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
2020-06-04乔波侯磊磊薛超
乔波 侯磊磊 薛超
【摘要】目的 研究心脏康复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将所有患者分别成立对照组29例与实验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不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对比两组间治疗结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差于实验组;两组间心脏康复前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对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时,同时给予心脏康复,能有效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心脏康复;心理状态;并发症;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9..01
心功能不全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造成血液淤滞在体循环或肺循环产生的症状。由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时轻时重,且该病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因此,在对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应积极配合心脏康复,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对我院58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治疗方法,旨在探討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58例。经确诊后,均诊断为心功能不全。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29)与实验组(n=29)。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1.6)岁;实验组29例患者中男12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1.6)岁,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后,基本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先给予患者肢体按摩,防止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第二周指导帮助患者完成一些简单的活动。第三周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心脏康复,具体方法如下:①体位变换: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1-3天,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时依次进行被动、部分主动、完全主动体位变换,活动量适度。②心理疏导:患者受心功能不全影响常存在恐惧心理。每天与其交流,缓解其恐惧心理及不良情绪。③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疾病讲解,加强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防止患者出院后疾病复发。④行为指导:根据患者疾病康复程度,指导患者逐渐进行床上活动、床旁行走、室内运动以及室外活动。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与实验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分数越高代表越严重。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后,输入到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治疗有效率应用n(%)描述,组间经
x2检验,计量资料如年龄应用(x±s)描述,组间经t检验,差异在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照组与实验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差于实验组;两组间康复治疗前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如下
对照组29例患者中,共发生2例房性早搏、3例室性早搏、1例肾功能不全,共计6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实验组29例患者中,仅发生1例室性早搏,无房性早搏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45%,组间差异明显(x2=4.0616,P=0.0439)
3 讨 论
临床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临床上患心功能不全患者呈逐渐上升趋势。而随着心功能不全患者健康意识的上升,患者对其心脏康复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心脏康复为临床新型治疗模式,其治疗目的主要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中心,通过对其实施一系列有效干预手段,使患者心功能不全得到好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心脏康复,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陆 晓.心脏康复的演变与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4-9.
[2] 宋亚光,杨 鑫,张焕轶.心脏康复在心脏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5):546-547.
[3] 周 文,肖 登.慢性心脏衰竭康复运动训练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76-78.
[4] 杜书芳,李晓玲.心脏康复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32-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