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喇叭振动问题分析
2020-06-04方丽琴陈倍彬
方丽琴,刘 行,陈倍彬,李 溪,高 茹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奔腾开发院,吉林 长春 130012)
1 问题来源
车型A按动方向盘气囊模块使喇叭鸣叫时,发觉车辆方向盘、油门踏板及换挡机构一起振动,影响舒适性。
2 问题分析
车型A有高低音双喇叭,低音喇叭为420Hz,高音喇叭为530Hz。喇叭振动可通过2种方式传递到车身内,一个是空气传播,另外一个是通过车身零件逐级传递,见图1。
图1 喇叭振动传递方式
可能影响传递的途径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考虑。
1)前进气格栅影响
对比进气格栅拆除及不拆除两种情况,分别在前排座位测试噪声,在喇叭支架处、驾驶员侧及非驾驶员侧地板测试振动。从以下测试结果 (图2~图4)看,在拆除进气格栅后振动及噪声并未减少,说明跟进气格栅无关。
2)车身敏感度
通过分别测试在不同位置的声振耦合和结构噪声传递函数曲线,如图5、图6所示,在420Hz和530Hz时没有出现峰值。由此判定车身敏感度不存在问题,可以接受。
3)喇叭支架模态分析
通过测试,喇叭支架在喇叭发声频率处响应明显 (图7),需要加强强度,避免在发声频率处的共振。
4)喇叭固定金属板模态分析
通过测试,喇叭固定金属板在喇叭发声频率处响应明显(图8),需要加强强度,避免在发声频率处的共振。
图2 前排座位人耳处振动传递函数曲线
图3 喇叭支架处振动传递函数曲线
图4 驾驶员侧及非驾驶员侧地板振动传递函数曲线
图5 声振耦合函数曲线
图6 结构噪声传递函数曲线
图7 喇叭支架处噪声传递函数曲线
图8 喇叭固定金属板处噪声传递函数曲线
5)零件结构传递测试
通过阻断喇叭支架与车身的连接进行对比测试,结果显示至少有10dB振动的减少。具体见图9。
图9 阻断喇叭支架与车身连接的噪声传递函数对比曲线
3 问题方案
1)针对喇叭支架模态分析问题,通过更改喇叭支架,增加加强筋改变支架强度,避免共振,见图10。
图10 喇叭支架增加加强筋
2)针对喇叭固定金属板模态分析问题,通过更改喇叭固定金属板形状及增加金属板与横梁的焊点,加强金属板的强度,避免共振,见图11。
3)针对零件结构传递测试问题,在喇叭支架与喇叭固定之间增加防震用的橡胶垫,减弱振动的传递,见图12。
实车模拟橡胶垫的方案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振动量有25%~50%的减少,见图13。
4)永久措施及实施计划
根据分析结构对喇叭支架进行了更改,并且增加了橡胶衬垫及螺栓衬套,但是在车间试装时发现橡胶衬垫及螺栓衬套生产线很难装配,装配时间超出要求,方案无法实施,因此安装方案及减震方案均需要更改,重新分析。图14是装置图。
图11 更改喇叭固定金属板形状及增加金属板与横梁的焊点
图12 增加防震橡胶垫
原方案喇叭振动方向与喇叭固定的金属板与横梁固定方向一致,金属板与横梁固定是通过焊点连接,存在固定不牢靠的现象。当喇叭沿此方向振动时会带动金属板一同振动,所以更改喇叭振动方向为Y向,避免此问题。
同时,由于喇叭是固定在金属板上的,喇叭发声振动时带动金属板一同振动,导致振动能够传递出去,新方案考虑直接在横梁上焊接一个小的支架,喇叭直接固定在该支架上,避免与金属板一同振动。更改前后方案对比如图15所示。
更改后的方案,通过实车装配确认,既解决了生产节拍问题,也降低了振动传递问题,可以实施。经过验证:实车确认功能正常,装配性无问题,不影响成本、法规、零件性能。
图13 增加防震橡胶垫前后振动传递函数对比曲线
图14 喇叭装置图
4 结论
方案分析需考虑生产的装配性,需要在零件开发阶段在生产线进行装配分析。同时对于喇叭的安装位置及方向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喇叭安装在容易引起共振或质量较轻的零件上,尽量将喇叭直接固定在横梁或纵梁上,这样可有效避免共振现象。
图15 喇叭固定方式前后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