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期对设施菜薹商品性和生产周期的影响
2020-06-04蒋明敏朱建明佘旭东
蒋明敏,宋 英,朱建明,佘旭东
(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155)
菜薹是一种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十字花科蔬菜,近年来在苏州地区消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4]。生产者对于菜薹尤其是一些从广东引种的菜薹(原产地称为菜心)的习性还不大了解,不清楚什么季节播种何种熟性的品种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益。例如,常在冬春季节播种早中熟类型品种,抽薹细小而没有商品性,从而造成绝收的严重后果。为此,有必要在当地的生产和气候条件下,研究不同季节播种何种熟性的菜薹更为合适,为生产出合格的菜薹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菜心早熟品种矮脚45天由广东和利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菜心中熟品种苏薹2号由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提供,菜心中迟熟品种油绿702由广州市农业科学院提供,迟熟品种冬薹由苏州市蔬菜研究所提供,来源于易抽薹的苏州青类型小白菜,相较于广东菜心迟心4号的冬性更强。
1.2 试验设计
在2016年8月中旬~2017年7月下旬期间,上述4个品种每个月利用128型穴盘播种育苗。4叶龄时分批定植于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蔬菜基地的832型大棚中,株行距为20 cm×25 cm,每个品种分别定植104株,小区面积5.2 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土壤肥力中等,水肥、植保等日常管理条件一致。
1.3 观测方法
观察记载每个批次的播种期、定植期、始收期和终收期,每个批次任意选取20棵长势正常的植株作为观测对象,只收主薹不收侧薹。主要记载菜薹质量、薹叶质量、薹叶数、薹粗、薹长、叶长、叶柄长、叶宽、叶柄宽等指标,观测标准和方法参照《薹菜和菜薹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1.4 数据处理
计算生产周期和薹叶比,生产周期=终收期-播种期,薹叶比=(菜薹质量-薹叶质量)/薹叶质量。利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期对设施菜薹商品性的影响
产品是否具有商品性关系到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对于以收获主薹为主的菜薹类型来说,主薹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群体的经济产量,而且菜薹细小而不具有商品性[3]。因此,主薹质量也是衡量菜薹产品商品性有无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图1可知,除了冬性较强的迟熟类型冬薹由于高温季节长时间不抽薹而没有获取数据以外,其他熟性材料的主薹质量年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第1个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的播种批次,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的播种批次,秋季的峰相对最高,说明秋季环境更有利于菜薹的发育,夏季由于气温较高不利于菜薹的发育造成主薹质量明显下降,冬春季节气温低早抽薹造成主薹质量最低,这些均说明了温度对于菜薹的发育起决定性作用,与翟志宏等[5]的研究报道一致。在1月中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冬薹(23.2 g)>油绿702(16.1 g)>苏薹2号(13.6 g)>矮脚45天(11.4 g),呈现熟性越早主薹质量越低的趋势,所有材料的主薹质量明显偏低均不具有商品性;在2月下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冬薹(32.4 g)>油绿702(26.5 g)>苏薹2号(17.6 g)>矮脚45天(16.2 g),呈现熟性越早主薹质量越低的趋势,冬薹有商品性,其余材料的主薹质量偏低不具有商品性;3月下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冬薹(41.2 g)>油绿702(34.3 g)>苏薹2号(25.7 g)>矮脚45天(19.6 g),呈现熟性越早主薹质量越低的趋势,冬薹和油绿702有商品性,其余材料的主薹质量偏低不具有商品性;4月下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冬薹(63.5 g)>油绿702(47.7 g)>苏薹2号(29.2 g)>矮脚45天(22.4 g),呈现熟性越早主薹质量越低的趋势,冬薹、油绿702和苏薹2号有商品性,矮脚45天主薹质量偏低不具有商品性;5月下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苏薹2号(48.2 g)>油绿702(38.2 g)>矮脚45天(37.5 g),冬薹长时间不抽薹没有获得数据,此期间油绿702的主薹质量不是最高,而是苏薹2号最高,可能与中迟熟品种的耐热性能有关,全部具有商品性;6月中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苏薹2号(43.6 g)>油绿702(37.5 g)>矮脚45天(34.4 g),冬薹长时间不抽薹没有获得数据,此期间油绿702的主薹质量不是最高,依然是苏薹2号最高,可能与中迟熟品种的耐热性能有关,全部具有商品性;7月下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苏薹2号(40.1 g)>矮脚45天(32.6 g)>油绿702(30.7 g),冬薹长时间不抽薹没有获得数据,此期间油绿702的主薹质量最低,依然是苏薹2号最高,可能与迟熟品种的耐热性能有关,全部具有商品性;8月中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油绿702(47.2 g)>苏薹2号(46.7 g)>矮脚45天(37.5 g),冬薹长时间不抽薹没有获得数据,呈现熟性越早主薹质量越低的趋势,全部具有商品性;9月上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油绿702(56.0 g)>苏薹2号(51.4 g)>矮脚45天(42.2 g),冬薹长时间不抽薹没有获得数据,呈现熟性越早主薹质量越低的趋势,全部具有商品性;10月中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冬薹(76.7 g)>油绿702(36.5 g)>苏薹2号(25.8 g)>矮脚45天(20.3 g),呈现熟性越早主薹质量越低的趋势,冬薹和油绿702有商品性,其余材料的主薹质量偏低不具有商品性;11月中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冬薹(44.6 g)>油绿702(28.7 g)>苏薹2号(24.3 g)>矮脚45天(16.4 g),呈现熟性越早主薹质量越低的趋势,冬薹有商品性,其余材料的主薹质量偏低不具有商品性;12月中旬播种的主薹质量表现为冬薹(19.8 g)>油绿702(18.2 g)>苏薹2号(15.2 g)>矮脚45天(14.0 g),呈现熟性越早主薹质量越低的趋势,所有材料的主薹质量明显偏低没有商品性。
另外,除了主薹质量,还可以通过薹粗等指标来反映菜薹产品是否具有商品性。由表1可知,矮脚45天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的产品具有商品性,苏薹2号在4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的产品具有商品性,油绿702在2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的产品具有商品性,冬薹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和10中旬至11月中旬播种的产品具有商品性。
表1 不同播种期对设施菜薹部分商品性指标的影响
2.2 不同播种期对设施菜薹生产周期的影响
生产周期是关系到菜薹生产成本和菜地利用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熟性菜薹生产周期的年变化如图2所示,除了迟熟品种冬薹由于夏季长时间不抽薹没有获取数据以外,其他熟性材料的生产周期年变化基本上呈现单峰曲线的变化规律。高峰出现在11月中旬的播种批次,低谷出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播种批次,与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有紧密的联系。在1月中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冬薹(70 d)>油绿702(65 d)>苏薹2号(61 d)>矮脚45天(60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10 d,不同类型间相差不大;在2月下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冬薹(65 d)>油绿702(58 d)>苏薹2号(56 d)>矮脚45天(55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10 d,不同类型间相差不大;在3月下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冬薹(58 d)>油绿702(52 d)>苏薹2号(45 d)>矮脚45天(44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14 d,不同类型间相差较大;在4月下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冬薹(65 d)>油绿702(57 d)>苏薹2号(40 d)>矮脚45天(38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27 d,不同类型间相差很大;在5月下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油绿702(58 d)>苏薹2号(50 d)>矮脚45天(45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13 d,不同类型间相差较大;在6月中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油绿702(57 d)>苏薹2号(55 d)>矮脚45天(50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7 d,不同类型间相差较小;在7月下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油绿702(60 d)>苏薹2号(57 d)>矮脚45天(51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9 d,不同类型间相差不大;在8月中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油绿702(59 d)>苏薹2号(56 d)>矮脚45天(53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6 d,不同类型间相差较小;在9月上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油绿702(63 d)>苏薹2号(58 d)>矮脚45天(54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9 d,不同类型间相差不大;在10月中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冬薹(80 d)>油绿702(67 d)>苏薹2号(63 d)>矮脚45天(58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17 d,不同类型间相差很大;在11月中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冬薹(105 d)>油绿702(92 d)>苏薹2号(90 d)>矮脚45天(83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22 d,不同类型间相差很大;在12月中旬播种的生产周期表现为冬薹(92 d)>油绿702(78 d)>苏薹2号(72 d)>矮脚45天(70 d),呈现熟性越早生产周期越短的趋势,极差22 d,不同类型间相差很大。可见,同一播期下不同类型菜薹的生产周期相差有时较大有时较小,生产上还需要结合主薹质量等指标慎重选择,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图1 不同播种期对主薹质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在苏州地区大棚穴盘育苗移栽条件下,菜薹产品要具备基本的商品性和合适的生产周期,2月下旬至4月下旬可以播种与冬薹熟性相似的迟熟类型品种,4月下旬至5月下旬可以播种与油绿702熟性相似的中迟熟类型品种,5月下旬至9月上旬可以播种与苏薹2号熟性相似的中熟类型品种,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可以播种与油绿702熟性相似的中迟熟类型品种,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可以播种与冬薹熟性相似的迟熟类型品种,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所有参试类型品种的商品性欠佳不适合播种。如果需要在11月份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期间播种的话,在没有出现专用品种之前可以暂时用冬性较强的苏州青类型小白菜或者冬性更强的小白菜来生产菜薹产品。
图2 不同播种期对设施菜薹生产周期的影响
高温季节生产上早熟类型品种一般均要求直播[6]。在苏州地区大棚穴盘育苗移栽条件下,建议选用耐热的菜心中熟类型品种,不宜选用早熟类型品种。因为发现早熟类型品种在移栽的条件下更易于早抽薹造成菜薹商品性下降不稳产,不如中熟类型品种表现好。
笔者在春季试验中发现同一天播种的品种,直播的主薹质量要明显大于移栽的,估计穴盘育苗较直播方式更易受低温影响因而早抽薹。因此,直播方式下的适播期应该与穴盘育苗移栽的不一致,还有待进一步试验。
本试验主要目的是探明在苏州地区大棚穴盘育苗移栽条件下,不同月份应该选择何种熟性的菜薹播种更为合适,实际应用到生产上还应该加强各类熟性的优良品种引进及品比试验,从中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的品种为产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