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险业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中大有可为

2020-06-04朱红蕊复旦发展研究院

上海保险 2020年5期
关键词:保险业长三角养老

黄 昊 尹 晔 朱红蕊 复旦发展研究院

在市场和政府的双轮驱动下,长三角将代表中国成为世界级的经济中心,保险业应抓住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历史机遇,在区域公共服务协同、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区域生态环保机制创新等方面作出应有贡献,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契机,践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初心。

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定位目标及基本发展思路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庄严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以往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在其一体化进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力量始终相辅相成,其中,市场的力量是根本性的,而政府的作用则是决定性的,这也决定了在过去几轮探索中,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促进和加强了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由此带来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一)长三角一体化的定位是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作为数百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龙头,长三角一体化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国家使命,这一使命既不是简单的经济结构的优化重组,也不是简单的行政管理权限调整或者行政区划变更,而是要立足于满足世界经济科技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在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的新探索,要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太平洋西岸的世界级发展极,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未来可能的中西部区域发展极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

(二)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是要建成一个代表中国的世界级经济中心

在深度一体化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好市场、科技、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动势能,注重形成江浙沪皖乃至国内统一的市场,充分利用“内外兼修”(深具潜力的国内市场和面向全球的海外市场)的双扇面辐射优势,实现区域能级跃升,构建江海联结并辐射江海的大区,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的“桥头堡”转变成为中国引领全球发展的“领跑者”,从齐头并进、并联发展的经济联合体转变为同舟共济、串联奋进的世界级经济中心。

(三)长三角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主动权的通常是企业而不是政府,统一市场的形成,必须依靠企业的自主选择和作用,而政府则应遵循市场规律,制订顺应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建设好各类服务平台,“顺其自然”地尊重企业的发展选择。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提供一体化服务,如制定统一的市场标准、搭建统一服务平台、构建统一数据平台和提供统一的公共服务等,为市场主体发挥活力“搭台子”。

二、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细分目标及可能发展路径的探讨

根据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将重点在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八个细分领域加大协同发展力度,其中“+保险业”的相关领域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协同、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及生态环境共同治理等,保险业将在以上三个方面发挥重要支持作用。

(一)公共服务协同

1.与长三角养老体系的融合发展

在公共服务协同中,长三角养老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养老服务便利化,主要思路是实现区域养老体系融合发展。未来长三角区域养老体系的发展可能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将进一步整合长三角地区的养老资源,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对长三角地区现有养老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将对其现有养老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从地域、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文化层次等方面将不同老龄群体的不同养老需求区分出来,并有针对性地对养老资源进行统一的布局与调整。二是将建立长三角区域养老信息化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养老一体化提供数据支撑,为差异化养老提供精准、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服务。三是将不断加强长三角地区的政策协同,引导三地有关部门协调联动,梳理、修改和调整相关政策以确保养老一体化的顺利推进。发挥在养老的项目、资金和资源配备,以及相关软硬件建设上的支持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发展养老事业的行列。四是将进一步统一养老产业发展的区域标准。首先,统一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包括准入标准、养老产品标准、养老服务职业标准,以及养老护理标准等。这不仅能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而且还能为老年人的异地养老提供更多选择。其次,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合作培养和运作的机制。根据长三角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建议上海凭借其教育资源优势重点培养高端养老服务管理人才,江浙地区结合其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培育和储备养老护理人才,安徽则以输送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为主。

2.长三角医疗一体化的目标是实现共享高品质医疗资源

长三角医疗一体化要实现共享高品质医疗资源的目标,将会对现有医疗服务与保障体系提出挑战,因此,必须既积极又稳妥地对新模式进行探索。可能的发展路径包括:一是实现电子病例与健康档案的共建共享。对于一体化区域内的人口建立统一的电子病例与健康档案尤为重要,且这在信息化支撑下也是有望实现的。二是加快区域医疗保险管理的互联互通。医疗保险的属地化管理模式是当前阻碍跨区域就诊的主障碍,尽管要突破之仍阻力重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进行新模式的探索,比如为部分频繁流动的商务人群建立“长三角医保基金”等。三是构建横向区域协同与纵向分级诊疗相结合的体系。加强与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是推进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有效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对差异化诊疗需求的精准识别,进而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医疗资源匹配建议。四是完善政府托底下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机制。通过市场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医疗资源被挤压与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市场资本进入的本身就是对医疗需求多元化的最好回应。而政府在托底的基础上,也应当注重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完善市场准入与监管机制。

(二)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一是将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长三角将构建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市域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二是继续完善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形成公路网络;三是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机场群,构建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联通顺畅的机场体系;四是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加强江浙沪港口分工合作。

(三)长三角生态绿色环境共同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是未来长三角发展生态产业经济的基本指导思想,长三角将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长三角将在不改变现有行政隶属关系的条件下,实现环境保护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践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需要更有智慧的生态保护策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采取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策略,将对全国起到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

三、保险业繁荣有助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长三角内形成的统一政策市场将有助于保险业降成本提效能

长三角一体化必然伴随着监管政策的统一和隐形监管壁垒的消除,以长三角区域整体为考量的统一的监管政策将出台,保险公司的合规成本将有所降低;统一的监管标准将使长三角区域保险业数据更为详实,行业经营数据更为透明,从而有助于保险公司更新保险产品定价模型,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数字信息的一体化,更为多元而详实的、与保险行业密切相关的个人意外、医疗、安全责任等数据将不断涌现,有助于保险公司开发新型产品。

(二)长三角养老协同将为保险公司养老服务业务拓展市场空间,保险业将深度参与建设多层次的区域养老市场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多层次的可持续性养老体系,政府运营的基本养老保险的特点是“广覆盖,保基本”,而满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则将由保险业来承担。具体到长三角的养老体系,政府将推动三省一市养老领域基础设施的协同。养老领域基础设施协同是指区域内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协同、区域内跨原有行政区划养老保险结算便利化、区域养老领域统计制度口径统一,以及区域内护理人员从业资格认证一体化等。在政府完善区域内养老领域基础设施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则应负责承担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对于收入较高且愿意异地养老的居民,保险公司可依托分红保险等长期储蓄型产品,在低成本地区建设大型养老社区,为老年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满足愿意移居异地养老客户的需求;对于大部分普通居民,在区域内护理行业培训、准入标准一致的条件下,保险业可依托长期护理保险,整合区域内劳动力资源,为不愿意离家养老的居民提供上门护理养老服务。对于低收入人群,保险业可创设以时间银行为理念基础、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时间储蓄类保险产品,激活刚退休且未失能的劳动力资源,鼓励老年人互相帮扶,即用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服务失能老人的劳动时间购买保单,而保单的偿付则是未来提供同等时间的服务,保险公司可以一定的资本作为准备金。这说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也切实为保险公司服务转型提供了机会,保险公司应发挥保险这一半公共产品的天然属性,在各个层次的养老市场中发挥作用,服务民生。

(三)长三角区域医疗协同契合保险业补充型医疗保障的发展方向

长三角高端医疗资源共通共享是长三角公共服务协同的重点,政府将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完善住院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开展异地就医门急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长三角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未来将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而保险业也至少将在此过程中发挥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为市场化提供高端医疗资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鼓励社会办医院是我国扩大医疗资源供给的重要手段,长三角区域有可能率先落实这一国家规划。保险公司作为业务高度关联方,有机会借政策东风深度参与医疗行业的运作,并通过采取自建医院或深度参与医院经营等手段提升保险服务水平,控制医保赔付,打通医疗领域上下游的通道;二是放大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除重大医疗保险外,长三角地区有可能推动实现用统一标准的医保个人账户余额购买商业保险的事项,如重疾险及百万医疗险,既再一次放大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杠杆,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业务发展机会。截至2019年9月,上海医保个人账户累计实现保费和风险保障金额分别为1.72亿元和571.73亿元。目前长三角地区个人账户购买商业保险政策不一,缺乏规模效应,未来统一的商业保险购买政策将有助于保险公司开发更具吸引力的产品;三是通过保险机制理顺各层次医疗需求,帮助社会合理配置各层次医疗资源,保险公司可开发面向不同收入区间人群的健康保险,对接长三角区域内各层次医疗资源,通过不同层次健康保险引导投保人接受最合适的医疗。

(四)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保险资金提供了优质投资资产,长久期保险资金是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优质资金来源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将对区域内的轨道、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而新一轮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对资金提出了较大的需求。基础设施资产具有期限长、回报相对较低但非常稳定的特点,因此对民间资本吸引力稍显不足,但对保险资金,尤其是长久期的寿险资金来说,基础设施则是非常优质的投资资产。如果按精算假设将中长期投资回报率设定为5%的话,则基础设施资产完全符合保险公司自身的投资要求,保险公司将有机会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融资帮助。

(五)长三角生态保护共治共建可借助环境责任保险机制理顺

鉴于不少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处于三省一市交界处,而少部分污染源制造企业则利用行政管理不一的弊端进行监管套利,肆意排放污染的现状,可在不改变现有行政管辖关系的前提下,在长三角区域内考虑引入带有惩罚机制性质的强制性环境责任险,依托保险公司事前风控承保机制及在查勘理赔方面的人力优势,通过拒保或者提高费率等手段来阻止制污企业的乱排放。

总之,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将为保险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保险业的繁荣无疑也有助于长三角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

猜你喜欢

保险业长三角养老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