力升华成为文化,让文化自觉成为行动,从而实现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教学诊改的必要性
(一)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新瓶装旧水”
高职院校初建时期,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制度推动了高职院校在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凝练办学特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步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教学诊断与改进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制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评估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教学诊改“诊”是手段,“改”是目的,重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持续加以改进;而教学评估则强调“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学”;其次,诊改明确了高职院校是教育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强调主动改进,而评估是通过复核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解决是一个被动整改的过程。研究发现,各院校在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时容易将原有的教学评估模式套用在教学诊改过程中,评估模式的痕迹较为明显,偏离了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应有之意。
(二)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事后整改”
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目标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但高职院校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惯性,难以落实到质量计划(事前预判)、质量控制(事中纠偏)、质量提升(持续改进)的措施,且事后整改重处罚、轻过程、缺激励,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此外,教学质量管理事后整改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特别是核心问题责任清单落实不明确,不能对事故发生过程及时进行干预和矫正,联动机制不健全。
(三)人才培养状态数据深入挖掘和利用率不高
首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相对滞后,数据静态化、碎片化,难以反映实时的教学活动过程,且利用率不高,挖掘的深度不够,难以支撑起有效的自主诊改数据。其次,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的意识不强,特别是通过一些关联指标、关键项目挖掘和诊改问题的导向性不强,不能准确反映整体的教育质量状态。再次,部分高职院校数据信息失真,采集不够严谨、规范,数据尺度标准不一,影响了教学质量诊断,导致诊改质量不高,持续改进的目标难以实现,总体上还不能适应自我诊断改进的要求。
(四)微观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
客观来讲,教学活动是一项多方共同参与的价值创造活动,难以简单地用“好”与“差”来进行评价,这就带来了质量监测的难度。我们知道,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它不仅限于教学活动,还包括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如教学服务、管理水平、教学基础设施、课程设置、教材、课外活动等因素。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监测范围仅限于对学校内部教学秩序、教师授课、学生理论知识考核等可测量的指标上,而对教学内容和实施效果、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等创造性活动的监测缺乏有效的手段,成为影响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五)人才培养质量预警机制有待完善
产品质量不合格可以报废,而教育质量不达标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影响社会的价值判断。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加强对人才培养结果诊断的同时,更要关注人才培养过程的诊断,充分利用状态数据和相关信息、数据分析发现功能,建好质量预警机制,消除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
教学由评估到“诊改”是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一次嬗变,是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全员参与、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制度的全方面全过程的深刻变革。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是“管、办、评”分离背景探索建立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顶层制度设计,为现代职业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高职院校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契机。完善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体系,有利于各利益相关方在质量管理上责、权、利相统一;同时,诊改制度明确了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在学校办学、教育决策、教育质量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规范的教学管理治理体系和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真正实施以后能形成学校自身的“免疫与修复”系统,改变学校的教学形态和治理形态,保证其按照既定目标健康发展。特别是治理体系的建設要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从制度层面关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切实发挥学校在教学质量检查、质量改进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完善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教學效度的诊断分析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标志,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越广泛越有深度,其主体作用发挥就越充分。学生参与教学热情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意见,能够主动针对学习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关键。课程教学诊断评估系统也将记录与此有关的数据。
(五)学习效果评价的诊断分析
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习结果的反映。课程教学诊断评价系统将通过学生学习的反馈,直接了解到教学成果的情况。同时,可以作为调控教学的依据,随时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形成对今后的教学活动改进依据。教学诊断的主要服务方向是依据教与学的过程数据,观察主、客观的教学评价信息,讨论教学设计是否体现课程目标实施的要求,教学形式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实施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能能否为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提高服务。
四、基于职业核心能力要素的智慧课堂教学诊断实践
通过实施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诊断,强化了微观的教学环节,在职业能力塑造上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盲点和存在的问题,使得课堂学习过程监控更加透明,数据化支撑的要素整改促进了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一)建立了以核心职业能力要素为基础的全面质量管理动态诊断体系
基于云教学平台的智慧课堂完全保留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轨迹,并伴随生成大量的行为数据,这些大数据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学习决策、精准推送和多元评估等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服务的科学依据。基于大数据进行学习分析,可以描述和解释过去的现象、预警和干预正在发生的学习、推断发展趋势和预测将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可能的后果,以便引导课堂教学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智慧学习空间可以丰富评价的指标,加强过程性评价和以学习者自评与互评为主的主体性评价,实行多元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做成直观形象的图表,教学关键绩效指标分析可视化更加直观地展示了课堂教学状态。
(二)依托智慧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了发展个性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和服务
智慧课堂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每个学生的智慧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因此智慧学习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适需学习服务。智慧课堂需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偏好、学习状态及优势与不足,以此精准地向学习者推送符合其特征的学习资源,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智慧课堂能够让学习者舒适地沉浸在技术支持的智慧环境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发展需求有选择地自主学习。目前,物流专业智慧课堂依托专业的云平台资源,可以支持个性化学习,能够生成不同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和自主学习空间。
(三)构建了以职业核心能力要素为培养目标的无缝学习环境
在智慧课堂中,行为能力和创造潜能终归要回到实体空间中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甚至所学的所有知识与能力,最终都要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加以体现。智慧课堂无缝链接了各类实训设备,包括模拟器仿真、VR实景模拟、自动化实训设备等,借助O2O理念搭建的无缝学习环境。这样使学生可以在线上线下的智慧课堂中接受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完成知识的传授与内化,在线下的实体空间中,完成知识的外显与迁移。
(四)形成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动能课内课外双效互动
智慧课堂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诊改的目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有选择性的学习,进而实现学有所获。从学生的角度看,智慧课堂已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升级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订制式个性化学习空间是培养学习者行为能力、激发创新潜能的重要载体。通过专业创新平台,进一步挖掘了学生学习潜力,形成了教学活动课内、课外双效互动,有益补充。并由点(课程)到面(专业)再到群(专业群)实现了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诊改过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时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俊飞,毕志升,吴小玲.“教学评价”研究热点与主题可视化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17-21.
[2]吕路平,童国通.基于五位视角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0):51-55.
[3]荣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政策评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31):14-20.
[4]刘海.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8):19-23.
Teaching Diagnosis and Practice Based on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Da-jin
(Lanzhou Resources Environment Voc-Tech College, Lanzhou, Gansu 730020, China)
Abstract: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channel for shap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and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is closely permeat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as task drivers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play their own role and improv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students are the subjec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practitioners of cognitive abilities. This study takes teaching diagnosis as a breakthrough and focuses on classroom micro teaching practice in a smart education environment, aiming at build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optimize students' core skill training.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smart classroom; teaching dia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