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魅力辅导员基于心理学角度的学生管理

2020-06-03李瞻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心理学辅导员

【摘 要】辅导员是辅导工作人员的简称,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就是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就业辅导工作、党团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开展工作。魅力辅导员要基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心理情感、学习情况产生综合影响,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分析现阶段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入手,明确了魅力辅导员从心理学角度开展学生管理的意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心理学;辅导员;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25-02

辅导员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进入高校这一完全陌生的环境,在生活和思想等诸多方面尚不够成熟,辅导员是与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最密切的教育人员。通过对学生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生活情况的了解,辅导员工作能够对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起到引导作用,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辅导员在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其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亲和力的教育辅导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

一、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现阶段,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生活前,并未离开过原生家庭,进入高校是学生首次以独立的个体身份投入集体生活,加之很多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面对集体生活显得更加陌生,甚至不知所措。

(一)无法适应学习生活

高校学生面对的学习环境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环境,高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空间,这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考验,能否做好自我学习的规划、具备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业进展。同时学生要面对更加广泛的学习交流环境,与不同地区的优秀学子共同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学习能力上和知识储备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学生之间的强烈对比,部分学生无法正确面对自身和他人存在的差异。这很容易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甚至使学生产生迷茫、自卑、厌学的心理。

(二)无法适应独立生活

高校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迈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无论是在生活习惯还是自理能力上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考验。高校学生的组成特点还具备很强的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区文化、不同的生活习俗,甚至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都会在集体生活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对学生来讲,这是一种相互促进,但也难免产生生活上的摩擦。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心理特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共同建立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1]。

(三)无法有效调节情绪

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的外界信息较为丰富,因此形成了非常多元化的性格,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十分突出,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礼节性,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品质。当然,学生初次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很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作为典型情绪反应的心理焦虑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排解主观上产生的忧虑和紧张,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产生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还有集体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冷漠,也会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严重脱离群体,甚至产生心理狭隘[2]。

二、魅力辅导员基于心理学角度开展学生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处于个人发展的转型期,面对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既需要对思维逻辑和性格品质进行全新的架构,同时自身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独立生活能力,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上还不成熟,对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的构建还不清晰。因此,心理上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2]。

(一)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

魅力辅导员的建设可以促进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发展产生催化作用。

(二)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手段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辅导员作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就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建设,通过正确的思想指导学生行为的养成。

(三)落实铸魂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推进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重视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落实,积极响应将铸魂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魅力辅导员基于心理学角度开展学生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辅导员的魅力

要想充分利用心理学知识,通过魅力辅导员对学生管理产生影响,最重要的就是辅导员的魅力养成。

(二)建立信息反馈体系统

应用心理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学方法运用之间的关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要求,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有机循环的信息反馈体系,有效接收学生的需求信息,同时通过学生反馈进行工作调整。

(三)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日趋多样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只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性格养成、道德品质、政治素养、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养成也尤为重要。

(四)堅持以德树人,落实铸魂教育

魅力辅导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时代需求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坚持铸人铸魂,通过日常教育活动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教育活动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和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魅力辅导员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重视集体意识和艰苦奋斗意识的形成,通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面对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养成更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教育引导者,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促进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学生需求,从教育者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心理指导,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涛.心理学角度下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28).

[2]李文杰.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心理学知识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9(13).

【作者简介】

李瞻(1987~),女,仡佬族,贵州正安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心理学辅导员
“没有用”的心理学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跟踪导练(二)5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