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的另一面
2020-06-03王二路
王二路
常在文人圈儿里钻来兜去,故对“文人相轻”这个词儿老是时隐时现地抹不去。
近期,经过用心观察体味,感到当今表面上“文人相轻”已消失殆尽,扑面而来的则是相互点赞、彼此力挺之类的“文人相捧”。鉴于此,特意对“文人相轻”的渊源认真捋了一遍。用坏事变好事、一分为二观点去分析研究,倒觉得历史上的“文人相轻”还是有一定积极因素或作用的。
据考证,“文人相轻”上演得最甚最烈,场景最为宏大壮观的当属春秋战国时期。那时,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彼此诘难,盛况空前……最终形成了“十家九流”“诸子百家”。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文人相轻”最为显著的一点即是羡慕嫉妒恨。直白一点说就是文人之间互相不服气。不服气定然生发一争高下的底气和勇气。据传,唐代诗人李白对崔颢当时写的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就很不服气。李白登黄鹤楼欣赏胜景,诗情迭起,正欲抒发题写之时,忽见墙上崔颢所书诗句:
昔人已乘黃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读罢,觉得再题诗一首实属多余,于是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悻悻而去。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重又题诗一首: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登金陵凤凰台》和《黄鹤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苕溪渔隐丛话》和《唐诗纪事》中都有记载: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就是想要与崔颢所题《黄鹤楼》比一比,两人一决胜负,一见高低。你不是能写吗?我写个给你看,比你写的还要好!
宋朝的苏轼一生与人“相轻”得更厉害。他既反对新党代表人物王安石,又厌恶保守党代表人物司马光。在左右受攻、腹背夹击下,苏轼依然豪情满怀,才情横溢,诗文泉涌!虽然落得个没钱、没地位,孤死常州,却成就了一代绝顶诗人、超级文豪的苏东坡!他留给后人千古绝唱的诗文可与日月同辉。
鲁迅先生除却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与黑暗势力较量外,也曾与同时代的胡适、梁实秋、顾颉刚、林语堂等许多文人有过“相轻”甚至“交恶”。在天长日久不断摩擦中,鲁迅更显得从容老辣、锋芒逼人。
……
纵览历史,掩卷沉思:但凡成为大诗人、大文豪者统统是与周围见识相左者,在相互不服气中争先恐后、打磨砥砺而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反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绝然不会创作出奇诗妙文的。
故此,文人之间的相互不服气,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视为文人们拓展思路、激发创作热情的“兴奋剂”,甚至是促进文学艺术繁荣的“助推器”。
但愿的——“文人相轻”不可无,“文人相捧”须适度。
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