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明目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研究
2020-06-04蒋鹏飞李传课彭清华
姚 震,彭 俊,王 英,蒋鹏飞,*,欧 晨,田 野,李传课,彭清华,*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7;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株洲412008)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遗传性眼病,其特征是双眼发病,慢性进行性视力损害并伴有眼底色素变化[1-2]。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性连锁隐性遗传等,近亲结婚发病率远高于非近亲结婚者。我国人群发病率约为1/4000,男女比例约3∶2[3]。RP患者视网膜黄斑部渗出、水肿,可引起视力的下降[4-5],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是RP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6],寻求安全、有效治疗RP的方法,减少致盲率是目前国内外眼科学者急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RP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滋阴明目丸与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RP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的RP患者40例(8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38.96±7.43)岁。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3~72岁,平均(39.08±6.7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18岁≤年龄≤80岁;②临床表现为夜盲,眼底表现为视盘蜡黄色萎缩,视网膜血管变细,赤道部视网膜血管旁色素沉着,符合RP诊断[7];③无药食物过敏史;④未接受本研究以外的药物治疗;⑤签署知情同意书;⑥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等;②合并有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等其他眼病者;③合并眼前节或眼后节急慢性炎症者;④近3个月内行眼部手术者,如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手术、视网膜手术及玻璃体手术者;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⑥需长期服用其他药物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 mg/粒),每次1粒,每日1次。连续服用1个月。
治疗组口服滋阴明目丸(熟地黄、黄精、枸杞、菟丝子、山茱萸、淮山药、茯苓、楮实子、丹皮、三七、丹参、牛膝、当归、石决明、川芎、羌活、石菖蒲等,按现代制剂工艺制成小丸剂,120粒/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科提供,湘药制字Z20080745),每次10 g,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服用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最佳矫正视力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Log MAR视力表示,Log MAR=lg(1/小数视力)。于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个月各检测1次。
2.2.2 视网膜电图 采用Metrovision CE 0459眼电生理仪检测两组患者暗适应b波振幅及潜伏时变化。于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个月各检测1次。
2.2.3 黄斑中心凹厚度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于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个月各检测1次。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BCVA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眼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00.35±0.090.29±0.07△对照组400.36±0.060.32±0.11
注: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2 两组患者暗适应ERG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暗适应b波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暗适应b波振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暗适应b波潜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暗适应b波潜伏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时间眼数b波振幅(μV)b波潜伏时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0404040156.18±24.63193.34±29.31▲△157.82±38.41167.93±24.8546.53±12.1745.62±8.6446.47±14.3246.01±9.44
注: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3 两组患者CMT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眼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0205.95±30.15180.93±29.11▲△对照组40205.69±42.73195.96±36.24△
注: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1d比较,△P<0.05。
3 讨论
RP是临床难治性疾病,自体干细胞植入被认为是治疗RP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也有报道称自体干细胞移植会引起视网膜前膜及黄斑皱褶[8],临床研究发现,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式容易导致玻璃体内纤维组织增生,这种治疗方式不符合安全标准[9]。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治疗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进行突变基因的敲除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10],但基因治疗应用于临床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目前已知的突变基因位点只有很少一部分,新的突变基因位点仍在不断发现当中[11]。当前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中医定义视网膜色素变性为“高风内障”,是以夜盲和视野缩窄为主症的眼病。该病在《太平圣惠方》中又称“高风雀目”,在《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又名高风雀目、高风障证、阴风障等。《目经大成·阴风障》记载:“大道行不去,可知世界窄,未晚草堂昏,几疑天地黑。”描述了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夜盲症状。《秘传眼科龙木论·高风雀目内障》中记载:“惟见顶上物。”描述了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视野缩窄症状。《原机启微》中对其并发症也有一定的认识,曰:“多年瞳子如金色。”《杂病源流犀烛·目病源流》谓本病“亦有生成如此,并由父母遗体”,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所致。《目经大成·阴风障》还记录了该病的预后和转归:“不则,变内障者有之,变青盲者有之。”视网膜色素变性发展到晚期还可并发白内障和视神经萎缩导致患者完全失明。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因以虚为主,或肾阳虚亏,命门火衰,阳虚而不制阴,阴气渐盛,阳气下陷于阴中;或肝肾两亏,精血不足,阴阳不济,阳气不能为用;或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上盛,阳不彰明;或气血不足,气虚无以摄血,血虚致瘀,阻碍气机等。本病多是由于脾、肝、肾功能失调,脾主运化水湿,《素问·厥论》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若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潴留,瘀滞眼底,引起眼底视网膜渗出、色素脱失,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故李东垣《兰室秘藏》有:“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而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也。”肝开窍于目,《灵枢·脉度》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若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血行缓慢,气血失调则导致眼底病变。肝藏血,《诸病源候论》言:“肝候于目而藏血,血则荣养于目。”若肝血虚,不能濡养目系,可致视物模糊,高风雀目。眼底属瞳神,瞳神为肾之精华,肾精虚弱则视力下降,《审视瑶函》有言:“真精者乃先后二天元气所化之精汁,先起于肾,次施于胆,而后及瞳神也,凡此数者,一有所损,目病生矣。”《医学入门》中言:“肝之系虽总于目,而照彻光彩,实肾精心神所主,故补肾气安神者,乃治眼之本也。”肾中寓真阴真阳,肾阳虚衰或肾阴不足,或阴阳俱虚,均可致神光失养出现目昏,夜盲等症。《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故视网膜水肿、渗出、水停等多与肾的功能失调有关。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传课教授经过5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主要病机为虚中夹瘀,其创制的滋阴明目丸选用熟地黄补肝肾、益真阴为君药,枸杞子、黄精、菟丝子既可补脾,又可补肾,久服聪耳明目,三七、川芎活血以化瘀,诸药合用,共奏补脾滋阴、活血明目之功。实验研究证实滋阴明目丸可抑制视网膜凋亡因子的表达[12-13],从而降低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凋亡,维持视力。
本研究发现滋阴明目丸能提高RP患者暗适应b波振幅,减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水肿与渗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