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服外用对口腔黏膜溃疡大鼠模型作用及其对炎性介质的影响

2020-06-05王振国董秀华贾颖

中医药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泻心汤内服口腔溃疡

王振国,董秀华,贾颖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口腔溃疡属“口疮”“口糜”“口疳”等证范畴[1],指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性损害,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灼痛,一般于7~10日自行愈合,但该病反复发作,愈合欠佳,具有自限性、周期性等特点,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困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减轻缓解疼痛的原则进行干预,并以预防复发为主。中医临床治疗口腔溃疡提倡内外联用,临床常用的外用口腔溃疡中成药有冰硼散、锡类散、养阴生肌散等[3]。基于此,本实验以冰硼散外用联合内服三黄泻心汤为基础,探讨内服外用对口腔溃疡(RAU)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SD大鼠50只,体质量180 g~220 g,雌雄不限。购自成都达硕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中心,合格证号:SCXK(川)2014-028。大鼠饲养温度(25±2)℃,相对湿度55%~70%,符合要求。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泻心汤:主要成分为大黄、黄连、黄芩;冰硼散(洛阳宁竹药业有限公司);肿瘤生长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ELISA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考马斯亮兰蛋白测定试剂盒、显色剂DAB(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酶标定量测定仪(Thermo Multiskan AsCant公司);多功能照相显微镜(日本Olympus);离心机5415D(Eppendorf公司,德国);超薄石蜡切片机(德国徕卡)。

1.3 溃疡模型建立

5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冰硼散组(C)、三黄泻心汤组(D)、冰硼散+三黄泻心汤组(C+D)共5组,各组10只。正常组进行常规喂养,不予任何处理;B组、C组、D组、C+D组采用化学烧灼法建立口腔溃疡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固定,以1%戊巴比妥钠(0.025 g/kg)麻醉,以蘸有NaOH晶体的滤纸(直径3 mm)在下唇靠口角黏膜处烧灼5 s~8 s,生理盐水冲洗,1天后形成溃疡。每只动物溃疡面应尽量在同一部位,大小、深度尽量一致[4]。其中C组、C+D组,给予冰硼散以覆盖创面为度,D组及C+D组在以1 g/kg灌胃2 mL三黄泻心汤药液,A组与B组采用相应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治疗6 d。

每组10只大鼠,1只用于HE染色,剩余9只用于第6天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IL-2、IL-10含量及其他课题组中涉及的考察指标。

1.4 溃疡组织HE染色

给药6天后,各组大鼠随机选取1只采用颈部脱臼法处死,剪下溃疡组织,面积为0.5 cm×0.5 cm×0.1 cm,将剪下的溃疡组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反复冲洗,清洗完成后置入4%多聚甲醛固定,24 h后将固定的组织置入自动组织脱水机中进行梯度酒精脱水、然后以二甲苯透明、浸蜡、石蜡包埋等步骤;经组织切片(5 μm)、摊片、捞片、烤片后,脱蜡至水。苏木精染色、盐酸分化、再以流水冲洗,冲洗完成后用酒精脱水,使用伊红溶液染色,使其上色便于拍照。最后再以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最后置于多功能照相显微镜下观察、拍照[1]。

1.5 溃疡的形成及愈合情况

实验期间,定期观察并记录溃疡从发生至愈合的时间、溃疡形状及愈合状态等,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的直径并计算其面积,直至给药结束。

1.6 炎性介质的水平变化

给药6天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清,采用考马斯亮兰法测定各炎性介质的水平。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反应终止后,在酶标仪设置450 nm波长,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检测组织中炎性介质TNF-α、IL-2、IL-10含量。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HE染色结果比较

A组大鼠正常饲养,其口腔黏膜组织上皮完整、连续,细胞排列整齐、有序,胞核胞浆无异型性。B组大鼠,造模后不予给要处理,可看到其口腔黏膜被破坏,细胞排列,不规则,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组织周围边缘充血、红肿,同时黏膜的表面覆有灰黄或灰白色膜。C组、D组、C+D组在造模后进行药物干预,给药6 d后,3组大鼠的溃疡面积均呈缩小趋势,同时有新生疤痕膜覆盖,充血症状减轻,渗出物减少;联合给药(C+D组)的大鼠,溃疡症状减轻程度大于C组或D组,并伴有部分新生肉芽产生。见图1。

图1 各组大鼠口腔黏膜组织病理染色(HE,×100)

2.2 各组溃疡面积变化情况比较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第1天,各给药组溃疡面积均无明显变化,从第2天起,各给药组的口腔面积均较模型组有所减小,且随时间逐渐好转,到给药第6天,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口腔溃疡面积均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C组、D组之间无明显差异,C+D组较C组或D组均有显著改善,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大鼠溃疡面积变化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与D组比较,¥P<0.05。

2.3 各组血清中TNF-α、IL-2、IL-10含量比较

各组血清中TNF-α、IL-2、IL-10水平的变化见表2。给药后6 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与各给药组的炎性因子TNF-α、IL-2、IL-10含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的炎性因子TNF-α、IL-2、IL-10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C+D组(内服+外用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C组/D组(内服或外用)(P<0.05)。

表2 各组血清中TNF-α、IL-2、IL-10的水平变化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与D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口腔溃疡属“口疮”范畴,口疮的产生主要是由外感邪热、心脾积热;或阴虚阳亢、虚阳浮越等造成的虚火上浮或邪热上蒸导致[5-7],病程缠绵难愈。三黄泻心汤主要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三者均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型化合物),在分子结构特点上均属异喹啉类生物碱,具季铵基团。在抗炎方面,三黄泻心汤具有较好的疗效[8]。冰硼散,由玄明粉、硼砂、朱砂粉、冰片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主治咽喉口齿新久肿痛及久嗽痰火,音哑咽痛,为口齿及喉科要药[9]。内服外用使用能达到双倍的功效,加快发挥消肿止痛、清热收敛的功效,使溃疡得治。口腔黏膜直接灼伤,热邪日久损伤正气,形成局部津液不足,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咽喉红肿热痛、口干等阴虚内热之象。基于此,本课题以外用冰硼散与内服三黄泻心汤联用的方式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其治疗作用及部分抗炎机制。

炎性介质IL-2是辅助性T细胞所分泌的重要淋巴因子之一,IL-2已成为机体免疫系统中极为重要的抗肿瘤、抗感染、抗衰老介质[10]。研究显示,IL-2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增强T细胞活性,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调控组织修复过程,有益于创伤修复,促进口腔溃疡愈合[11]。IL-2活性水平降低会导致免疫网络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些环节发生障碍,以致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而导致发病。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L-2活性水平明显下降,各给药组的IL-2水平均较模型组有所升高,表明口腔溃疡大鼠辅助性T细胞功能低下,给药后,功能增强,说明辅助性T细胞功能低下可能是口腔溃疡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炎症介质TNF-α和IL-10是参与口腔溃疡形成过程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炎症细胞因子[12],其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即溃疡数目越多,溃疡面积越大,TNF-α和IL-10含量越高[13]。炎性介质IL-10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当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该介质具有广泛的促炎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C组或D组以及C+D组均能显著抑制炎性介质TNF-α、IL-10的水平;在不断给药过程中,溃疡逐渐愈合,机体炎症症状减轻炎性介质水平明显降低,且联合用药的溃疡愈合能力优于单独外用或内服。

综上所述,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可选择内服外用联合用药,对于减轻的症状,减少发病时间、有效抑制反复发作具有双倍的作用。

猜你喜欢

泻心汤内服口腔溃疡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鸡内金喷膜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半夏泻心汤治疗丘疹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