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分析
2020-06-04许光霞
许光霞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重型精神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患者治疗依从性很差,这就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临床上传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是给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阳性症状,但是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甚至会加重患者的认知障碍。基于此,文章分析研究了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0例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39.42±4.42)岁,平均病程为(1.46±1.31)年;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39.50±4.11)岁,平均病程为(1.40±1.3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入院前2个月内未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严重心、肺、肾功能疾病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不愿参与此次研究患者。本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6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研究组采用12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为:所有患者均采用醒脉通IV型电痉挛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先仔细检查仪器,并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耐受程度调节好治疗的电量。治疗初期1次/d,连续治疗3d,此后改为1次/2d,周六和周日不治疗。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然后按照2.0~3.0mg/kg给予患者推注丙泊酚,待患者不再出现睫毛反射时,眼球固定,同时给予所有患者纯氧面罩气囊人工呼吸,直至患者四肢肌束发生震颤才停止,然后给予通电治疗,通电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对相关参数进行设定,通电时间为3~5s。通电结束后,及时给予患者面罩气囊,并且加压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和RBANS评分。其中,PANSS包括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Kappa值大于0.85;RBANS量表的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
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PANSS评分(,分)
表1 PANSS评分(,分)
组别 例数 阳性量表 阴性量表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20.69±5.2716.65±5.1420.88±6.3414.45±6.03研究组 45 20.10±5.30 10.61±5.9319.92±6.67 8.51±4.34 t 0.076 2.113 0.685 2.372 P>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前后的RBANS评分
两组治疗前即可记忆、语言、注意力和延迟回忆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RBANS评分(,分)
表2 RBANS评分(,分)
组别 例数 即刻记忆 语言 注意力 延迟回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23.46±7.36 32.12±5.96 22.63±5.02 27.40±5.17 36.88±9.86 45.21±9.78 28.01±6.65 36.05±4.41研究组 45 23.67±6.88 39.44±6.58 22.42±4.98 33.01±7.62 38.86±9.90 58.36±10.01 27.98±6.64 44.03±5.58 t 0.632 2.886 1.221 3.185 1.228 8.665 0.421 2.65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常用方法是给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大部分患者症状,但是对于有的患者效果并不理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是基于电休克方法的基础上,让患者处于麻醉的状态下进行治疗,同时辅以人工呼吸,保证患者的脑供氧不短缺、不抽搐,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感。
本研究结果表明,6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12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均可以不同程度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且12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以显著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且12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较6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