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路径探究
2020-06-04杨慧芬
杨慧芬
(樟树市水利局,江西 樟树 331200)
樟树市为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矛盾、满足农业浇灌需求,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实现节水。由相关单位成立专项小组进行方案规划工作,合理分布水资源供给路径、实现水资源供给节能最优化管理等,方案要遵循成本管控原则,尽可能避免成本浪费等现象。
1 樟树市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樟树市地处江西省中部,辖区面积1291 km2,地区水资源总量较大,属于江西省全省水路要道,其东西方向较长(58 km),南北方向较窄(31 km),内部水体从城市中部穿行而过,将城市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就该市地形地貌来看,地处赣中丘陵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略呈横置的马鞍形,中部为河谷冲积平原,东西两翼隆起,分别向中部倾斜,东部为低山高丘区,西部为低丘岗阜区[1]。
1.2 水文气象
根据樟树市地质勘察部门以及气象部门的监测报告得知,该市区域内的气候温度相对温和,且具有较大的降雨量,多年来的气温均值在17.8 ℃,最高值为40.9 ℃,最低值为-11.7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风力最大值为8 级,最大风速数值为17 m/s。庞大的降雨量使樟树市内存在很多水体流域,在整体上所有流域的年降雨量均值为1506.6 mm,最大值为1944.3 mm,最小值为987.0 mm,根据多年监测曲线,该市每年的降雨量变化值较大,季度内降雨水体分布极度不平衡,例如该地区某年4 月~6 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45.6%,而9 月~次年2 月仅占全年的27.63%。
1.3 用水情况
樟树市的所有水资源均属于赣江水系,分为多个河道流域,且相互连接,而所有河道流域的总长为263.65 km,水面78456 亩。该市水资源总量为21.16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95亿 m3、地下水资源4.21 亿m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约为3200 m3;全市用水总量3.75 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26210 万m3、工业用水量6700 万m3、生活用水量2960 万m3、生态用水量132 万 m3。樟树市项目区用水情况见表1。
表1 樟树市项目区用水情况
2 节水规划方案分析
2.1 项目施工组织方案
在整体规划方案当中,项目施工组织方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项目施工的基础。樟树市相关单位的项目施工组织方案分为2 个部分。
(1)施工条件配置
①对项目区域进行勘察。勘察目的:获取工程位置资料及对外交通条件、水电供应条件。②根据施工计划,做好材料供应工作。该工程的位置及对外交通条件为:项目区域位于樟树市吴城乡、店下镇、中洲乡及观上镇,赣粤高速公路和沪瑞高速公路从项目区穿过。施工项目需求区域内道路通畅,满足施工材料运输、人员走动要求,施工条件良好[2]。
(2)水电供应条件
①通过区域勘察结果确认,项目范围内存在3 处大型山塘、3 处中小型山塘、1 处中型水库(原有工程),说明区域内的水资源较为丰富,所以在施工用水方面,可以遵循就近取水原则,以水库或山塘水作为施工用水;②因施工范围较大,导致工期较长,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需要借助附近居民生活用水取水设施来满足,例如原有井管设施,通过抽取方式来获得生活用水;③用电方面主要借助附近居民区域,采用搭电方式来满足需求,同时针对生活用电部分,采用发电机来实现供电[3]。
2.2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规划分为3 个部分,即导流施工、主体工程施工方法、施工道路及施工布置。
(1)导流施工
因项目中除水泵站工程以外,其他部分均实现了污水作业,所以方案内容只针对水泵站进行规划。具体来说,针对水泵站的取水口,在其周围建设围堰,以实现挡水、水流规划目的,同时因为水泵站设立于岸堤处,所以围堰设置时需要针对其内外边坡,采用编织袋装土围堰进行封堵,封堵层数为2层,且对内部进行防渗土料回填操作。根据该工程围堰工程测量结果得知,该工程顶宽达2.0 m,迎水面边坡为1∶1.5,背水面边坡为1∶1.0,同时顶部高程按施工水位加1.0m超高确定,考虑泵站水下部分施工范围较小,施工时间较短,本次施工水位按照死水位加0.5 m计。此外,为了满足抽水、抽排需求,在围堰内部设置了抽水设备,且根据计算结果,工程抽、排水量总体较大,但不频繁,因此将选择2 台抽水设备来组成主备模式进行运作。抽水设备参数见表2。
表2 抽水设备参数
(2)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节水方案分为提水泵站工程、管网铺设、设备安装3 个步骤,施工流程为:①土方开挖。针对施工范围内的水池土方进行开挖,形成管网铺设结构,各管网与农田灌溉点连接,由此实现水资源供给;②土方回填。针对已完成的施工结构,将土方回填至坑槽内,随后进行压实,保障各施工结构质量;③混凝土浇筑。先进行混凝土拌和,确认混凝土质量达标之后,进行结构浇筑(钢筋混凝土水池浇筑、水泵房混凝土结构),最后依照指定流程完成施工(施工放样→开挖→拆除→立模→(立筋)→混凝土拌制→运输入仓→振捣→成活→拆模→养护);④砌石作业。选择性能优良的的石料,运输进场后由人工进行砌筑,砌筑需要围绕设计要求先开挖基槽,同时做好垫层、反滤层铺筑工作,随后由低向高进行铺砌、嵌紧、整平操作,最终通过砂料制作砂浆,完成后进行铺浆、勾缝操作即可;⑤管道铺设。依照设计要求,首先需要管道埋于地下0.7 m左右(局部区域可以加深至0.9 m,如果遭遇公路,则埋深需要保持在1.2 m左右),所以要先进行沟槽开挖,开挖依照管道规格,其底部宽度需要大于管径0.2 m、边坡标准为1∶0.5,由此即可进行管道埋设。在管道埋设完毕之后,针对干管末端或较低处进行排水阀门安设,同时针对支管首、末端,分别安装控制阀门、冲洗阀门,针对管道高度较大处则安设排气阀,同时配以阀门井,即针对阀门井设置点进行开挖,宽度不能低于0.4 m,再采用砂性土进行填筑。
地下水源工程来水量分析,主要地点为荷陂库塘枳壳基地、乌溪和溪基地项目区,针对目标地面,设计抗旱井及抗旱井口径。
管井出水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管井出水流量,m3/d;K为渗透系数,m/d,地勘建议值0.43 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稳定水位降落,m;R为影响半径,200 m;r为管井半径, m。
式中:Sθm为土壤含水量;W%为重量%;R为原土重;D为烘干土重;W为水重。
经计算管井出水量计算成果见表3。
(3)施工道路及施工布置
因为该工程约90%以上的地段都处于山区,所以不会对交通造成太多影响,而针对剩余10%与交通公路有一定冲突的地段,在征得当地相关部门的许可下,进行了道路封堵,以免出现安全施工。此外,为了满足工程建设本身的交通需求,针对所有山区地段,进行了临时道路修建工作,过程当中严格遵循因地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经济合理的原则要求,尽可能的降低施工影响。
2.3 方案效益分析
不同于常规的整治方案,樟树市整治面积庞大,无法直接改变其地形,但因为山塘工程具有良好的蓄水功能,利用
表3 管井出水量计算成果表
同时,各管井水泵选型与配电结果见表4。这一点,规划方案提高山塘蓄水能效,随之将其作为供水点,将塘内水体汇集于水利工程当中,满足城市水体供给需求,此举可以替代常规抽水环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对当地原有水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例如在农业灌溉方面,借助先进的微灌技术,对灌溉渠的特色种植产业进行浇灌,满足其水资源需求。此外在生态环境方面,充分且合理的利用山塘,强化水资源供给,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效提高其森林覆盖率,并保护原有植被,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可以对区域内的气候进行调节,有利于地区自然灾害防治。
表4 水泵选型及配电
通过该项目樟树市约90%农田的水资源供给都得到了满足,对原有农田水利浇灌系统进行了优化,同时其供给水资源中有43%属于山塘蓄水,说明当地供水压力减缓,供水量增加,具有良好的节水效益。另外在供水效益得到优化的条件下,当地农业生产的工作强度、经济产出能力也得到了优化,且水体资源得到了良好管控,避免了水体污染等问题,说明其综合效益良好。根据樟树市2018 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表现来看,其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130 亩,受益人口1.3 万人,新增经济作物生产能力75 t、新增经济作物产值570 万元,项目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413 元,同时引进了先进的微灌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条件较低,即无需对农田、荒地进行平整处理,直接就可以投入实际应用,还能有效避免开发初期因作物尚未形成“生物覆盖”效益,消除土壤风蚀、沙化等问题。
3 结语
本文主要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樟树市水利工程项目为例,根据樟树市地形地貌条件,存在部分山塘工程,而山塘具有良好的蓄水功能,但早期水利工程建设并没有利用这一点,导致当地水体供给资源极为不平衡,同时因为该地区的水体资源十分丰富,但其中大部分水体资源都没有被利用,代表地区供水单位工作压力较大,节水效果表现不佳,存在改善必要;为了实现高效节水,且满足农田供水需求,对樟树市节水规划方案进行了分析,分析主要针对项目施工组织方案、主体工程施工方案两个部分开展,介绍了各方案的具体内容、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随后针对整体方案的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案综合效益良好,不但有利于当地节水,还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