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联动 各美其美

2020-06-03向浩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味道语文

【编者按】

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全民战疫,学校开学延迟。师生停课不停学,转移阵地,进入网络空间,步入“云”端,开始了对绝大部分师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在线教学。许多老师也许有些还说不清什么是在线教学,但已经勇敢地走进了直播间,开始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教学实验”。这是名副其实的“摸着石头过河”。经过了最初的忙乱,老师们摸出了什么门道呢?本期特选登一组总结与反思语文在线教学的文章,以引发大家对于疫情下“互联网+”语文教学的思考,并进而探讨语文教育的未来。

线上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学资源是否充裕,决定了线上教学的效率。抓住了这两个主要矛盾,并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线上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区域联动,共建资源

龙华区初中语文资源库建设启动早、动作快、资源足。为了让全区教师都能正常开展线上教学,龙华区初中语文团队从2月1日开始就着手资源库建设。

首先研究教材。线上教学的单节时间短,教学资源的选择必须少而精,务必选择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开发成教学资源。为了让教学设计的指向更加精准,教研员直接指定可选择的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

其次确定基本形式。线上教学要达到如线下教学的效果,教学资源就要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以满足师生的需求。精讲内容,开发成教学微课;课前预习,设置导学单,并录制导学视频;课后练习,开发作业单,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并做好问卷星链接和讲解微视频。总之,只要是线上教学需要实现的功能,我们就做好相应的资源储备。

谁来开发教学资源?主要由学校骨干教师集体开发。首先,在全区范围挑选优秀语文学科组,每校分配一项任务。其次,将任务分批安排,以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同时还可以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再次,分配任务的基本原则。按照团队成员所任教的年段安排相应的研发任务。

谁来审核以确保资源质量呢?专门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审核小组,严格按照省市区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从内容到格式,从意识形态到音像质效,全方位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教学资源好用、实用。

经过全区联动,统筹规划,我们区开发的第一批教学资源在试用期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老师的欢迎。部分课程还被省教育厅选为“粤课堂”教学资源,被深圳市天威视讯集体收录,免费提供给全市学生学习。

二、探索,适切有效

面对不同的学情,学校选择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方式也是不同的。

(一)线上合班教学探索

处于中心区域的潜龙学校,选择的教学平台是“腾讯课堂”平台,同时以“企业微信”直播平台作辅助。“腾讯课堂”最大特点是同时承载在线学习人数多,于是潜龙学校尝试开展了全年级合班教学。这样可以集中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教学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潜龙学校同一年级的同一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同时向全年级授课。在这位老师上课的同时,其他同年级同学科老师就担任助教,协助管理纪律、查到考勤和课中、课后辅导。

合班教学不仅让学生共享年级全体老师的智慧,也可以共享校外名师的优质资源。潜龙学校初中邀请了区语文教研员向浩老师给全校初中学生做了《疫情当下,我们从语文学科角度观察和思考》的专题讲座,师生反馈效果非常好。潜龙学校合班教学实施以来,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都很不错。

(二)线上作业评价探索

龙华第三实验学校处于外来务工子弟较集中的区域,在网上作业指导和评价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做法。具体流程如下:

1.及时布置。下课即发布,用图片或PDF文件发布,规定时间提交。

2.定时提醒。利用小管家“一键提醒”功能分别进行两次提醒。

3.及时反馈。每节课前用手机截屏的小视频展示小管家里未交作业、未订正、优秀作业的同学,时长2分钟上下,提醒修订,或者用“屏幕分享”的方法对作业进行评讲。

4.作业内容。针对背诵和默写不太好落实的问题,尝试了要求学生发布“限时朗读音频”的方法,可以较好地督促学生完成。

5.即时测试。各班积极尝试利用下课前三分钟进行即时测试,检查本节课课堂效果。根据课堂内容拟一道选择题,制作成PPT,用答题卡测试。

(三)线上导学探索

青年教师稍多的玉龙学校,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做了有效尝试。课前,利用导学单,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批改导学单了解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反馈,并且设置讨论答疑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进课堂之中。同时,为了实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知识掌握度,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问卷星、“腾讯课堂”答题卡等软件,让学生当堂完成习题,统计学生的正确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没有这些周密的导学方案,在网络另一端的老师是很难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的。

(四)线上教学激趣探索

传统老校新华中学在课堂趣味性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深受学生喜欢。新华中学的语文老师们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力求做到寓教于乐。杨博老师充分利用表情包,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周燕老师利用“有奖学习”的方式,在课后朗诵一首诗作为奖励,或者淘来精美图片,“聊赠一枝春”……这些走心的教学插曲,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學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对提高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兴趣大有益处。

三、彰显个性,各美其美

线上教学不仅仅是线下教学地理位置的转换,更是教学观念的深度转变。我们发现,青年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更显得游刃有余。他们熟悉信息技术媒介,能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刘恋老师通过整合优质网络影音资源进行作文教学尝试。譬如面对学生写作时抱怨经历太少、无事可写的问题,刘老师从引导学生细品生活小事物、抒发心中真性情入手,指导学生学写借物抒情类作文,设计了《寻味之旅》借物抒情类作文课,采用大量线上教学手段丰富了作文教学内容和形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开启寻味之旅

《寻味之旅》视频激趣

二、谈舌尖美食

1.畅所欲言:说出并描述你最喜欢/难忘的一种食物。

2.优化表达:美味的食物/让人难忘的食物,一定以色香味刺激到你。试着从不同感官口头重现它的美味。

3.他山之石:

(1)视频赏评:动漫剪辑《宫崎骏笔下的美食汇》,赏析食物形与色的呈现方式。

(2)图文赏评:汪曾祺《昆明的雨》中“菌子”、《高邮的鸭蛋》中鴨蛋的描写,体会多角度多感官描写及想象着写。

4.练笔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那份食物,写出它诱人的滋味。

5.投票互评:同学分享,线上投票互评。

三、忆心中味道

1.畅所欲言:你有哪些和这种食物有关的记忆?

2.他山之石:视频赏评:《舌尖上的中国·三餐》之“高考陪读”“富士康员工”片段。

3.深化表达:怀念一种味道,有时怀念的,是某个人、一些往事、一个地方、一段时光。

口头表达:那份食物蕴含了         的味道。

4.他山之石:《舌尖上的中国》文案《时间的味道》《人生百味》阅读学习。

5.深化立意:学生分享,在线投票互评。参考立意:那些味道,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在漫长的时光中和亲人、故土、乡情、念旧、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6.例文欣赏:美篇《味道》视频,word例文阅读。

四、写作实践

1.归纳写作思路:多感官、多手法写出食物诱人的味道——联想有关的人与事,写出记忆的味道——点出那份味道蕴含的情感、文化——修改润色,读来通顺完整,品来有滋有味。

2.写作成文。

青年教师易贞贞老师在“导学案”方面下足了功夫。易老师围绕所学课文,按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设计。比如九下的“探究·活动”戏剧欣赏单元,三篇剧本《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各有特点,结合剧本文体特征和单元要求,做了一个序列化学案:1.走近剧本;2.探究剧本三要素——以《屈原》为例;3.感受剧本语言风格——以《天下第一楼》为例;4.理解剧本主题——以《枣儿》为例。三篇剧本,四次导学,层层递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戏剧鉴赏的训练专题。

新入职的杨杨老师开展了“班级合作写作”线上教学尝试,充分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杨杨老师每天坚持点评学生提交的日记,从语言到内容给予及时反馈,并且从众多的日记中挑选二十篇优秀作品,整理发布,逐步形成了班级群体创作的《十三岁日记》文集。在这本文集里,学生们记录下了十三岁这个特殊春天的所思所想。杨杨老师还把学生们写的关于疫情的诗歌整理重组,凝结成承载着学生们集体智慧的《沉思录(组诗)》。

线上合作写作,激活了学生前所未有的写作兴趣,形成了互相学习、交流写作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龙华区初中语文线上教学“走得早、走得快、走得稳”,既注重区域统筹一盘棋,也尊重学校教学自主权,更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探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起寻找最有效的线上教学方式,为全区初中生提供最优质的线上语文学习教学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问题也很多,困难也不少。但龙华区初中语文团队把问题当契机,把困难当动力,遵照省市区的相关要求,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味道语文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快乐的味道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爱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草的味道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