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金降逆汤对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0-06-04吴晓华黄智萍江伟骏郭召平尚莹莹杨伟肖定洪梁春耕

中医药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反流食管内镜

吴晓华,黄智萍,江伟骏,郭召平,尚莹莹*,杨伟,肖定洪,梁春耕

(1.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800;2.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52)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科常见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多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为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疾病分类之一,其诊断依赖内镜表现,伴有反流症状、内镜下发现食管下段黏膜破损者可诊断。首选治疗是抑酸疗法,其针对攻击因子的治疗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不能解决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停药易复发等问题,临床中仍有20%~30%的患者在正规的抑酸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1],症状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发现RE患者肝胃郁热证居多[2],因此本研究主要是观察旋金降逆汤对RE患者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80例,采用Excel软件Rand()公式产生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号1~40为治疗组,41~80为对照组。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1.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14年)制定[3]。1)临床表现:烧心、反酸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和/或胸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上腹痛等不典型症状,和/或咳嗽、哮喘、咽喉不适等食管外症状。2)内镜检查:证实食管下段黏膜存在炎症。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4]制定。肝胃郁热证的主证:反酸、嘈杂、胸骨后灼痛、两肋胀满;次证:心烦、易怒、口干口苦、便秘;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脉弦滑。具备主证2项、次证1~2项,且舌、脉象符合,可确定证型。

1.4 纳入标准

1)符合RE的西医诊断标准和肝胃郁热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1)合并上消化道手术史、胃溃疡、胃恶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等疾病;2)精神疾病史者;3)语言障碍者。

1.6 治疗方法

1.6.1 治疗组

采用旋金降逆汤治疗。组方:黄连3 g,吴茱萸3 g,栀子炭12 g,旋覆花12 g,代赭石15 g,柴胡10 g,川楝子6 g,枳壳10 g,土贝母10 g和甘草6 g。由我院中药房统一煎制,每日1剂,每次150 mL,早、晚饭后服用,共服用8周。

1.6.2 对照组

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粒,常州四药制药)治疗,每日2次,每次1粒。共服用8周。

1.7 主要观察指标

1.7.1 临床症状评分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将本病患者的症状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包括无症状、轻度(偶发,每日<1次)、中度(每日发生1~3次)、重度(频发,影响工作和休息),依次计分为0分、1分、2分、3分。

1.7.2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包括20个条目,由经过培训的课题组成员向患者解释量表条目意义,患者理解后自行评定。评定结束后,计算20个条目得分总和乘以1.25,然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

1.7.3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包括20个条目,由经过培训的课题组成员向患者解释量表条目意义,患者理解后自行评定。评定结束后,计算20个条目得分总和乘以1.25,然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

1.8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虽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95%>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未消失,但较前减轻,70%>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程度未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

症状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9 内镜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世界胃肠病大会1994年制定的洛杉矶分类法(LA分类)[6],食管炎症程度分为A级、B级、C级、D级,依次记为1分、2分、3分、4分。痊愈: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显效: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未消失,治疗前后积分差为2分;有效: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末消失,治疗前后积分差为1分;无效: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未消失,治疗前后积分差为0分或为负值。

1.10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旋金降逆汤和奥美拉唑均能有效改善RE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旋金降逆汤在改善RE肝胃郁热证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奥美拉唑。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内镜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黏膜炎症改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说明旋金降逆汤和奥美拉唑在改善RE肝胃郁热证患者内镜疗效相当。结果见表4。

2.4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两组SAS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旋金降逆汤在改善RE肝胃郁热证患者SAS评分方面优于奥美拉唑。结果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比较

表5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

两组SDS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略明显(P>0.05)。说明旋金降逆汤在改善RE肝胃郁热证患者SDS评分方面与奥美拉唑疗效相当。结果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具有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复杂、部分患者用药不易缓解、停药容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严重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研究发现,RE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且焦虑、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8],说明RE患者易出现焦虑和抑郁,且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越明显。而长时间持续性反流症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容易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活动,反流症状持续时间越长,更易发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9]。精神心理障碍反过来会加重患者的反流症状,焦虑、抑郁程度越重,患者反流症状越明显[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RE肝胃郁热证患者经治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也可能与患者的反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改善了其焦虑、抑郁情绪有关。

RE在中医学中并无对应病名,由于其病位在食管和初起以实证、热证居多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其应归属于“食管瘅”范畴[11]。课题组从事RE研究多年,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胃有关,基本病机在于肝郁气滞,失于疏泄,横逆犯胃,从而导致胃气携热上逆犯于食管所致。肝胃郁热证的治疗原则是疏肝泻热、和胃降逆。旋金降逆方由《伤寒论》旋覆代赭汤和《丹溪心法》左金丸组成,本方君药为代赭石和旋覆花,二者均以降逆为最长,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代赭石“其重坠之力能引胃气下行……更能引胃气直达肠中以通大便……其原质系铁氧化合,含有金气,能制肝木之横恣,使其气不上干”。实验研究证实旋覆代赭汤能够通过作用于下食管括约肌上的L型钙通道从而提高食管压力,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Caspase-1信号通路激活,减少食管炎症[12]。左金丸中黄连和吴茱萸合用既可疏肝泻热,又可协助君药降逆止呕共为臣药。肝与胃,五行分属于木与土,木疏则土达,木郁则土壅,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肝木条达,胃通降有权,则可使上逆的胃气得以下降,从而达到既可协助臣药疏理肝气、又可助君药降逆的作用。栀子炭、川楝子疏泻肝热,土贝母清热散结,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旋金降逆汤能够明显改善RE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优于西药对照组。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绪属肝气所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多由于肝气不舒,治疗当以疏肝为主。RE的发生的病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胃气上逆,治疗当以和胃降逆为主,旋金降逆汤兼具疏肝和和胃降逆两大作用,本次研究结果亦显示出其既能改善RE患者的反流症状,也能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也是中医学“肝胃同治”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体现。

猜你喜欢

反流食管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胃食管反流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经验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