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三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2020-06-04卓玛吉

文学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现状

卓玛吉

内容摘要: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手段。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三语教学 现状 有效途径

本文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立足于甘南藏区,以夏河县的一所民族学校为个案,通过实证调查,深入了解当地教师、学生、家长对三语教育的态度以及当前学校进行三语教学的现状,挖掘这种现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解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三语教学的实施提供可借鉴之处。

一.现实需要,三语教学是客观需要

三语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而三语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什么是学习者的需要?作为制定三语教学目标依据的学习者的需要是指学习者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各种要!求和追求,尤其是人格发展方面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是动态的,这不但表现在历时态上,如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需要,还表现在共时态上,如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即个体差异性,同时也表现在空间位置上,如城乡或不同民族地区学习者的需要是不同的。所以三语学习者的需要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仅需要时空条件F的分析,还要对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只有这样的学习者需要的分析才能为制定三语教学目标提供可靠的依据。怎样确定学习者的需要?泰勒指出:“年轻人在家庭和社区中的日常环境,通常都为学生提供了相当大-一部分教育方面的发展,学校没有必要重复校外已充分提供的教育经验。学校的种种努力应该主要集中在学生目前发展中存在着的严重差距上。因此,确认这些差距(即教育的需要)的研究是必要的,它为学校计划应该了以特别关注的教育目标的选择提供了基础。”。

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发展现状,以确定学习者的需要。在了解学生的现状时,要特别注意学习者的年龄差异、个别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因为三语学习者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我们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差异,以求更准确地把握和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

我们在分析双语学习者的需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晰这种需要,同时代表一定社会要求的教育者也要参考适宜的常模标准,最终研究学者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学习者的需要实际上并不是纯粹和绝对的,这种需要只更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研究和确定而已。

此外,人是社会的人,具体社区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也应该是制定双语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什么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首先,从时间维度看,我们不仅要研究当前或当下的社会生活需要,更要分析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与未来需要。关于立足当下还是未来在教育发展史上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而实际上当下与未来是同一时间连续体上的不同部分,二者并非对立或排斥的关系,把握好当下与未来两者之间恰当的张力是分析社会生活需要的关键。从空间维度看,不仅包括学习者聚居的地区,还包括所在的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要。在这里也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三语学习者聚居的社区一般都有独特的经济文化特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要求和追求,这也成为三语教学的目标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还要考虑整个国家甚至是人类的发展需要,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三语学习者及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多元文化民族教育”观念,转变学生学习三语的态度

语言学习本身作为一-种心理过程,第二语言学习受到复杂心理因素的制约。为此我们在进行三语教育的时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以主动、乐观的态度对待第二二语言学习,这样才能提高三语学习效果。如林格伦调查兴趣对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结果中表明:兴趣对成功的影响占25%,智力占15%;缺乏兴趣对失败影响占35%;智力却等于0%。为此我国在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全球化教育改革趋势下启动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轮课程,反思了我國少数民族教育中忽视适应性、先进性、时代性的倾向和观念。决定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民族教育迎合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积极更新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开阔的胸襟、开放的态度重新进行自我认识,树立了“多元文化”教育的民族教育理念。多元文化教育是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包括学生自身所处的文化,以及具有普遍性的为各民族共享的国家主流文化。多元文化教育是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理解和赞赏其他民族文化,在继承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分为己所用,最终实现文化创新的一种观念。在天祝县民族中学藏族三语教育中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藏族学生保留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又能够融入以汉语言为主的主流社会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各族群关系的和谐。同时还要了解外国文化,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融汇各种文化的能力,拓展少数民族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这是根据形势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所进行的具有前瞻性的积极措施,可以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适应主流文化和国际社会的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拓展培训途径,提高教师素养

双语教师是推行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又一条件,教师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三语教学效果优劣。美国对双语教师素养提出了四项基本条件:①双语教师要成为双语、双文化者;②双语教师要持有政府教育部门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③双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学历;④双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考虑到天祝县民族中学师资水平现状,为落实三语教学实践,应着重提高教师以下素养:

1.熟练的双语交际能力。能灵活的交替运用藏汉或汉英、藏英两种语言与学生沟通,精通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文字和表达习惯,善于归纳总结两种语言之间的基本联系和差异,能迅速而准确地实现翻译和转换。

2.掌握双语教学的基本原理、一般规律和教学方法。能利用双语教学知识创设双语学习的环境、精心设计双语教学活动、有效管理双语教学课堂。懂得语言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挖掘双语学习资源,利用各种途径锻炼学生的双语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言认知的发展,培养学习习惯。

3.具有多元文化意识。能有针对性地将主流文化与藏族文化以及其它文化进行比较,意识到各种文化在多元文化体系中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并能采取有效途径将这种多元、平等、理解、尊重的文化意识传递给学生,培养跨文化人才。

4.拥有丰富的教育理论,能将本土教育文化资源应用于教学,实现双语、双文化的教育目的,善于反思,不断交流合作,进行校本教研,为实施双语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三语教学政策法规

据历史经验证明藏汉英E语教学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和管理,为确保三语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有效率的开展,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合理管理,制定科学可行的政策法规,建构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作为硬性规定而出现的三语语教学政策、法规是三语教学实施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的管理意义。尽管我国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上都规定了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根据民族意愿实施多语教学,但对于如何实施多语教学,各个民族要因地制宜,不断摸索,将多语教学的成功管理和实施方式以条款的形式规定下来。制定和完善藏族地区的三语教学政策法规应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体现多元文化的核心精神,根据藏族与汉族文化交往的历史和现状,以及藏族学生接受本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具体情况,逐渐形成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特色的三语教学政策。有关三语教学的政策法规还应具有实体的条例办法,它的建立与修改要密切关注实践、吸取经验教训、展现有益成果,避免凭个人喜好而随意变更,尤其要以保证双语教学实施的科学性为前提。

(作者单位: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藏民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现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