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关于高中经济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06-03段士慧
段士慧
【摘 要】自2004年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开始使用专题史体例的教材。这样的教材编排直至2017年,最新一次课改虽然改为中外历史纲要的通史体例,但必修的教材依然延用了专题史的编写方式,这足以说明,专题史的教材呈现方式对高中生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经济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77-02
在一线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反映在三部分的专题史中,经济史是最难讲授和学习的专题。那么如何在经济史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呢?
一、经济史教学存在的困难
首先,经济史内容中有关经济学的专业概念较多,这是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痛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在初中历史的学习还是生活中,让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知识都多以政治史为主,而经济史中的概念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学生难有直观的经验和感受[1]。其次,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经济史中许多問题的产生和解决都与政治史内容息息相关,因此经济史的学习,要求对学生以往政治史的掌握程度较高,特别是考查学生横向联系的能力。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及思路分析
导入新课:1840年,已值暮年的晚清适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在政治上的体现是社会矛盾之变,革命任务之变,在经济上的体现则是引发了经济结构的一系列变动……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话语,联系近代中国时代背景,将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变局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建立起政治史与经济史的联系。
(一)解读课题
“近代”含义?“经济结构”的含义?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主要指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等,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为例,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二)导学案预习情况检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知识架构。
(三)新课推进
变动表现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史料研习}(史料略)
{学生活动}概括:外商企业在华设厂的特点有哪些?设厂开始早;鸦片战争后发展迅速;外商企业资本充足;设厂以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为主……设计意图:该部分内容是教材的补充内容,形式上很重要、理解难度不高,只需让学生概括教师精选的材料即可。
变动表现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史料研习}洋布,洋袜,洋巾入中国,使女红失业……农民弃农而事桑茶者增加……学生活动}从材料中能够提取到怎样的历史信息?由于外国棉纺织品的涌入,使中国手工业者破产;由于外商大量收购农副产品,使农民多种植桑茶。
结论: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耕织分离和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学生活动}讨论: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沉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评价,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唯物史观的素养。
变动表现三:洋务运动。
{乡土教学}洋务运动在吉林,了解吉林机器局的发展史,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吉林机器局旧址位于今天吉林市昌邑区东局子街,它始建于1881年,由光绪帝亲自奏准并任命钦差大臣吴大澄在吉林市松花江北岸建造吉林机器局。修建初衷是为了供应黑吉两省的武器弹药,以抵御沙俄的侵略威胁。清政府十分重视吉林机器局的建设,平均每年投入10万两白银作为常年经费。机器局共分三部分:公务房、厂房以及专门用于培养相关技术人员的新式学堂——表正书院……在人员上,大多工匠都是来自有机器生产经验的天津和宁波机器局,而机器均由欧美进口……
设计意图:通过乡土资源的利用,使学生了解家乡,增强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认同感;落实家国情怀教育。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评价洋务运动(略)
设计意图:史料的适时适量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结论性的知识,更加有助于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养成。
变动表现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历史短剧}通过《朱其昂力排众议办机器磨坊》探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通过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概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演出历史短剧,使学生更加真切感受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艰难;通过历史地图的展示和分析,培养时空观念。
(四)小结
本节课围绕“变动”一词,学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生的一系列变动。这种变动和转型不是中国的主动选择和自我更新。被动迎合的结果只会让新生的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之初,就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经济的双重压榨下,没能有健康良好的环境来发展[2]。历史的教训再次告诫我们:智者因时而变,知者因势而制。放眼当下,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第41个年头。十九大召开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改革永远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3]。
经济史中的经济学概念要单独给学生解释,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自己真正理解且以当前阶段学生认知水平能够理解的方式讲授;当涉及与本节课经济现象相关的政治史内容时,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环节帮助学生找到与政治史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填空、对比等。最后,历史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好每一个经济史中的基本知识,更要尽最大的努力悉心搜集相关材料,使得经济史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觉得经济史就在身边,经济史很有趣,经济史很有用。这才是历史课的真正意义,也是一堂课的亮点之处。
【参考文献】
[1]魏常琦.高中经济史教学的多种方法[J].中学课程资源,2018(9).
[2]彭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经济史教学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阳洁,胡芳.浅谈高中经济史教学中教法上的变与常——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教学设计为例[J].文教资料,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