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优化措施分析
2020-06-04武利华
武利华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稳定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主体,而财政政策的调整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因此,国家提出要建立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制度,提升地方财政对實体经济发展的服务效能、强化激励作用以及加强风险防范管控。以此为背景,研究地方财政对实体经济的各方面影响,分析地方经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财政;实体经济;影响;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3-0057-02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它涵盖了工业体系、农业体系、教育文化、信息服务等重要的支持社会生存发展的产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努力提升经济质量,实体经济也需要升级革新,然而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援和引导,也就对财政政策的调整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地方财政是中央财政的辅助力量,地方财政支出也是影响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地方财政的政策调整和制定将会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财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总额逐年上升,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强的支撑作用,财政政策也在随着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特征而逐步调整。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刺激内需增长,使经济快速复苏;以增税或者减少财政支出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经济泡沫增生,降低通胀风险。因此,政府通常通过调整财政政策的手段来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方向。
新常态下,财政政策把控经济发展方向的功能作用并未改变,财政力量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与我国整体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密切相关,因此经济发展快慢和财政政策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但是财政政策的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反应却往往不够及时。因此,需要抓住经济发展中核心问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策略,以增强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局面的作用。而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的影响自然也会存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
中央财政为顶层经济设计保驾护航,财政支出政策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地方财政同时也要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而由于受到世界经济环境恶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地方财政在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深思和探讨。
二、地方财政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制度不完善。现在我国各地方政府,从省级政府到乡镇一级政府,对于行政职能划分和财政权力对应的问题往往不能妥善解决,多级政府财政权力交叉管理,互相影响,因此造成了制度设计和政策调节的种种不便。所以,需要顶层设计来促进地方财政结构进行转型,健全财政保障制度,同时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让地方财政能有更充足的资金来应对实体经济的各种需求。
2.地方财政对于实体经济的激励作用不足。目前许多地方政府都配合中央指示精神,出台制定了一些列扶持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策略,例如江苏省设立了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扶持基金,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由于需要财政额外支出大量资金,政策持续性有待考验。另一方面,现有的税费制度使得实体经济税负较重,也是税收制度改革滞后于实体经济需求的一个表现。在实体经济涉及的各个行业中,税收政策不尽相同,体系不健全,单靠减免税费无法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地方政府税费优惠政策改革对实体经济也会产生比较重要的激励影响。
3.地方财政服务效率较低。地方财政服务效率也是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企业数目极多,所以各地方财政部门对本地企业的各项补贴和优惠措施往往由于资金数目太大而无法完全落实到位。因此,奖励补贴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比较有限。同时,财政政策的制定也由于体系的僵化和不完善,难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复杂变化,造成了目前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较低的状况。
4.地方财政服务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的风险。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风险,而我国地方实体经济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地方债务风险。截至2019年7月份,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达210 653亿元,发行新债券和旧有债务都成了地方财政的一大负担,此类实体经济债务风险必须注意要在可控范围内,才不会造成地方经济局面崩盘。其次,地方土地经济风险。土地经济是我国近十年来快速增长的一个保障点,但是随着环保意识提升,我国自主地减少了土地开发利用。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财政收入会逐步减少,寻找相应的替代收入对于地方财政保证也十分重要。
我国的实体经济面临全面转型,因此地方财政部门应该着力研究这些重点问题,研究相应对策,利用财政调控能力,出台更好的财政措施来服务于实体经济。
三、地方财政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化措施
1.完善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制度。建立完善财政的制度,首先,要根据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的行政智能来分配财政权力。让职能划分和财政权力范围对应,这样就能保障各级政府的财政利益,避免了多级政府交叉管理,影响财权平衡。同时对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包括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财务支出和界限明确定义,保证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经济需求。其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地拥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对于行业的重视程度和配套的发展政策,二是地方政府对于行业或者企业的补贴政策和税费减免,三是当地的衣食住行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人力资源优秀程度。不论政府如何制定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都不能减少改善相应民生设施的财政投入比例,并且要根据当地所要扶持的产业制定财政补贴计划。在保证地方财政完成服务于实体经济任务的同时,还要大力挖潜,让当地的优良资本加入合作,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保障财政支出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2.增强地方财政对于实体经济的激励作用。创立激励措施,首先,可以完善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税费负担,积极配合国家的“营改增”税费制度改革,有效降低企業的经营成本,并在企业购买低碳排放设备,改善环境投资和创新技术方面给予税收优惠支持,让企业有更多资金进行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改造陈旧设备,增强本地实体经济的竞争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激励措施需要有时间和边界的限制,以免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稳定。其次,对于政府可以利用正常的支出资金计划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例如,各级政府每年的采购计划,所需要支出的资金都比较可观,因此可以利用这笔资金,同当地的企业进行采买合作。政府采购行为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政策激励,也是资金支持,还能发挥保护地方产业的作用。对于一些特定产业领域的采买招标可以将范围缩小至本市或者本省企业,还可以选择优质的本地企业授予“政府长期合作企业”的荣誉,并积极为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给予支持。
3.提高地方财政服务效率。要提高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首先,要杜绝地方财政资源的浪费现象。要发展高质量的实体经济,需要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淘汰掉地方各行业中的“僵尸”企业。地方财政部门要拒绝对低端产能过剩的行业或者企业进行帮助和补贴,降低财政资金的无效支出率,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其次,要加强财政政策体系打造。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都是我国实体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完善的财政政策体系要能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即时调整财务策略和税收制度,以保证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同时降低实体经济风险。同时,财政政策体系内各个组成部分要共存互依,协调共进,随着实体经济发展做好阶段性的补充修正。
4.增强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风险防范意识。地方实体经济风险防范,首先,要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中明确了地方债务各项相关规定,地方政府要根据意见的思想精神严把发债关,把债务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问责机制制,对良债务发行的相关部门和干部进行严格监督,确定公共债务所筹集的资金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范围,如支援公共服务支出、加强民生设施建设、支援地方产业发展等。同时,要设定发债筹集、资金使用、按期偿还三个方面的指标控制机制,不断完善债务风险预警功能。其次,还要防范土地财政风险。要使地方财政逐渐摆脱依靠土地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减少土地开发,保护自然环境。利用房产税收来代替土地财政收入,制定合理的房产税收模式和征税范围,使地方财政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税收点,摆脱土地反复使用、反复开发、重复建设的恶性循环。
四、结语
发展实体经济,不仅是国家经济腾飞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政府增加收入,加强地方民生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地方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中央财政方针,研究符合本地情况的财政政策,做好风险管控,巧妙运用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振兴地方实体经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书云,田申,刘晓英.财政支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空间计量——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财政研究,2018,(7):30-41.
[2] 梁璐璐,李京.地方债与财政收支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中国物价,2013,(9):35-38.
[3] 郭鑫,张志.地方政府行为、资源丰裕度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J].中国市场,1999,(8):15-18.
[4] 李青原,潘雅敏,陈晓.国有经济比重与我国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来自省级工业行业数据的证据[J].经济学家,2010,(1):39-49.
[5] 张峁,徐蓓蓓,江栋.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辽宁省为例[J].科学决策,2010,(5):50-57.
[6] 孙嘉翊.浅谈我国金融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意义[J].商业故事,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