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6-04崔修峰
崔修峰
(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滕州 277500)
儿科收治的主要是儿童,由于儿童身心发育不成熟,比较活泼好动,加上儿童对医院、医生以及打针吃药具有较高的抗拒感,存在较大的用药难度,这也导致护理工作更加复杂,若没有做好患儿的护理可能引起纠纷事件[1]。因此需要注意儿科护理管理,警惕各种风险的出现。风险防范式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类型和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展开相应的干预,从而减少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儿科护理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2]。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不同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146例医院儿科收治患儿,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入选14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3例)。观察组73例患儿中有男孩43例,女孩30例;年龄为2~12岁,平均为(5.3±1.0)岁。对照组73例患儿中有男孩44例,女孩29例;年龄为1~11岁,平均为(5.4±1.1)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①组建风险防范小组:由护士长和2名高级职称护士作为组员,定期开展会议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差错,同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②加强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专业培训工作,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头皮针、插管等基础操作的训练,熟练掌握各种医疗设备和机械的操作方法,同时定期开展讨论和交流的会议,若在护理中发现疑难病例,可以进行查房和集中讨论;③加强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儿科现有管理制度,将患儿护理流程规范编辑成小册子,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严格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交接班时尽可能交代清楚患儿的情况以及药品使用情况,及时补充用完的药品;落实责任制度,根据患儿的分级情况开展护理工作;实施弹性排班,排班时需要考虑护理人员的家庭状况和精神状况,避免过劳工作引起的护理差错;④护理差错处理与总结:需要对出现差错的患儿和家属进行道歉并商讨解决的措施,取得患儿和家属的谅解,避免进一步酿成冲突与纠纷事故;同时每周定期总结护理差错事件,并上报管理部门,并在每个月召开的会议上对差错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并对发生原因进行整改,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家长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2.2 两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3 讨 论
不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无法表达自身的感受,加上部分家长过于担心患儿的病情,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影响医院正常工作[3]。因此,如何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是目前儿科护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4]。风险防范式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辨别与规避,从而降低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消除安全隐患[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主要是采取了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首先组建相应的护理小组,并明确组员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提高护理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同时需要开展相应的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以及设备操作技能,医院也要不断的完善儿科护理管理制度,对护理过程中的各种流程与操作进行细化,采取弹性排班的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儿科护理中的各种差错,确保患儿的健康安全。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应用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家长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儿科收治的主要是儿童,由于儿童身心发育不成熟,比较活泼好动,加上儿童对医院、医生以及打针吃药具有较高的抗拒感,存在较大的用药难度,这也导致护理工作更加复杂,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