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下床活动联合针刺足三里护理手段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0-06-04廖大妹
廖大妹
(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妇科,广东 汕头 515144)
中医医学认为,经常按摩或刺激足三里穴等保健穴位,有助于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而且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经通络、疏风祛湿、扶正祛邪的作用[1]。本研究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探讨早期下床活动联合针刺足三里治疗对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的行结肠癌根治,60例结肠癌行根治术后,根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常规组)30例和联合护理组(联合组)30例,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1±20.3岁,平均手术时间3.2±0.2 h。联合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3±20.0岁,平均手术时间3.1±0.2 h。两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及平均手术时间相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结肠癌根治手术治疗均由同一手术组医生完成,常规组术后进行无疼痛管理计划,疼痛发作时给予镇痛剂,术后 24 小时卧床,患者根据自我意愿活动,鼓励尽早下床,并术后遵医嘱给予促胃肠蠕动药。联合组采用早期下床活动联合针刺足三里进行护理,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小时评估患者病情允许后,嘱患者双手搭在护士双肩站立,再次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若无不适,妥善固定好各个引流管,协助患者走动,每天至少步行 2 次,每次至少 5 米。针刺足三里[2]:加用电针刺激足三里,具体如下:术后第1天,取穴足三里,常规消毒,毫针常规刺入,得气后将电针仪输出线夹持在毫针体上,调至连续波,可根据患者耐受度进行调试。留针30 min。
1.3 指标分析
记录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三天胃液引流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 分表示疼痛程度从无痛到剧痛,分数升高疼痛加重,比较术后当天、3、5 天VAS评分。
1.4 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显著缩短,且胃液引流量也减少(P<0.01)。
2.2 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术后当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护理治疗后VAS评分均不同程度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天)术后排便时间(天)胃液引流量(ml)常规组 30 4.8±0.8 6.3±1.2 182.4±50.2联合组 30 3.1±0.5 4.5±0.8 101.5±33.6 t 9.870 6.836 7.335 P<0.001 <0.001 <0.001
表2 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1。
常规组 30 5.3±0.8 4.1±0.7**3.2±0.6**2.5±0.4**联合组 30 5.1±0.7 3.2±0.5**2.0±0.3**1.1±0.2**t 1.031 5.730 9.798 17.15 P 0.307 <0.001 <0.001 <0.001
3 讨 论
由于创伤、疼痛、麻醉等因素,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生命体征的波动,特别是老年患者,会很大程度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及生活质量。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的主要措施,茹丽娜[3]招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 120 例患者,分三个不同时间点进行下床活动护理,发现下床活动时间越早(术后24小时),胃肠功能恢复更佳,并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尿潴留的发生。本研究招募6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探讨早期下床活动联合针刺足三里治疗对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显著缩短,且胃液引流量也减少。术后当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护理治疗后VAS评分均不同程度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更高。
早期下床活动可以避免气道死腔出现,从而促进通气的恢复,也可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预防卧床时间长可导致患者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形成局部肿胀压力性溃疡[4]。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下床活动联合针刺足三里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且消除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