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共鸣点 找准切入点

2020-06-03李仁庆

经营管理者 2020年5期
关键词:单位党员思想

李仁庆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建工作做细是凝聚力,做实是战斗力,做强是竞争力。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有强烈共鸣点。紧扣共鸣点,找准切入点,把学习教育与培养共同想象结合起来,把组织生活与团队建设结合起来,把党内监督与风险防控结合起来,实现党支部建设充满生机活力、业务工作气韵生动,两者才能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指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等进一步对提高基层党建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

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能够有效地为增强单位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如何实现党支部建设充满生机活力、业务工作气韵生动,两者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是新时代党支部建设亟须改进提升的现实课题。

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有强烈共鸣点

在实践中,很多单位在查摆党支部建设时最常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在实现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耦合粘合方面仍然缺乏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况却是:一方面,很多单位面临员工培训重业务轻思想,员工一头扎在业务绩效,拼命奔跑,组织文化跟不上组织发展,组织内部思想日趋多元多样多变,人心日益浮躁急躁焦躁;组织内部信息流动层级递减,沉默螺旋效应不断显现,“房间里的大象”谁也看不见;结果导向型的事后监管容易把“小管涌”变成“大塌方”等问题。另一方面,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脱钩脱节,政治理论学习蜻蜓点水、思想政治教育照本宣科、“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走轻功”、党内监督“走过场”等现象仍然存在。

不难发现,在同时存在的两方面问题之间本可以有很多共鸣点,没有产生有效化学反应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党建工作做细是凝聚力,做实是战斗力,做强是竞争力。如果采取务虚型的党建态度,自然不可能从实践操作层面上找到解决现代管理问题的党建工作切入点和撬动点,“两张皮”的悖论自然难以解决。

推动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的三个切入点

党支部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各单位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再好的蓝图与决策只有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各单位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把党支部作为整合夯实基层力量的核心和原点,紧扣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的共鸣点,找准切入点,才能真正把准“快”的根本,保持“拼”的状态,平稳“跑”的节奏,从而实现单位的平稳健康发展。

把准“快”的根本:把学习教育与培养共同想象结合起来

一个共同体对未来的共同想象最能统一共识,是发起和扩展有效协作的重要基础。有些单位内部协作紊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思想上缺乏共同的指针,价值理念上缺乏高纬度的认同,单纯的绩效考核容易造成“管窥效应”和本位主义,在快速发展中腾起思想迷雾,从而影响长远发展。学习教育不是要做“立地书柜”,而是要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教育改变和整合组织观念,更新“工具箱”,切实解决思想认同和本领恐慌的问题。

1、锚定长期价值。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通过学习党的理论新概况和实践新举措以及形势政策教育,将单位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更好地植入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内文化土壤,确保单位在国家整体发展格局和演进趋势中的准确定位和方向,进而形成强劲的发展势能,不被短期利益所迷惑和左右。现在,很多单位都有这方面的认识,强调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其实就是把单位发展锚定在更长远的价值实现之中,进而跳出行业和地域局限,为未来打开无限可能性。

2、镌刻行为准则。进入高铁时代,每节车厢都要自带动力,才能跑得更快。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将单位目标从更高的站位植入职工内心深处,把稳思想之舵,夯实理性根基,实现从“职场人”向“事业人”的转变提升,茁壮成日常工作的强力支撑,形成正向飞轮,进而发展为一套与绩效考核相辅相成的“软指标”,从而让每个个体能以宽阔的大局观在不脱离组织目标的前提下有效自我驱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通讯阻塞,我党能够化整为零在敌后有效开辟根据地,达到“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的组织动员效果,便是最好的实践和印证。

3、高扬先进旗帜。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党的先进性教育充分激发党员队伍的先锋意识,通过“党员示范岗”等形式让每位党员都成为一面面醒目的鲜艳红旗,进而以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荡开涟漪,带动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涓涓汇成助推单位发展的红色力量。关键点在于一定不能让党员等同于一般群众,切实擦亮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单位管理制度设计既让党员有荣誉感,又对党员从严要求,“逼”着党员亮身份,真正看得见,站出来,靠得住。

保持“拼”的状态:把组织生活与团队建设结合起来

团队是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是将单位“愿景”落实成“场景”的关键要素。按现代管理理念,单位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但表面化、娱乐化等问题普遍存在,热闹喧嚣过后真正沉淀下来的往往不多。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突出严肃的党性砥砺,往往更能触及灵魂,增强凝聚。

1、把组织生活会打造成减少组织熵值的“减压阀”。通过定期开展团队内部批评与自我批评,既以同志间的平等关系打通层级,打破圈层,拆开行政架构中的一堵堵墙,让光照进来,从而看见平常隐藏的现实问题,把问题摆到桌上面来,防止私底下泛泛评说扣帽子、捕风捉影猜说瞎说,扰乱视听,混淆是非;而是以“团结—批評—团结”的组织原则和程序,守住“不搞无原则纷争”的底线,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安全有序地释放组织内部平常积压的负能量,进而转化为推动组织自我革命,清爽同事关系的正能量。

2、把党内谈话打造成畅通组织信息的“调频器”。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通过定期开展团队内部纵向和横向的交流交心,以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答疑解惑,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持续把握和协调团队阶段性思想动态,统一组织意志,整齐步频步调。尤其是单位在进行重大战略调整或步入“二次创业”阶段,团队整体面临转型转变,组织架构面临重构重塑,内外部压力不断释放,有效的谈心谈话更显得尤为必要。

3、把主题党日打造成激活团队文化的“充电宝”。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形式上弹性空间较大,可与传统“团建”活动无缝衔接,通过写入红色代码丰富“团建”内涵。比如,厦门市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开展“深化双报到、为民解难题”活动,在“爱心厦门”建设中开展爱心结对活动等便为主题党日和“团建”活动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和城市发展,从而提升单位形象,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平稳“跑”的节奏:把党内监督与风险防控结合起来

在单位内部有人踩“油门”,也必然要有人踩“刹车”,才能形成相对平衡稳定的动力系统。现代单位一般内部规章制度较为健全,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是聚焦行为结果的事后惩处,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手段不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了“纪严于法”,强调挺纪在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并通过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形成对党员的梯次惩教,是对单位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队伍安全的有力护航。

1、通过约谈函询“咬耳扯袖”。“禁微则易,救末者难”。针对“小线索”,通过谈话提醒、约谈函询等形式进行“深谈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利于时时掸去思想灰尘,及时修枝剪叶,绷紧廉洁自律之弦。组织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根据中纪委的统计数据,约谈函询等第一种形态在“四种形态”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教育挽救了很多干部,有效改变了“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极端现象。

2、通过民主评议党员“红脸出汗”。结合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相当于单位年度考核,但通过自评互评以及“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等表单化管理,问题导向更加鲜明。问题查摆每年有聚焦的主题,不是浮于面上、游于浅水,而是要求触及思想、触及灵魂,以党的组织原则进行深刻的党性洗礼,相对于单位年度考核的“业务体检”,更倾向于“思想体检”,对个体有更强烈的冲击、震撼和警醒。

3、通过督察督办杜绝“不作为、慢作为”。通过对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靶向督察,以《督察简报》的形式按月跟踪跟进,以《督察通报》的形式滚动进度进展或点名批评,既可以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又可以有效减少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成有力鞭策,精准推进工作。每年还可结合年度主体责任检查和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在单位行政架构以外形成推进整体工作的强大动力源和力量支撑。

综上所述,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是现实可行的,关键要从单位改革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主动向党建要动力,求效益,才能在一次次破题突围中,一层层加深對“党建红色动力”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探索出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单位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路。

猜你喜欢

单位党员思想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党员标准是什么?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正式党员人数减少至3人以下的党支部是否要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