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2020-06-03黄青花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欣赏审美美术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而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既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审美能力,使其学会欣赏作品,发现创作灵感。又需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创作过程,提升美术创作能力,从而展现美術创作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创作;兴趣;审美;欣赏;美术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79-02

小学美术教育,是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培养美术创作能力的关键课程。尽管大多数小学生对美术课程兴趣高涨,但常见的填鸭式教学抑制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导致其美术创作大多处于模仿阶段。因此,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务必要引起重视。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兴趣的支撑。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其美术创作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教学过程中,在情境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快乐创作,从中发现美术创作的乐趣[1]。

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是美术创作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情境的展示过程中,学生要参与全过程,发挥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二是情境的创设必须体现互动环节,或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该多沟通交流,互帮互学互进;三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找到美术创作中的不足与差距,为以后的“扬长补短”奠定基础。

如关于《各种形状的鱼》的教学,笔者制作“鱼的世界”视频,让学生欣赏鱼的世界,在观赏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各种各样的鱼的轮廓图;接着,采取分组比赛,看看哪组画的鱼又快又多又美;最后,各小组派出一名成员点评其他小组作品,说出其中的优点、不足以及如何改进。这样,学生就需要认真观看视频,发现鱼的形状,掌握鱼的轮廓,然后才会进行创作。而学生的创作激情一旦被点燃,爆发力是无穷的,各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想办法、出点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使课堂耳目一新,尽管学生的作品还很稚嫩,但这是小学美术创作的一个必经过程。

二、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美术创作能力的基础,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是不一样的,同样让学生对同一物体进行美术创作,他们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不一样的。各个小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受到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不同,接受的社会教育差别也很大,因此,个性状况也差别很大。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要从善于学生个性出发,遵循学生个性发展,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有人说过,“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从小在心中树立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的观念与标准,从而为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样标[2]。

如关于“画太阳”的教学,大多学生喜欢欢快明亮的色彩,且主观意识浓厚,往往不受老师教育的限制,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五花八门。为此,笔者先示范画太阳,学生观察并思考老师的作品“美在何处”;接着,笔者画了各种各样的太阳,每个太阳的特点各不相同,有像公公的,有像婆婆的,有像小姑娘的,有像小伙子的,这是拟人化太阳的画法;笔者还从四季出发,画了春夏秋冬的太阳,春天的太阳暖烘烘的,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秋天的太阳金黄黄的,冬天的太阳冷冰冰的等。通过不同画法的演示,加上教育和引导,赋予了太阳的不同的美的标准,使学生在心中树立一个审美的标杆,明白原来“美的形式是多样的,美的内容是丰富的”,审美能力也是可以提升的。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学生也创作了不同的太阳作品,他们画的太阳光芒的线条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因为学生个性不同,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不同,创作结果也各不相同。

三、学会欣赏作品,发现创作灵感

美术创作是认识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修正美术作品的过程,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来源于一定的创作灵感,而创作灵感常常需要从不断认识不同的美术作品、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并不断修正自己的作品中得来。因此,小学美术欣赏课显得格外重要,美术欣赏课并不是简单地看、模仿,而是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审美能力,对他们将来的美术创作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从而激发起创作的欲望与信心。美术欣赏课也常常使学生发现作品创作的技巧与方法,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为自己美术创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3]。

美术欣赏课的开展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要选择那些形象的美术作品,并符合小学生的审美特点和审美情趣;二要对欣赏课的把控上要切合时间节点,如六一儿童节可以选择去美术馆、博物馆等地方参观,国庆节可以到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当地举行的国庆绘画展览参观,等等。同时,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与困惑,在讨论中激发创作灵感,拓展审美视野,陶冶审美情操,获得创作成长。

如六一节,笔者曾让学生欣赏齐白石的《群虾图》《群虾图》是齐白石大师留给我们的一幅水墨国宝,笔者制作了课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赏这幅图,寻找它的美。学生讨论环节,笔者问学生:“群虾图美在何处?”有的学生说这些虾活灵活现,犹如真的一般;有的学生说虾的线条特别流畅,没有矫揉造作之感;有的学生说这些群虾的姿势各不相同,又交互辉映,有的觅食,有的游玩,有些还相互叠加……笔者又提问“群虾图的创作过程中,齐老不仅把虾在水中的姿势观察得非常细致,而且倾注了很多感情,不愧为国宝,那我们创作群虾时应注意些什么呢?”其实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激发创作灵感的过程,因此,美术欣赏课不能仅仅是欣赏,更不能浅尝辄止,而要深入学生心中,挖掘各种资源,唯有这样,小学美术的艺术魅力才能真正彰显出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课是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提升的关键课程,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创设情境、激发创作兴趣,还要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审美能力,使其学会欣赏作品,发现创作灵感。同时教师更要全方位育人,多途径培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美术创作的种子,使其逐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章超叶.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

[2]王维.给儿童的美术创作插上想象的翅膀[J].小学教学参考,2014(6).

[3]岳聪宴.小学美术创作形式多样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

【作者简介】

黄青花(1986~),女,汉族,福建省三明市人,本科,一级教师职称,主要从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欣赏审美美术
美术篇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