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020-06-03邢应贵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培养初中语文

邢应贵

【摘 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阅读依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所以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就要根据阅读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与理解能力,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48-02

进入初中阶段,语文课文的难度加深,所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这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而是否能理解或者消化它们,则取决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具体阅读内容的特点,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实现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

一、加强诵读指导,把握文章重点

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清楚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重点、细节以及中心思想,这是对初中生最基本的要求,大部分阅读理解题目所考察的也无非是这几点。但是,很多初中生在阅读时囫囵吞枣,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导致在读过几遍之后对文章内容依旧很陌生,说不清文章的大致内容。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加强诵读指导,争取利用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快速掌握阅读内容,为接下来的深入分析打开良好开端。

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设置了一些问题,如:这篇课文讲了哪些故事?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了任务的驱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明显提高。而在阅读结束后,笔者让学生对以上问题作出解答,之后再从细节方面考察学生,提问学生:“鲁迅对清国留学生是什么态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因为这个问题学生之前没有注意过,所以在回答时显得有些困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技巧,如在阅读之前先为自己设置问题或目标,并在阅读过程中用笔标出细节和重点等等。

二、课堂巧妙设疑,提高分析能力

分析课文是指对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和特点、人物、情节以及中心思想进行解读和分析,这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但是,阅读分析能力取决于一个人的阅读经验、文学素养和艺术观念,而在这些方面初中生尚不成熟,这就导致学生在分析文章时无法做到深刻和全面。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不妨采取设疑引思的策略,也就是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目标,为学生设置难度适中并且具有一定规律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课文。从而让学生逐渐掌握文章分析的技巧,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1]。

如在学习《社戏》一课时,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笔者便提问道:“大家觉得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这时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如短篇小说、叙事散文等。于是接着提问:“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作者采取了哪些表达方式?”学生给出描写、抒情、议论等答案,接着笔者又让学生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可设置一系列递进式问题,如作者看戏经历了哪些曲折?豆是普通的豆,戏让人昏昏欲睡,那么作者为什么还对这两者加以褒扬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由浅及深地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使其逐步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进步。

三、组织合作探究,促进能力提升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要让学生深入阅读分析的实践过程。但是,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很多教师习惯主导学生的想法和行为,并且将课文分析、鉴赏、总结等任务一手承包。这虽然保证了课堂进度,但却侵夺了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抑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课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一方面可以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其切身体验分析和评鉴文章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对课文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课堂质量。

如在学习《白杨礼赞》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合作探究,首先为学生布置如下任务:

(1)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对白杨的赞美之情的。

(2)作者说白杨树“普通”又“不平凡”,你如何理解这句看似矛盾的话……

然后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探究,而后再提问:“如果你是出题老师,根据这篇课文你会设置什么样的题目?”各组学生从更丰富的角度来分析课文,笔者还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各组学生相互出题、相互考察。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与理解能力。

四、鼓励课外阅读,丰富阅读积累

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阅读量。如果学生的阅读量過少,阅读范围过于狭隘,那么他们在接触文学作品时自然会有强烈的陌生感。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就是给学生开辟一条追寻知识和真理的道路。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拓展,鼓励学生丰富课外阅读[2]。

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并且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不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如在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后,学生对课文独特的表达形式感到惊奇,并对作者产生兴趣,于是笔者便给学生推荐阿来的作品《尘埃落定》《格萨尔王》等。而在学习《周亚夫军细柳》一课时,学生被精彩的历史故事所吸引,于是笔者又给学生推荐《史记》。除此之外,也可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探讨读书感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保证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持续进步。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学情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和分析文章的技巧,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倡.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J].甘肃教育,2018(20).

[2]庄春华.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培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