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020-06-03牛彦琴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问题

牛彦琴

【摘 要】作文是不少小学生都感到困难的内容,在农村小学中尤其如此。本文首先从兴趣不足、缺乏真情实感和价值取向这几个方面出发,简要分析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探讨了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84-02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一大重难点,许多农村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无话可说,甚至对作文产生一种排斥感和抗拒感。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提高写作水平成了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因此,探究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就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有的学生一开始写作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感觉无话可写,不知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作文。据相关调查显示,有大约40%的农村小学生都对教师所出的作文题目不感兴趣,还有33%的学生对写作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写不好作文。这种情况下,学生普遍呈现出写作热情不足,甚至害怕写作的现象,真正能从写作中获得享受的学生屈指可数,导致教学效果不佳[1]。

(二)作文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训练,却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并未将写作与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联系起来。写作应当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融入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脱离了这一点,小学生的作文就会存在假、大、空的问题,或是虚张声势,或是浅薄无味,没有做到“说真话”和“写真事”,甚至为了敷衍了事而刻意编造,停留在空喊口号的层面。这是由于学生不重视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未能将写作素材很好地提炼出来,造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三)缺乏价值取向和明确认知

关于为什么要写作、在作文中如何表露自己的心声以及怎样真实地体现社会生活与自己的价值观念,很多学生都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一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足,对于周遭的事件不感兴趣,认为只要和自己无关,就没必要重视。即便是看到或听到了各种新闻、奇事,也不会深入思考和探究。这部分学生对他人及社会都漠不关心,对于生活的质量及生命的高度也鲜少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习惯于听从教师和家长,习惯人云亦云,逐渐失去了独立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感。若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状况,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则很难得到提升。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具体实施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消其畏惧感

兴趣是学生学习作文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当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积极自主地投入其中,不再畏惧作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写作档案,将学生的写作实况以及进步情形全面记录,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2]。具体而言,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构建基础情况档案、立志达标档案、優秀作文档案以及师生同题作文档案。其中,基础情况档案的内容就是记录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态度、长处与劣势等。立志达标档案就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一个目标,让自己实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由教师进行评价和颁奖,如此便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进步。优秀作文档案包含了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如日记、段落、佳句等,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和学习。师生同题作文档案即是由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总体而言,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才可实现教学质效的提高,令学生不再害怕写作。

(二)让学生联系生活,把真实情感融入作文

表达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而写作便是表达的延伸形式,可以让人获得倾诉的愉悦感。从新课标的内容可以看出,写作教学需要贴近生活,让学生知道应该从何下笔,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身边真实的人、事、物,进而在作文中传递自己的真情实感[3]。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由自在地发挥,让其精神变得更加丰盈,鼓励学生多说真话,多写真事,确保学生能在写作时做到不虚伪、不作假。教师可让学生定期写日记,采用日记的形式把平时的生活点滴记录下来,展现出原汁原味的生活本色。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可从自己周围的人、事、物着手,描写种瓜、赶集、收割庄稼、观察植物、喂养家禽等各种各样的事件,使其成为生活的参与者和记录者,做到有话可讲、有情可抒。另外,教师还应减少命题作文的练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拟题,跳脱出以往的命题束缚,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意和个性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令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回归到生活中,帮助学生找回本真。

(三)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树立社会责任感

写作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开展写作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与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文化道德水平。俗话说:“文如其人”,在写作时学生应当融入自己的人格与思想,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不可无病呻吟。教师需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不断提升自我,充分尊重生命,并感受文学家、艺术家们在作品中传达的精神。基于此,令学生学会诗意地表达自我感受,以写作彰显对生活的热爱,树立责任意识,并逐步提高修养及生命质量。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综合化的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走入生活与社会中,切实体会到人性、人权及人格的重要性,领悟人世间的真善美。然后借此启发学生,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引导学生不仅对自己负责,同时也对生命负责,达到更高一层的写作境界。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小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兴趣不足、存在畏难情绪以及作文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和明确认知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消其畏惧感,让学生联系生活把真实情感融入作文,同时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树立社会责任感,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云,孙佰芳.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

[2]王东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16).

[3]王广智.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19(15).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问题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