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方言关系研究概况

2020-06-04赵志靖

现代语文 2020年3期

赵志靖

摘  要:江苏方言的相关研究已取得很大成绩。目前,系统、全面、整体地介绍江苏省方言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五部专著,通过对这五部专著进行全面梳理,比较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结果显示,江苏方言层次丰富,复杂多样,部分方言划分存在争议。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有助于后来学者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同时,希望能将计算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方言研究中,构建新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江苏方言;分区分类;方言关系

一、江苏方言简介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心地区,处长江、淮河下游,介于东经116°21?~121°56?、北纬30°45?~35°08?之间,跨江滨海,长江横穿东西425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公里,海岸线蜿蜒954公里。江苏省东临黄海,东南与浙江、上海毗邻,西连安徽,北接山东。全省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11%。常住人口总量8029.3万人。境内山水平原错落,河流湖泊纵横。江苏历史上名人辈出,灿若繁星。名胜古迹遍布大江南北,古典园林更是举世闻名。全省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全省现设13个省辖市,即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有96个县(市、区),其中,县20个、县级市21个、区55个,乡镇826个(乡68个、镇758个),街道458个。

江苏跨江临海,处于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两种汉语方言的过渡地和接触点。大致而言,江苏境内长江以北(除东南角)是官话,长江以南除南京、镇江一带为官话外其余都是吴语。在官话地区,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最北部地区方言为中原官话,使用人数约占全省总人数的18%;其余各地为江淮官话,使用人数接近全省总人数的57%。吴语使用人数接近全省总人数的25%。无论是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还是吴语,都可以再细分成若干片。

二、江苏方言关系研究成果概览

目前,系统、全面、整体地介绍江苏省方言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五部专著,即《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以下简称《概况》)[1]、《中国语言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1987)[2]、《江苏方言总汇》(以下简称《总汇》)[3]、《江苏省志·方言志》(以下简称《省志》)[4]、《中国语言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2012)[5]。笔者对这五部专著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具体情况如表1、表2所示:

(一)整体比较

通过对《概况》、《地图集》(1987)、《总汇》、《省志》、《地图集》(2012)中分区分类的简略比较,可以得知,《概况》中的第一区、《总汇》中的第二区江淮方言区扬淮片、《省志》中的江淮方言区南京片和扬淮片相当于《地图集》(1987)、《地图集》(2012)中的江淮官话洪巢片,《概况》中的第三区、《总汇》中的第三区江淮方言区通泰片、《省志》中的江淮方言区通泰片相当于《地图集》(1987)、《地图集》(2012)中的江淮官话泰如片,《概况》中的第二区、《总汇》中的第一区吴语区、《省志》中的吴方言区苏州片和常州片相当于《地图集》(1987)、《地图集》(2012)中的吴语,《概况》中的第四区、《总汇》中的第四区中原官话、《省志》中的北方方言区相当于《地图集》(1987)、《地图集》(2012)中的中原官话。由于前后行政区划的变动,调查资料和调查范围也不完全一样,有一些地方的方言区划边界会有所差别,但总体上是可以对应起来的。

(二)表1的分区分类比较

在表1中,斜体显示的是《概况》《总汇》《省志》中分区分类的不同之处。对三者进行仔细比较,可以发现以下信息:

1.调查材料更加丰富

与《概况》相比,《总汇》和《省志》增加了许多新的方言点,如东海、灌南、金湖、响水、邗江、姜堰、锡山、吴县、张家港、武进。

2.通州方言的特殊性

《概况》中把通州方言划为江淮方言,《总汇》中把它划为吴方言,《省志》也把它归属吴方言。不过,《省志》的划分更为细致,又将它分成两个小片,其中,通州方言的启海话部分归入吴方言苏州片,通东话部分归入吴方言常州片。

3.溧水方言划分存在争议

《总汇》和《概况》把溧水方言归入江淮方言南京片,而《省志》把溧水境内北片和县城新派归入江淮方言南京片,南部归入吴方言常州片。也就是说,对溧水方言的划分,三者存在不一致。

4.靖江方言划分存在争议

《总汇》和《概况》把靖江方言归入吴方言常州片,而《省志》把靖江境内大部分归入吴方言常州片,部分农村归入江淮方言通泰片。也就是说,对靖江方言的划分,三者存在不一致。

5.海门和启东方言划分更细致

整体上来看,海门和启东方言归属吴方言。《总汇》和《概况》把其归入吴方言常州片,而《省志》把海门、启东的启海话部分归入吴方言苏州片,通东话部分归入吴方言常州片。

(三)表2的分区分类比较

在表2中,斜体显示的是《地图集》(1987)和《地图集》(2012)中分区分类的不同之处。对两者进行仔细比较,可以发现以下信息:

1.江苏方言层次的划分

从两部地图集来看,江苏方言大区的划分均为江淮方言、吴语和中原官话,这也是学界公认的层次划分。在小片的划分上,两者有细微的不同。《地图集》(2012)将《地图集》(1987)江苏方言吴语中的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又细分为太湖片苏嘉湖小片和太湖片上海小片。《地圖集》(1987)将江苏方言中原官话细分为洛徐片和郑曹片,到了《地图集》(2012)中,则合并为徐淮片。

2.溧水方言的特殊性

《地图集》(1987)将溧水境内大部分的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南部部分归属于吴语宣州片太高小片;《地图集》(2012)则将溧水境内靠北的大部的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东庐等四乡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偏南少部归属于吴语宣州片太高小片。也就是说,整体上看,两部地图集均将溧水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划为江淮官话,少部分地区划为吴语。同时,《地图集》(2012)对溧水方言吴语部分的划分更细。

3.靖江方言的特殊性

《地图集》(1987)将靖江境内临江的少数地区方言划归江淮官话洪巢片,除西南角新桥、东兴等乡的方言划归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而《地图集》(2012)将靖江境内长江以北的沿江少数乡镇方言划归江淮官话洪巢片,靠北大部方言划归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西南少部方言划归吴语太湖片上海小片。也就是说,整体上看,两部地图集均将靖江境内的方言划分为江淮官话和吴语。同时,《地图集》(2012)对靖江方言吴语部分的划分更细。

4.金坛方言的划分存在争议

《地图集》(1987)将金坛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而《地图集》(2012)只是将金坛境内东部的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西部部分乡镇(在长江以南)的方言则归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也就是说,对金坛方言的划分,两部地图集存在不一致。

5.丹阳方言的划分存在争议

《地图集》(1987)将丹阳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而《地图集》(2012)将丹阳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部分乡镇的方言则归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也就是说,对丹阳方言的划分,两部地图集存在不一致。

6.泰州方言的划分存在争议

《地图集》(1987)将泰州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而《地图集》(2012)将泰州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部分乡镇的方言则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也就是说,对丹阳方言的划分,两部地图集存在不一致。

7.南通方言的划分存在争议

《地图集》(1987)将南通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而《地图集》(2012)将南通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部分乡镇的方言则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也就是说,对南通方言的划分,两部地图集存在不一致。

8.常州和张家港方言的划分

从整体上看,两部地图集均将常州和张家港方言划归为吴方言。相比较而言,《地图集》(2012)的划分更细。

9.新增了少量方言

《地图集》(1987)有江宁、淮阴、淮阴县、锡山、吴中方言,但《地图集》(2012)中没有;《地图集》(2012)有丹徒、盐城市盐都区、宿迁市宿豫区方言,但《地图集》(1987)中没有。

三、江苏方言的特点

综合考察表1和表2中的分区分类情况,可以看出,江苏方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方言层次十分丰富

江苏省滨江临海,南北交会,正处于官话方言与吴方言的过渡地和接触点。因此,语言运用复杂,方言层次丰富。总体而言,江苏境内的方言可划分为江淮官话、吴语、中原官话,在这三个方言区下面还可划分出片及小片。

(二)部分方言的归属存在争议

1.通州方言

《概况》中把通州方言划为江淮方言;《总汇》中把它划为吴方言;《省志》也把它归属于吴方言,其划分更为细致,又将它分成两个小片,通州方言的启海话部分归入吴方言苏州片,通东话部分归入吴方言常州片;《地图集》(1987)将通州境内西部部分地区方言歸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金沙镇及周围乡村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东南部通海区九个乡及东北部三余区七个乡的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地图集》(2012)将通州境内西部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金沙镇及其东部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东南少部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上海小片。

2.溧水方言

《总汇》和《概况》把溧水方言归入江淮方言南京片;《省志》把其境内北片和县城新派归入江淮方言南京片,南部归入吴方言常州片;《地图集》(1987)将溧水境内大部分的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南部部分归属于吴语宣州片太高小片;《地图集》(2012)将溧水境内靠北的大部的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东庐等四乡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偏南少部归属于吴语宣州片太高小片。

3.靖江方言

《总汇》和《概况》把靖江方言归入吴方言常州片;《省志》把其境内大部分归入吴方言常州片,部分农村归入江淮方言通泰片;《地图集》(1987)将靖江境内临江的少数地区方言划归江淮官话洪巢片,除西南角新桥、东兴等乡的方言划归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地图集》(2012)将靖江境内长江以北沿江少数乡镇方言划归江淮官话洪巢片,靠北大部方言划归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西南少部方言划归吴语太湖片上海小片。

4.丹阳方言

《总汇》、《概况》、《省志》丹阳方言归入吴方言;《地图集》(1987)将丹阳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地图集》(2012)将丹阳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部分乡镇的方言则归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

5.金坛方言

《总汇》、《概况》、《省志》把金坛方言归入吴方言;《地图集》(1987)将金坛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而《地图集》(2012)只是将金坛境内东部的方言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西部部分乡镇(在长江以南)的方言则归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

6.泰州方言

《总汇》、《概况》、《省志》、《地图集》(1987)把泰州方言归入江淮官话泰如片(通泰片);《地图集》(2012)将泰州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部分乡镇的方言则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

7.南通方言

《总汇》、《概况》、《省志》、《地图集》(1987)把南通方言归入江淮官话泰如片(通泰片);《地图集》(2012)将南通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归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部分乡镇的方言则归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

8.东海方言

《总汇》、《概况》、《省志》把东海方言归入江淮官话;《地图集》(1987)和《地图集》(2012)则把其归入中原官话。

(三)部分方言的語言现象比较复杂

有些方言的归属虽然很明确,但是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海门、启东、高淳、张家港、常州等地的方言。这些方言均属于吴语,不过,境内方言非常复杂,甚至在一个县、一个乡都有明显的语音差异。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江苏方言内部的差异性较大,包含不同性质的次方言。虽然上述研究已经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研究汉语方言关系,长久以来一直以语音定性特征为准绳,这种定性的描写和分析对于方言研究是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定性特征的具体描写并不能从整体上反映方言的规律。目前的方言层次划分,有大量的信息是无法表达的,体现不出方言之间的差异程度和距离以及与整体之间的量化关系。随着计量研究在现代语言学上的应用,我们也期望基于计算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用定量的研究建立方言之间的客观关系,从而构建出新的方言研究范式。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

[2]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

[3]江苏省公安厅《江苏方言总汇》编写委员会.江苏方言总汇[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4]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方言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Abstract: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Jiangsu dialect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inly five books to introduc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Jiangsu dialect and its relationship systematically, comprehensively and wholl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five books,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sputes in the division of some dialects and expects new research paradigms. This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later scholars, so as to have new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Key words:Jiangsu dialects;division and classification;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