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N时”与“上个-N时”的时量词选择制约研究

2020-06-04王麒铭

文学教育 2020年5期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CCL语料分析,从对比视角,考察了“上-N时”与“上个-N时”的时量词选择制约性,并对其做出认知语义阐释。研究发现:(1)“上-N时”与“上个-N时”构式对时量词有较强的语义选择制约。(2)“上-N时”与“上个-N时”构式在句中有不同的句法功能且“上个-N时”具有更强的句法制约。(3)“上-N时”与“上个-N时”向时间域投射时具有不对称性。

关键词:时量词 选择制约 不对称性

一.引言

汉语量词作为相对封闭的词汇类别,一个多世纪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有关汉语量词的概念和对于量词研究的角度、领域和范畴都形成了基本的共识。本文将时量词视为动量词中表示时间的一小类,且满足马庆株(1981)提出的关于动量词的相关格式,即“V+了+T+了”,如“玩了一学期了”、“休息了一个月了”。本文从时量词的所指语义出发,分析了方位词“上”及其方位派生“上个”后面所能搭配的时量词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并将其分门别类,试图做出认知阐释。当前研究的总态势是:对于量词中的动量词与名量词的研究已经较多(高名凯 1948;黎锦熙、劉世儒 1959;丁声树1961;赵元任 1979;殷志平 2000、2002),而对于时量词的研究仍然较少,甚至学界还不能给出时量词的统一定义,各家众说纷纭(常纯民 1980;陆俭明 1987、1991;翟英华 2001;张佳 2016)。目前已有众多学者研究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里”、“外”、“左右”等)向时间域投射,却鲜有专门论述“上”与“上个”这两个方位词与时量词相结合的文献。学者们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语言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空间转化为时间”展开研究,阐明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在语言表达中的关联。同时,对于时间范畴的研究也是目前认知语言学中的热点,因此,本文认为,加强此类研究及其必要。

二.现代汉语时量词的界定

(一)现代汉语时量词的定义

单单看“时量词”这个称谓容易引起人们的多种理解,或是看做时间结构词,或是当成时间词。如果断字在第二个字后念成“时量—词”,就有可能会把它当做是时间结构的词组。这种词组结构并不是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这里的时量词断字应该在第一个字后念成“时—量词”,它是词,不是词组,指的是在量词范围下的那些与时间相关的词。时量词作为抽象时间的计量单位,可以表示事物存在或动作后状态的时间的量,也可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的量。时量词在使用上必须与其他词组和才能进入句子,大部分时量词的词义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时间意义,和数词组合后,不需要再借助其他词就可以独立表示时间;小部分时量词的时间意义很弱,和数词组合后,需要借助其他词来计量时间,一般需组合时间词或动词表示。

(二)现代汉语时量词的归属

从丁声树为量词确立名目使其有独立身份到现在已过去四十年,但对量词次类的划分仍有争议,对时量词的划归类别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目前较有影响的三种观点:一是认为根据时量词和其他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组合关系确定它为物量和动量的兼类,如殷焕先、郭先珍;二是认为应该划入动量词,如黄伯荣、邵敬敏;三是认为应该单独划为一类,如陆俭明、张斌。众家看法不一,却仅占量词百分之九的时量词,是否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为其进行精确划类?我们知道,词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词聚合成类,划分量词的次类能帮助我们区分不同量词,方便快速的记忆和掌握各种量词的用法。我们认为时量词应该自立一类,因为不论从语义,语用还是语法方面,它都区别于物量词或动量词。

(三)时量词的划类定名

1.确指时量词与不确指时量词

所谓确指的时量词就是表示的时间量是不变的,固定的。最常见的就是有关年月日的表达。的周期性与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相结合。《说文解字》中对年的解释:年,谷孰也,从禾千声。如果把庄稼生长的规律与天象运行相结合,得出的一年的周期,恰好接近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也就是365天又1/4天称一个回归年。目前人们在把“年”作为时间单位时,采用取整数的方式,要么365天,要么366天。一年也是气候变化的周期,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与农耕作物从耕种到收获的过程相符。因此,“年”作为一种时间计量单位,是一个确指的量,故本文将它纳入确指时量词中。同理,“月”在《说文解字》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月,有如太空阙门,富于阴晴圆缺变化。月是宇宙间太阴的精魂。月亮的周期性变化让人们对“月”这一更具长时的有起止点的计时单位有了基本认知统一,即29天、30天、31天。故本文也将“月”算入确指时量词。至于“日”,那就更不用说了。现代汉语中,“日”作为名词的概念逐渐虚化而被“太阳”和“白天”所代替,而且更多的是作为构词成分出现,例如“日光、日期”等。“日”的时量词用法也显得日益突出,但它更多的是作为书面语的正式语体而出现的,经常用于时量短语,例如“前几日、三日”等。“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的时间,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一共24小时。后来,人们逐渐用“天”将“日”代替,而习惯表达为“前几天,三天”等。故“天”、“日”也为确指时量词。

不确指时量词,指的就是那些不能描述出具体持续多久,或对于它时间的长短有争议的时量词。比如“学期”这个词,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从秋季开学到寒假和从春季开学到暑假各为一个学期,每个学期的开学时间都不尽相同,放假时间也年年不均,故“学期”这个词是一个不确指时量词。同样可以调节的时量词如“学时”与“课时”。一节课是40或45分钟,但这并不是规定不变的,都表示一节课的时间,通常认为的是根据教学计划和安排而定。再说一说“早上”这个词。早上也称为晨、早晨、朝或上午。指日出至傍晚的时刻,与中午、下午、晚上、凌晨、清晨和组成一天。中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辰时即为现代二十四小时制的07:00至09:00。有人说10点之前为早上,也有说法认为早上是指9点之前的时间,9点以后成为上午。“晚上”指从日落或晚饭至入寝的一段时间。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公转,一年365天会有近地日与远地日。近地日时,天气变热,白天变长,晚上变晚。远地日时,天气转凉,白天变短,晚上变长。故类似于“早上”、“晚上”的这类词,并没有一个确指的时间段,它可长可短。故本文也将其算入不确指时量词。

2.时量结构

时量词最常见的结构无非是直接和数词组合,构成“数词+时量词”的结构,如“一周”“半年”等,还可与数量短语构成“数量短语+时量词”的结构,如“两个月”“一个世纪”、“三个月”等。这样的结构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

至此,本文已阐述完毕定义,将其概括为下面图1:

(四)标准问题

何杰提出,量词语义成分复杂,语法功能特征复杂,语义、语法都表现出多向性。量词是能够放在数词后头的粘着词,和量词同线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直接规定着它的分类,量词次类的划分不能脱离句法结构,因而语法功能是量词次范畴的划分的主要标准。词的功能又受多方面语义的制约,词的语义范畴和语法范畴是紧密相关的,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因而量词次类的划分在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主要标准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意义及相关因素。据此,我们从名量词、动量词独立出时量词,例如“辈子”、“世纪”、“年”等。

量词是一种封闭性的词类,时量词作为量词的次类,同样具有封闭性。陆俭明认为确定时量词的标准是:前面能加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加数词后所形成的数量结构(即数量词)能表示时间(或时点,或时段)。进而总结出现代汉语时量词有41个,即:“世纪”、“年代”、“年”、“载”、“年度”、“周年”、“学年”、“学期”、“季”、“季度”、“月”、“月份”、“甸”、“星期”、“周”、“天”、“日”、“号”、“夜”、“宿”、“晚上”、“昼夜”、“响”、“更”、“点”、“点钟”、“时”、“小时”、“刻”、“刻钟”、“分”、“分钟”、“秒”、“秒钟”、“辈子”、“下(儿)”、“下子”、“会儿”、“阵儿”、“阵子”、“段儿”。这个标准反映了词的语法分布即语法功能(前面能加数词),同时又兼顾了意义及相关因素(加数词后所形成的数量结构能表示时间)。这41个时量词不仅意义各有差别,用法上也不完全相同,陆俭明分别给予了详尽的描述,并对其中12组同义时量词一一作了辨析。同时又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时量词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有以下几类:不定量时量词(如“阵子”)和定量时量词(如“年”);时点时量词(如“月”)、时段时量词(如“载”)和时点兼时段时量词(如“时”);数词受限制时量词(如“刻钟”)和数词不受限制时量词(如“天”)。这样细致的划分,无论对于量词的教学还是深入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上-N时与上个-N时的时量词选择

本文检索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观察记录了方位词“上”与“上个”后面所搭配的时量词,剔除了一些不相关的或者不符合语义的搭配,如“小黄睡上一天”、“小李放学后一口气玩上几个小时游戏”、“站上两个钟头”、“活上几千年”等这类“V+上+N时”的搭配,以及如“上百年”、“上千年”、“上億年”等语义不符的搭配,其表达的意义并不是“上一个百年”,“上一个千年”,“上一个亿年”而是“超过百年”,“超过千年”,“超过亿年”的意思。得到“上-N时”语料54840个,“上个-N时”语料为6619.从数量上可知“上-N时”适用范围远大于“上个-N时”。随后将整理完的语料汇编成表格,并统计出其出现的频率。

(一)仅能进入“上-N时”构式的时量词

综合上表出现的仅能进入“上-N时”构式的时量词,本文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1.“半+时量词”的时量结构能进入此构式,如上半月、上半年、上半周等。2.时量词中作量词的确指时量词,即直接能数词搭配,但不能跟数量短语搭配,且有明确始末的时量词,如日、周、年等能进入此构式。但时量词中作量词的不确指时量词不能进入此构式,如早上、中午、晚上、春等。

(二)仅能进入“上个-N时”构式的时量词

综合上表,归纳仅能进入“上个-N时”构式的时量词,本文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1.时量词中的名词,即不能直接与数词搭配,但能与数量短语搭配的时量词能进入此构式。如行业专业的时间名词——上个交易日、上个财政年度、上个司法年度、上个制糖期等。他们属于时量词“年度”、“周期”、“时期”的派生词。2.少数季节类的时间名词,如雨季、雪季等。他们属于时量词“季”、“季节”的派生。表明此构式有进一步与季节名词结合并词汇化的趋势。3.节日类的时间名词——上个黄金周、上个圣诞节等。他们不属于时量词的范畴,但属于时间名词范畴。

(三)既能进入“上-N时”构式又能进入“上个-N时”构式的时量词

综合上表,归纳既能进入“上-N时”构式又能进入“上个-N时”构式的时量词,本文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1.兼做名词与量词的时量词,即既能放在数词后,又能放在数量短语后的时量词能进入此构式。如赛季,学期、星期、礼拜、世纪、月等。2.数词+时量词的时量结构能进入此构式,如十年,一世纪等。但要排除数词是百、千、万、亿的情况,虽形式成立,但语义与本文所讨论的语义不属于一个范畴。3.根据频率可以明显得出,“上-N时”比“上个-N时”更易词汇化。

(四)“上”、“上个”与时量词的组合分布

确指的做量词的时量词能加在“上”的后面,如年、日等。不确指的做量词的时量词不能加在“上”与“上个”的后面,如早上、晚上。做名词的时量词能加在“上个”的后面,如季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应的时间名词。兼做名词与量词的时量词能加在“上”与“上个”的后面,如月、学期、世纪。数词+时量词的时量结构能加在“上”与“上个”的后面,如一年、五年。数量短语+时量词的时量结构不能加在“上”与“上个”后面,如三个月。

四.句法考察

“上+N时”与“上个+N时”的结构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法成分,但鲜有作谓语与补语的例子。

(一)“上+N时”的句法考察

在句法上,“上+N时”可以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成分。

(1)因此,当ADX值高于上日时,可以断定当前市场行情仍在维持原有趋势,即股价会继续上涨,或继续下跌。

例(1)中,“上日”是“高于”的宾语

(2)上周是武汉地区整治信用环境宣传周

例(2)中,“上周”是主语,整个句子是对“上周”本身的阐释,“上周”是被解释、描写的对象。虽然此构式作主语的情况不多见,受到的制约因素也略多,但不可否认这一句法功能的存在。

(3)有时觉得很奇怪,好像都是上辈子欠的债一样,没办法。

例(3)中,“欠”是句子的谓语,“上辈子”在谓语动词前,充当句子的状语。

(4)在上日的市况分析中,笔者曾经提示投资者也应该注意强势市场中可能出现的调整。

例(4)中,“上日”是“市况分析”的定语,起到修饰限定的作用,也常常会省略“的”。

(二)“上个+N时”的句法考察

在句法上,“上个+N时”可以充当主语状语、定语成分。

(5)最后这一天的收市价和上个交易日比较几无变化。

例(5)中,“比较”是句子的谓语,“上个交易日”在谓语动词前,充当句子的状语。

(6)上个世纪是诗人发疯的时代。

例(6)中,“上个世纪”是主语,整个句子是对“上个世纪”本身的阐释,“上个世纪”是被解释、描写的对象。同样此构式作主语的情况也不多见。

(7)成交量由上个交易日的6.08亿股放大到7.24亿股。

例(7)中,“上个交易日”是“6.08亿股”的定语,起到修饰限定的作用。

由此可见,“上个-N时”的构式具有更强的句法制约,此构式在句中能担任主语、定语和状语,而鲜有作宾语的例子。反观“上-N时”,除了能担任主语、定语和状语外,还能作宾语。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也许是受限于语料库的不足,缺乏口语语料。“上个+N时”构式更偏向于口语化,但语料库的文本大多为书面语,所以语料的不足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五.结语

本文通过进一步总结定义时量词的具体分类,探究了“上-N时”与“上个-N时”的时量词选择,并且考察了其句法,本文发现:第一,“上个-N时”构式对时量词有更强的语义选择性制约。第二,“上个-N时”具有更强的句法制约,鲜有作宾语的例子。第三,从认知上阐述,“上”早在上古就已出现,且儿童习得地更早,这就造成其向时间域投射时会有不对称性。限于篇幅,本文仅在词构层面做了相关探讨,诸多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如何用认知的角度解释这一构式现象。仅以此文,特求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常纯民.《时间量词初探》[J].北方论丛,1980,(3).

[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4]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陆俭明.《现代汉语时量词说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1).

[6]陆检明.《说“年、月、日”》[J].世界汉语教学,1987,(3).

[7]黎锦熙,刘世儒.《汉语语法教材——语法术语通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9,(4).

[8]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J].中国语文,1981,(2).

[9]匡腊英.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论空间范畴概念对汉语时间表述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11,(6).

[10]余维.时间指示的语用对比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7,(2).

[11]岳好平,汪虹.英汉时空隐喻的意象图式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2).

[12]殷志平.《动量词前置特点论略》[J].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3]殷志平.《也谈约量时间词》[J].世界汉语教学,2002,(4).

[14]张佳.现代汉语时量词的定义[J].时代教育,2002,(11)

[15]翟英华.时量词探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7).

[16]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7]张燕.论“上—下”空间—时间隐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8]Lakoff, George. & and Mark, 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附录:

陆俭明(1991)给出的41个时量词:

1.辈子2.点3.段4.分5.更6.号7.会8.季9.季节10.刻11.秒12.年13.年代14.日15.晌16.时17.世纪18.天19.下20.下子21.小时22.宿23.学年24.学期25.旬26.夜27.月28.月份29.载30.阵31.周32.周年33.年度34.星期35.晚上36.昼夜37.点钟38.刻钟39.分钟40.秒钟41.春

(作者介绍:王麒铭,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