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人抽药装置在手术室预防职业暴露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4朱芸倩
朱芸倩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广西 南宁 530000)
预防针刺伤,防止职业暴露伤害在医院的治疗护理工作中一直是永恒的话题。赵红英[1]的调查显示:200名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6%,其中14%是刀切割伤14%,而针刺伤占比66%,最后16%为清理器械或注射等刺伤。因为手术配合中接触锐利器械频率高,手术室护士较其他科室的护士在手术配合中使用锐利器械频率高,所以对针刺伤的担心率是最高的。而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常常会出现一项特殊操作:双人协作抽取药液法。当手术台上需要使用无菌药液对病人进行相关治疗或局部冲洗时,需要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配合完成无菌药液的抽吸,而在实践当中此项操作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远远大于单人操作,因此我们设计了一款“双人抽药装置”并应用与临床,有效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率,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回顾性统计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实施常规双人抽药装置操作1008例/次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实施自制双人抽药装置操作1120例/次作为观察组。其中参与实施的护士是我院手术室工作的21名护士,其中男性4人,女性17人,年龄22-45岁(30.76±5.94)。
1.2 方法
自制双人抽药装置,包括置药盘和手柄两大部分组成,使用时将两人需要抽取的药瓶分别放在置药盘上,巡回护士持手柄递给洗手护士进行药液的抽吸,改变了原来徒手抽取药液的方式,有效避免双人同时操作时,一方徒手握持针剂瓶可能造成的针刺伤的发生;同时手柄采用防滑材料,弯曲设计可达到省力的效果。另一方面,该置药盘主要分为三块,分别设计了几种不同规格的槽口,可供放置不同大小的药瓶,同时这三块可拆卸,拆卸下来便于清洗,更方便卫生。该置药盘及可拆卸块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制备,耐酸耐碱,避免化学腐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双人抽药装置针刺伤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集的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的发生率为0.8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发生率0%(P<0.05),见表1。
表1 两种抽药方式针刺伤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职业暴露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锐器伤,而针刺伤是最常见的。有资料显示[2-3],从事卫生行业的从业人员中,每年大约有60~80万人的皮肤受伤或被刺伤,其中最主要的受害群体是护理人员。由于急危重患者数量多且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治疗以及护理干预的措施较多等,护理人员与锐器相关的操作较多,出现职业暴露的危险也随之升高[4-6]。而手术室护士长期需要与大量锐器等高危物品频繁接触,使得手术室护士成为医院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常常会进行一项特殊操作:双人协作抽取药液法。当手术台上需要使用无菌药液对病人进行相关治疗或局部冲洗时,需要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配合完成无菌药液的抽吸。它是由2个人同时进行共同完成的一项操作,而锋利的针尖和狭小的针剂口径两两相对时的瞬间动作,是由两个不同个体来完成的,也就是两个大脑分别指挥不同个体的手来完成同一个连续的、存在针刺伤隐患的操作,主观上会存在双人思维不同步、行为不同步的情况。客观上来说突发的病情变化、周围环境的紧迫感会对护士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与他人的同步协调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在进行双人协助抽药时可能发生的直接的反应就是针刺伤。
本研究表明实施自制的双人抽药可以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率,虽然数值看起来不高,但是针刺伤后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对于个人来说却是100%,严重者可直接影响工作及家庭生活的稳定。我们通过反复实践设计制作的这种“双人抽药装置”,包括置药盘和手柄两大部分组成,置药盘呈蜂巢状可放置3种规格的玻璃安瓿,手柄呈120°。使用时,将玻璃安瓿放置于药盘的蜂巢内,巡回护士持手柄递给洗手护士进行药液的抽吸,改变了原来徒手抽取药液的方式,避免了直接接触造成的针刺伤隐患,同时,手柄的弯曲设计,防滑,省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研发及应用降低了该项操作针刺伤的发生率,有效避免了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