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低谷”尤须慎
2020-06-03李伟明
李伟明
漫漫人生路,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总是“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尤其是对于职场人士而言,晋职遭受挫折、事业陷入“低谷”之类的烦心事,更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身临此境并不可怕,但如果看不破、想不开,一味地“人比人”或者怨天尤人,那可能就要真正迎来危机,不得“翻身”,甚至“翻船”了。
最近在《中国纪检监察报》读到吉林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倪连山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报道(见2019年9月18日7版),更是感到人在“低谷”尤须慎,务必警惕心理失衡而导致航船侧翻。
倪连山自谓“我的人生曾轰轰烈烈开场”。的确,19岁在家乡中学入党,成为母校有史以来第一个入党的学生;30岁出头便走上了县委常委的岗位;35岁经遴选进入省委组织部——年轻时的倪连山,可谓少年得志,平步青云,让多少同龄人“羡慕忌妒恨”。可是,2003年1月,倪连山被任命为辽源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时,他因为未能在省委组织部提拔重用而心怀不满;2004年,辽源市委、市政府班子换届,他又因未能如愿当上辽源市长而甚感失落;2010年,时任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的倪连山原以为“稳操胜券”,会被提拔为厅长,最终却被调任省总工会副主席,自此,他更是觉得受到沉重打击。
也就在“失意”之时,身处“逆境”的倪连山,思想迅速滑坡,防线彻底失守,权力观发生根本变化,认为“既然升不了官,那就开始发财,人生必须拥有一头”。2006年,倪连山第一次伸手收下了一家水泥企业负责人送上的20万元银行卡。大约十年时间,倪连山共收受他人所送人民币千余万元……
倪连山的情况,当然并非个别,他的思想转变过程以及他身上的教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足以发人深思,再次提醒我们面对“不顺”时,千万不能犯糊涂。
个人的能耐总是有限的,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事事顺心、路路绿灯?那只是过年时的短信祝福,逗你乐一乐而已,哪能当得了真?现实生活是,人生如登山,既有上坡也有下坡,既有高峰也有低谷。所以,春风得意时,固然不可目空一切,忘乎所以;身处“低谷”时,更当强化危机意识,守紧思想防线,千万别让精神世界由此塌陷。
人在“低谷”,容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自暴自弃,一改锐意进取状态。人非圣贤,遇到不顺心的事,有点情绪是正常的,发发牢骚也是可以宽容的,但由此破罐子破摔,庸庸碌碌,不思进取,则不可取。“低谷”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或在主观或在客观,但不管哪种情况,不能丢失了自我。一个人始终要相信,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让自己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而自暴自弃,就是无端地和自己过不去,甚至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无非是造成“亲痛仇快”的结果而已,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
人在“低谷”,还容易被别有用心之徒乘虚而入,悄然拉下水。仕途受挫,未必手上全无权力。这时,如果思想麻木,防腐拒变的防线主动撤哨,糖衣炮弹便可能畅通无阻。若是因此“交友不慎”,被人轻松“围猎”,他日出事时,岂不悔之晚矣?
人在“低谷”,更可怕的还是“三观”变质,主动投向腐败的泥淖。被“围猎”的情况还属被动,发现得早尚有药可救,而如果彻底改变了对权力的看法,把奋斗目标定为以权谋财,那就只能是病入膏肓,等待牢獄之灾了。
人在“低谷”,危机多多,轻则放松能力提升,让自己更加跟不上“队”,重则思想蜕变,不由自主地走向腐败深渊,所以此时尤其不可麻痹大意。其实,不讲那些豪言壮语,也未必要求人人都逆来顺受、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单从“保护自己”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一个人处于“低谷”时,最现实的选择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检视自我,感悟人生,以逆境倒逼自己多学习,长本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干出他人意想不到的成绩。天生我材必有用,不管在什么岗位(哪怕是没有岗位),都有机会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关键是看你怎么办。只要你不把所谓的“官位”看得那么重,而把干实事当作人生的真谛,说不定就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你啥也不想干,让人生交“白卷”,也不能和贪腐沾边,让自己的人生成为“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