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二)水库工程除险加固设计施工方案分析
2020-06-04王晓艳
王晓艳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江西 南昌 330096)
1 工程概况
江西省有小(二)型水库百余座,大部分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某小(二)型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1],兼有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水库,现状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洞组成。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1.5 m,坝顶长55 m,大坝上游坝坡无护坡设施,下游采用植草护坡。溢洪道紧靠右坝肩布置,总长32.9 m,为开敞式宽顶堰溢洪道,控制段长5.3 m,堰宽1.5 m,控制段两侧为浆砌石挡墙,底板为10 cm厚混凝土衬砌;泄槽段左边墙浆砌石衬砌,右边墙靠山,无衬砌。输水涵洞位于坝体中部,总长46 m,进口底板高程为229.42 m,出口底板高程为229.00 m,平均底坡为1∶100,洞身断面为0.5 m×0.6 m,浆砌条石衬砌。进口设一道φ200 mm斜拉转盘闸。枢纽平面布置图见图1。
图1 枢纽平面布置图
水库岸出露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妥甸组下段(J3t1),其岩性为中厚层状紫红色泥岩夹粉细砂岩,库区左右岸岩层出露,左岸坡岩层倾向上游偏山内,边坡为斜向~反向结构岩质边坡,稳定性好;河流右岸岩层倾向上游偏山外,地表大部分基岩裸露,为斜向结构边坡,自然边坡稍缓,边坡基本稳定。水库淹没区内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薄,大部基岩出露完整,库岸稳定。
2 现状水库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案
2.1 现状水库存在的问题
经现场鉴定、取样检测及室内分析,枢纽建筑物大坝、溢洪道及输水涵洞均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本文水库枢纽建筑物存在的问题如下[1]:
(1)大坝存在的问题。经复核,大坝库区泥沙淤积严重,大坝库容不满足现状要求;大坝上游坝坡无护坡设施;坝顶为村级交通道路,坝顶上、下游均设有浆砌石挡墙,但由于挡墙体型较薄,导致挡墙出现开裂,外鼓现象;大坝下游坝坡杂草、灌木丛生,坝面不规整,下游坝体无排水设施;大坝无观测设施。
(2)溢洪道存在的问题。泄槽段左岸边墙浆砌石衬砌,高0.8 m~1 m,厚30 cm;底板混凝土衬砌,厚10 cm;右边墙靠山,无衬砌,边坡岩层风化严重,大量边坡崩塌物堆积物堵塞溢洪道泄槽,影响泄洪,容易导致洪水漫出泄槽进而冲刷坝体,影响大坝安全。
(3)输水涵洞存在的问题。输水涵洞洞身采用浆砌条石衬砌,衬砌净断面为0.5 m×0.6 m,涵洞洞身偏小,无法进行检修养护,出口段洞身淤积有20 cm厚,淤积严重,影响水库正常功能的发挥。经现场检查仅涵洞顶板上部坝面存在潮湿现象,渗漏微弱。
2.2 施工处理方案
2.2.1 大坝处理方案
(1)坝顶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大坝需加高1.2 m,采用粘土料分层回填碾压,本次除险加固对现状挡墙进行拆除、并且坝顶通过整形加高2.0 m,按新坝顶高程在坝顶上下游侧设M7.5浆砌石挡墙。根据防洪计算结果,大坝坝顶设0.8m高防浪墙,坝顶上游侧挡墙临水面为直墙,防浪墙与挡墙连成一体,坝顶以上防浪墙厚0.4 m,坝顶以下挡墙总高1.8 m,以1∶0.4坡度放坡,放坡高度为1.3 m,放坡后底宽0.92 m,以下0.5 m高挡墙为直墙。坝顶下游侧M7.5 浆砌石挡墙总高2.8 m,挡墙顶部高程与坝顶齐平,下游侧挡墙为直墙,上游侧坝顶以下0.5 m挡墙宽0.4 m,以下以1∶0.4 坡度放坡,放坡高度为1.8 m,放坡后底宽1.12 m,以下0.5 m高挡墙为直墙。坝顶采用泥结石铺设路面,泥结石路面厚30 cm,下垫20 cm厚碎石垫层。
(2)上游坝坡处理
对高程234.5 m以上上游坝坡设C20 砼护坡,按0.5 m×0.3 m、0.3 m×0.3 m两种尺寸间隔铺设,其中0.5 m×0.3 m为厚度12cm预制块,0.3 m×0.3 m为现浇砼结构,底脚厚12cm,顶端厚8 cm。护坡下铺10 cm厚砂砾石垫层。
(3)下游坝坡处理
下游坝坡239 m~232.5 m高程坝坡进行整形处理,232.5 m高程以下增设贴坡棱体,棱体顶部戗台宽2m,内坡坡比为1∶1.2,外坡坡比1∶1.5,棱体高2.6 m,棱体上游侧及底部设层厚40 cm的反滤层,高程232.5 m高程以上坝坡采用植草护坡。
(4)坝面排水设施
下游坡与岸坡接触处设0.4 m×0.4 m的排水沟;戗台内侧设0.3 m×0.3 m的纵向排水沟;棱体脚设坝脚排水沟。
(5)大坝观测设施
按《土石坝观测技术规范》要求,在水库正常运行期应进行系统的观测,该水库大坝应布设表面位移观测点6 个,工作基点6 个,2 m水尺6 根,三角量水堰一个。并在大坝中部设宽1.2 m的C20 砼踏步以便于大坝观测、运行管理。
2.2.2 输水涵洞及闸门处理方案
本次除险加固对输水涵洞进行封堵处理,由于涵洞断面较小,进、出口采用C20 砼堵头,中间洞身段从进、出口伸入φ50 mm灌浆花管灌水泥砂浆封堵。设计灌浆压力0.2 MPa~0.3 MPa,要求多次复灌,直至洞身砂浆填充饱满为止。
本次除险加固在顺流右岸开挖并新建输水涵洞,新建输水涵洞总长75.2 m,由引渠段、拦砂井段、闸室段、洞身段、出口段组成。引渠段进口高程230.00 m,隧洞断面为1.5 m×1.8 m城门洞型,进口设拦砂井,闸室进口前设拦污栅,闸室段安装1.2 m×1.2 m铸铁闸门一道,并相应配备LG-20 t启闭机一台。
2.2.3 溢洪道处理方案
针对现状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本次除险加固对原溢洪道进行拆除重建处理,仍布置于大坝右岸,采用宽顶堰,堰顶高程239.90 m,控制段宽1.5 m,总长36.8 m。由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段组成。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3.24 m3/s。
3 施工中关键工序技术方法探讨
3.1 开挖及回填技术问题分析
(1)设计边坡开挖前,必须做好开挖线外危石清理,削坡、加固和排水措施等工作。岩基开挖,应采用钻孔爆破法施工。边坡轮廓面开挖,建议采用预裂爆破法,并应按设计图纸分台阶开挖。基岩开挖主要采用分层的梯段爆破法,紧邻水平建基面,应预留岩体保护层。土石方明挖应自上而下进行,施工用水排放,不得冲刷坡面,所采取的施工措施应保证不破坏山坡的稳定[4]。
(2)溢洪道边坡开挖前,应做好开挖线外危石、植被清理,在最终开挖边坡以外的上部开挖山坡截水沟,并按要求做好坡顶排水沟,边坡坡脚、施工道路均应挖设排水沟,特别应做好基坑和边坡的排水。
(3)对可能影响施工及危害永久建筑物安全的渗漏水、地下水,应就近开挖集水坑和排水沟槽,并设置足够的排水设备,将水引至不回流到原处的适当地点。不应将施工水池直接设置在开挖边坡上部,以防由于渗漏水引起边坡的滑动或坍塌。
(4)主体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均应在旱地进行施工,为防止修整后的开挖边坡遭受雨水冲刷,边坡的护面和加固工作应在雨季前完成。
(5)对不良地质地段或不稳定边坡的开挖,必须充分重视,做到开挖程序合理,措施得当。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和采取应急抢救措施[5],必要时,应按监理的指示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6)开挖按设计断面成型,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后,经工程验查验收,方能进行其下相邻部位的开挖或下一工序施工。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校核开挖平面位置、开挖断面尺寸、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7)不允许在开挖范围的上侧弃土石方,不得妨碍其它工程施工,在冲沟内或沿河岸岸边弃土石方时,应防止山洪造成泥石流或引起河道堵塞。
(8)回填土石方应分层夯实,压实干密度不小于1.8 t/m3。
3.2 施工中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文涵洞顶部大坝回填、碾压是工程施工的重点,也是难点,回填土及碾压指标不满足要求,会造成坝体渗漏。现将大坝、输水涵洞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做重点分析[6]:
输水涵洞基础应开挖至基岩,或较坚硬岩土上,若基础较差可回填浆砌石置换,涵洞坝轴线以前设两道截水环,截水环厚度0.5 m,洞壁外延身长度0.6 m,为防止坝体与涵洞结合部位渗漏,涵洞钢筋砼衬砌周围1.5 m内采用粘土回填,并用打夯机夯实,设计施工指标应满足:压实度0.96,干容重γd=1.62 g/cm3,含水量(20±2)%,渗透系数<1.0×10-4cm/s,其中压实度和渗透系数为控制指标,最终施工参数根据现场压实试验确定。
大坝与输水涵洞结合部位填筑时,坝体一侧与填筑体横向接缝的结合坡度不陡于1∶1.5,岩体一侧与填筑横向接缝的结合坡度不陡于1∶0.5,铺土前应洒水润湿结合面,用水泥浆涂刷涵洞拱顶外侧一道,边涂刷水泥浆、边铺土、边夯实,不应在水泥初凝后铺土,凝结后应铲除重新涂刷,再铺土夯实,横断面图见2。
图2 大坝与输水涵洞结合部位施工横断面图
4 结语
通过对现状水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到枢纽建筑物设计施工处理方案,现结合目前水库情况,根据自己的设计施工经验,做以下几点说明:
(1)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一定要结合枢纽建筑物各自的功能特性,并考虑各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设计施工,结合每个工程各自的特点进行除险加固设计,杜绝千篇一律做重复工作,造成资源浪费。
(2)以前水库工程设计只是从饮水、灌溉、防洪等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思路进行设计研究,现阶段在新建或除险加固设计时要在充分考虑以上功能需求的同时,注重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水库为水源地的还要做水源涵养林、水源地保护等方面的建设,同时做好水库在线监测系统、山洪防御系统等方面的建设。
(3)现阶段很多水库除险加固中存在的问题并非一些自然灾害所致,都是由水库管理人员后期的管理运行不当造成的,水库工程在除险加固建设完成后,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管理、维护,从而增加水库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