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0-06-03胡云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布图荒漠化基础知识

胡云

【摘 要】地理学科的地图教学非常重要。地图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地图的观察和分析中得到验证,通过对地图的研究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有重要帮助。本文主要对地图教学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识图析图能力的提高、模型化思维的形成、探究能力的增强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地图教学;地理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07-02

地图教学是指通过各种类型的地图达成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地理教学高效进行。地理知识中存在许多抽象化理论需要结合地图进行理解,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具有一系列重要性。在地理教學中推行地图教学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以“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为研究对象进行简要分析。

一、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地图教学中往往包括了世界各地的自然状况和经济社会条件等知识,学生通过对地图进行观察和分析,能够从中掌握许多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1]。总之,地图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理基础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在地图中得到验证,或通过地图的合理运用帮助理解基础知识。因此,地图教学可以很好地促进地理学科教学。

如在学习气候相关知识时,除了普通的世界地图外,往往还需要用到气候分布图、特定区域的降水分布图、地形地势图等。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对气候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常常包括地形、地势、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降水情况等因素。以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东岸)形成的原因为例,由温带季风气候所在的亚欧大陆东岸的海陆位置可知,它形成在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中,这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从西部向北伸进,东南季风从北太平洋副高压散发出来,会带来大量的降水;冬季又受到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极地大陆气团盛行,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风和东南风,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气候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因此,地图教学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意义重大。

二、能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

地图的认识和分析是地理学科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地图教学中,读图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地图的比例尺、标注、方向等)、图文结合的问题探究(由已知分析未知)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直接影响部分地理问题的探究,掌握了这项技能便能够掌握更为简易方便的解答方法,对地理学科思维的形成也有重要帮助。因此,地图教学对学生地理学科专业技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要想在实际地理学习中应用地图,就必须先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首先是地图本身的定义及性质和特征。学生要掌握地图的定义,即地图是按照一定规律,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条件进行概括并应用一定的地图符号反映在平面上的模型。与此同时,还要掌握地图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其次,地图的识记。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地图识记的教学,这一部分学习主要就是专项性地提高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如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对“方向”这一要素进行判断,可以选取有指向标的地图、有经纬网的地图以及没有其他标记的地图,再由学生对地图的方向进行判断,这种自主研究的方式对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三、能锻炼学生的模型化思维

地图是一种图形模型,进行地图教学有利于学生模型化和形象化思维的形成。在地理中,地图的种类繁多,包括政治区域图、地形地势图、气候分布图等,这些图能够反映一定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经济条件等状况,学生多方面了解区域状况对其模型化思维的形成有重要帮助,这些模型能为学生模型化思维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在地理学习中,记忆一些常用的地图模型是必要的,如中国行政区划图、主要山脉分布图、世界板块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与等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等。以中国的干湿地区与等降水量分布图为例,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包括200毫米、400毫米、9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的划分线等。学生完整地记忆了以上知识点,在分析一些题目时就不至于手忙脚乱。如在地理题目中常见某一特定区域的降水量分布差值、最大值、最小值及其产生的原因等问题,学生就可以熟练运用自己记忆的降水量分布图分析题目,这就是一种模型化思维,即学生通过头脑中记忆的地图模型将其代入题目,作出正确地解答。

四、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在地图教学中往往存在很多需要运用地理思维和想象思维的问题,如多类型的地图和一定区域不同内容、条件、状况的重合问题等,学生通过读图、识图能够实现对特定地理问题的解答。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设计以图文结合为基础、以师生共同探究为方式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讨论,在讨论中获取新知识,产生新见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2]。

在探究“荒漠化的防治”时,学生需要做到“图文结合”的原则,即将地图与理论结合起来理解。教师在本课学习前可以为学生展示世界目前的生态破坏图、中国环境问题分布图等,让学生了解目前荒漠化防治迫在眉睫。在分析荒漠化成因时,教师要对学生做出有效引导,荒漠化的成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学生可以通过世界荒漠化景观图了解到这是一个世界性灾难,还可以通过分析我国的地形分布图、降水量线及干湿地区划分得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因此,地图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分析地图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能够让学生在地图中产生新疑惑、提出新问题、掌握新知识,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促进学生模型化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因此,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开展势在必行,其对学生的引导和发展作用明显,对地理教学的高效教学也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何晓丹.浅谈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J].中学课程资源,2019(8).

[2]孟凡旺.研析新课改下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

猜你喜欢

分布图荒漠化基础知识
中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
中国癌症分布图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人生真相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