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

2020-06-03黄中源范培菊郭清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4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

黄中源 范培菊 郭清丽

【摘要】 目的 探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借助蓝红双色数列分布分为对照组(22例)与研究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 研究组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各维度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语言、注意力、抽象能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选项、命名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语言、注意力、抽象能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选项、命名评分分别为(2.65±0.42)、(1.92±0.17)、(1.73±0.22)、(2.08±0.38)、(1.99±0.21)、(2.67±0.55)、(2.86±0.62)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0.30)、(1.17±0.13)、(1.31±0.19)、(1.77±0.29)、(1.26±0.17)、(1.84±0.41)、(1.76±0.5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7.35±

1.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96±1.1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有利于逆转认知功能损伤, 改善受损神经功能, 临床应用兼具有效及安全等优势。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48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为临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 疾病发病率以中老年男性为主, 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 老龄人口基数增大, 临床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 受到临床学者高度重视, 逐渐成为老年人公共卫生事件之一[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危害性较大, 因其疾病发病率, 病程进展快, 梗死灶于颅脑内, 内含丰富的血管及神经, 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若没有及时给予治疗, 出现死亡、残疾的几率较高;考虑病灶为颅脑内, 临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采用抗血栓治疗干预, 临床常用药物较多, 选取适配的治疗药物成为疾病治疗重要探究课题[2]。现本研究作者特针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机制进行分析, 旨在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机制, 收集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平行分析, 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借助蓝红双色数列分布分为对照组(22例)与研究组(23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3∶9, 平均年龄(56.25±3.58)岁;研究组中男女比例14∶9, 平均年龄(57.82±3.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45例患者均满足《脑神经内科医学诊治指南》[3]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评估指南, 患者入院经颅脑CT检查确诊;②课题开展征求患者及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 2. 2 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使用药物不耐受;②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 例如脑损伤、帕金森等;③抵触及中断本研究患者[4]。

1. 3 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后均实施抗血栓治疗, 基础治疗药物为阿司匹林, 使用剂量为100 mg/d, 依据病情转归可联合使用丹参注射液, 使用剂量为20 ml/d。对照组患者于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 12 h内滴注量为100 ml, 每次滴注时间>1 h。研究组患者于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 12 h内滴注量为100 ml, 每次滴注时间>1 h。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周。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 包括对语言、注意力、抽象能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选项、命名等诸多维度进行量化评估, 评分越高越好。②采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评分越低越好。③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各维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语言、注意力、抽象能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选项、命名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语言、注意力、抽象能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选项、命名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语言、注意力、抽象能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选项、命名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例患者表现轻微胃肠道不适, 未予以药物干预, 自行缓解。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 临床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等特异性表现, 患者发病后多伴有不同程度肢体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阻碍社会发展。随着我国人均GDP增加,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临床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已成为危害人们集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缺血性脑卒中为脑卒中主要病理类型之一, 其临床诱因较多, 与多种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具有高度关联性, 经临床病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独立风险因素, 增加临床发病几率。临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础疗法以吸氧、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压血糖为主要治疗手段, 旨在降低出血几率, 恢复受损脑神经;随着临床药学不断发展, 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不断增加, 于临床应用中反馈常规药物治疗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损伤脑组织具有一定增益效果, 长期应用, 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性, 主要与药副作用机制、治疗依从性、合并症等因素高度关联, 临床应用价值受限[5]。

因缺血性脑卒中为脑血管疾病, 患者发病后多伴随认知功能障碍及执行功能障碍等情况, 因其损伤具有不可逆性, 若没有及时给予治疗, 极易诱导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学者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诱导认知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尚处于探究阶段, 因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表现明显, 临床针对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缺乏足够重视, 导致临床治疗偏差;随着临床学者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重视度提高, 临床针对患者预后认知功能转归临床探究不断深入, 成为疾病未来治疗主要探究课题之一。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为临床新型研制的神经保护剂, 为人工合成消旋正丁基苯酞药物, 其药理结构与左旋芹菜甲素具有高度相似性;其主要成分为丁苯肽, 丁苯肽药物主要药理机制是通过抑制谷氨酸与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及合成, 刺激神经内源细胞, 进而释放大量的一氧化氮与脑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 抑制大脑自由基形成, 有效降低血钙含量, 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药物进入机体之后, 起效较快, 具有高效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广泛应用于脑缺血疾病当中, 为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选治疗药物, 可改善脑能量代谢, 加速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局部梗死灶情况, 逆转梗死面积, 缓解局部脑水肿情况, 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6];经临床大量数据研究显示, 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针对患者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机制, 加强对受损神经的防护作用, 提升患者认知功能, 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语言、注意力、抽象能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选项、命名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语言、注意力、抽象能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选项、命名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均有显著增益效果。研究组患者语言、注意力、抽象能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选项、命名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比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更佳。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由数据可知,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具有显著增益效果。

综上所述,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有利于逆转认知功能损伤, 改善受损神经功能, 临床应用兼具有效及安全等优势,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Niu HY, Zhang ZQ, Wang H, et al. The impact of butylphthalide on the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basal ganglia. Electronic Physician, 2016, 8(1):1759-1763.

[2] 刘博会. 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20):3731-3733.

[3] 丁轶, 张荣.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强化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中国药业, 2019, 28(21):50-52.

[4] 李福刚.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效果观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16):53.

[5] 刘秀兰, 陈莉云, 赵晓茹, 等. 丁苯酞注射液治療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对患者NIHSS与B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7(9):133-135.

[6] 付海龙.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加重方面的作用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27):75-76.

[收稿日期:2020-03-09]

猜你喜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单灶卒中后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认知信息平台的设计研究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